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对老年膀胱癌患者临床疗效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2020-11-05聂俊成潘俊峰
聂俊成 万 雄 潘俊峰
(湖北随州高新区医院 随州 441300)
膀胱肿瘤是我国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位居泌尿系统恶性肿瘤首位[1]。膀胱癌临床初期表现为血尿、下尿路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等,肿瘤较大或肿瘤位于膀胱颈口可伴有尿潴留、膀胱癌痛等并发症,并且膀胱肿瘤具有易复发的特点,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随着腔镜内技术日益发展成熟,经尿道电切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鉴于此,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和分析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对老年膀胱癌患者临床疗效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8例膀胱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65~83岁,平均年龄(74.35±5.42)岁;肿瘤大小0.5~3.6cm,平均(2.05±0.32)cm。研究组中男31例,女8例;年龄66~85岁,平均年龄(75.56±5.61)岁;肿瘤大小0.5~3.9cm,平均(2.12±0.41)cm。所有患者经膀胱镜下活检均确诊为膀胱癌,且均知悉本次研究并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泌尿系统疾病、其他肿瘤疾病以及精神、意识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完整以及依从性差者。本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资料具备对比价值,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经尿道电切术治疗。
研究组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参数设置为电切镜功率120~160W,电凝功率为60~80W。患者取截石位,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将电切镜置入膀胱内,仔细观察并记录患者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等情况,并明确输尿管开口部位;然后由内向外,逐步切除肿瘤及膀胱黏膜组织,直至浅肌层,期间必须确保切除彻底;再将切除的膀胱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确认是否还有残存肿瘤;手术完成后再用蒸馏水冲洗膀胱,反复多次,并电灼膀胱黏膜组织,确认无出血,放置三腔气囊导尿管,留置时间为7d左右。
对照组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给予患者硬膜外腔麻醉,耻骨上方处做10cm纵行切口,以患者实际肿瘤部位、大小为依据,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针对肿瘤位置靠近膀胱颈部者,且直径大小低于1.5cm×1.5cm,采用高频电刀对肿瘤周围1.5cm处进行局部切除,深度达到浅肌层,间接缝合;若肿瘤直径大于1.5cm×1.5cm,膀胱颈部瘤及周围2.0cm处进行部分切除,全层缝合;针对肿瘤位置靠近输尿管者,将输尿管一同切除,然后给予患者输尿管膀胱吻合术,双"J"管留置于输尿管内,术后3个月拔除[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肿瘤,其发病与膀胱内长期慢性炎症、接触化学试剂、长期从事化工生产、吸烟等因素有关[4]。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n(%)]
根据最新癌症报告显示,女性恶性肿瘤中,膀胱癌排名第10位,男性中排名第7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是女性的3倍以上[5]。年龄超过45岁后,膀胱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城市膀胱癌的发病率高于农村。我国膀胱癌的发病率较其他国家处于中等水平,但近几年,膀胱癌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严重威胁。膀胱癌按照国际抗癌联盟TNM分期法可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通常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但是病变组织即使手术能够切除,可术后复发也无法完全避免,膀胱癌术后复发率高达65%~75%,因此,如何有效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一直是世界性难题[6]。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近些年临床上较为多用的一种治疗方式,此方式从患者病灶的具体情况出发,确定肿瘤的位置及大小等相关情况后才可进行手术,切除的位置较为准确,损伤性较小,且切口亦不大,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亦不多,临床治疗效果较好[7~8]。本研究结果显示,经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出血量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具有较高的疗效与安全性。
综上所述,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治疗对老年膀胱癌患者有积极作用,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故此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