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转归的影响

2020-11-04郑州人民医院450000王琨侯国欣刘磊臧文举凌端强王颍超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20期
关键词:附表颈动脉类药物

郑州人民医院(450000)王琨 侯国欣 刘磊 臧文举 凌端强 王颍超

颈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最常见病因之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作为一种微创性介入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治疗[1],但炎症反应和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会导致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风险[2]。他汀类药物被证实有防止血栓形成及抗炎作用,从而降低血管再狭窄的风险[3][4][5]。本研究旨在分析他汀类药物对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术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中重度颈动脉狭窄并行CAS的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颈动脉狭窄,符合CAS手术标准,排除合并血液病或感染性疾病者。根据术前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将患者分为他汀组76例和介入组7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吸烟、饮酒、发病类型等方面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术前3~5d口服氯吡格雷片75mg和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1次/d。他汀组患者在术前3~5d开始加服阿托伐他汀片,20mg/次,1次/d。根据血管造影结果选用合适的支架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给予患者脐周皮下注射5000U低分子肝素钙,2次/d,连用5d;口服氯吡格雷片75mg/d和阿司匹林100mg/d,1次/d。6个月后仅口服阿司匹林100mg/d,连续服药12个月。

附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例(%)]

附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的比较(±s)

附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的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他汀组相比,#P<0.05。

TC(mmol/L) TG(mmol/L) hs-CRP(mg/L) IL-6(ng/L)治疗前 他汀组 6.08±0.79 2.65±0.54 11.58±4.17 18.16±3.03介入组 6.12±0.85 2.69±0.57 11.79±3.97 18.75±3.16治疗后 他汀组 3.81±0.86* 2.09±0.39* 4.36±3.28* 9.87±1.17*#介入组 4.41±0.91*# 2.31±0.47*# 6.11±3.07*# 13.12±2.52*

附图 两组患者CAS术后再狭窄的关系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DSA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血管狭窄率=(原管腔直径-最狭窄处管腔直径)/原管腔直径×100%。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常规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

观察术后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每月定期随访,记录随访期间脑卒中,死亡等严重并发症事件。随访截止至2019年12月。

1.4 统计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来描述,行卡方检验。生存曲线评估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法。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狭窄程度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狭窄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他汀组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改善效果优于介入组(P<0.05),见附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炎症指标比较如附表2所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TC、TG、hs-CRP和IL-6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他汀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介入组(P<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中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脑缺血症状均有改善,无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后无肌痛、肾功能异常、过敏等不良反应;他汀组患者术后出现恶心腹痛2例,肝转氨酶升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5%(3/76),介入组出现恶心腹痛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2/7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至随访截止,他汀组有3例患者发生脑卒中,而介入组有4例患者再发脑卒中,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2.4 两组颈动脉再狭窄发生率的比较CAS术后他汀组患者有6例而介入组有14例发生再狭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220,P=0.040)。进一步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见附图),结果发现,他汀组患者整体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高于介入组(χ2=4.816,P=0.028)。

3 讨论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3]。目前CAS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术后仍存在一定的再狭窄发病风险。CAS过程中也有一定几率引起血管内皮损伤,继而引起炎症和血栓的形成;而损伤的修复、新生内膜增生及血管壁重构也可能导致再狭窄的发生[4]。因此对于CAS术后再狭窄的预防仍是目前临床的研究重点。

他汀类药物被认为是现阶段促进易损斑块稳定的最有效药物。其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合成和血脂,还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受损症状,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管内壁对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此外,还可发挥抗炎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近、远期预后[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他汀组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介入组,且术后12个月再狭窄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提示他汀类药物能够降辅助抑制CAS术后颈动脉再狭窄,与现有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hs-CRP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炎性指标,与颈动脉内膜增厚显著相关;而炎症因子IL-6也能够诱导血管内皮粘附因子的表达,引起白细胞增多和炎症反应增强[6]。因此,推测hs-CRP和IL-6与支架内再狭窄也有着密切关系。于吉祥等[7]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颈动脉狭窄并支架置入术患者的hs-CRP和IL-6的水平,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进而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治疗后他汀组患者的血脂、hs-CRP和IL-6水平明显低于介入组,提示他汀类药物能够通过调节血脂和炎症反应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CAS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能够显著改善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降低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附表颈动脉类药物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附表6 2021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与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