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7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0-11-04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810000马斌宋永全刘克骏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20期
关键词:压缩率椎弓螺钉

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810000)马斌 宋永全 刘克骏

骨质疏松指多种原因导致的机体骨密度及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1]。椎体骨折属于骨质疏松的常见并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以伤椎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为主,具有强化椎体、止痛等作用,临床疗效良好;但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存在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等固定牢固性问题,且骨质疏松容易导致椎体塌陷,固定失败,临床使用受到一定局限[2]。目前常用的增加椎弓根螺钉把持力的方法主要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增加把持力及锚定力[3]。我院于2016年5月~2019年5月共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73例,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伤椎椎体成形术联合治疗,旨在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6年5月~2019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7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按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7)与对照组(n=36)。观察组,男16例,女21例;年龄60~79岁,平均(69.24±2.8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9例、摔伤13例、高处坠落5例;骨折类型:压缩性骨折28例,爆裂性骨折9例。对照组,男17例,女19例;年龄61~78岁,平均(69.03±2.7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9例、摔伤14例、高处坠落3例;骨折类型:压缩性骨折26例,爆裂性骨折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椎体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4],椎管占位>25%;②双侧X线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确诊为骨质疏松,T值<-2.50;③伤椎至少一侧椎弓根完整;④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Ⅰ~Ⅱ级;⑤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椎体肿瘤、椎体结合者;②伴有其他重要系统合并伤者;③严重脑、肺、肝、肾功能障碍者;④精神功能异常者;⑤存在其他手术禁忌症者。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伤椎椎体成形术联合治疗:嘱患者俯卧位,常规消毒,全身麻醉。以伤椎为中心,组织肌肉分离,充分暴露探查伤椎关节部位,椎板咬骨钳咬掉伤椎全部椎板,暴露、牵开硬膜囊及神经根,复位突出骨块,解除硬膜囊压迫。确定各椎体固定的椎弓根进钉点,钻出椎弓根钉道,确定位置良好。调制骨水泥,X线下将稀释末期骨水泥注射至钉道内,骨水泥到达椎体后缘停止注射,固化后退出套管,完成骨水泥注射,将合适的椎弓根螺钉迅速拧入钉道。停留15min,骨水泥彻底固化,透视见位置良好,无渗漏。安装并撑开连接棒,安装横联,固定,确定位置满意后行连接棒外植骨,常规引流,冲洗缝合。对照组给予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不给予骨水泥强化,其余步骤同观察组一致。所有患者术后常规抗生素抗感染、甘露醇脱水、钙剂口服、抗骨质疏松等对症支持治疗,早期双下肢功能锻炼。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率差异。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愈合时间等基本手术情况指标。③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总分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明显。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Tes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且观察组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8.54±1.63)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89±1.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骨愈合时间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附表2)。

附表1 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率比较(±s)

附表1 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率比较(±s)

注: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与治疗前比较。

组别 n Cobb角(°) 椎体前缘压缩率(%)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7 42.35±5.29 18.04±2.73* 68.59±6.58 18.46±3.03*对照组 36 42.69±5.55 27.82±3.14* 68.01±6.13 25.19±3.25*t-0.268 -14.186 0.390 -9.145 P 0.790 0.000 0.698 0.000

附表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附表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骨愈合时间(m)观察组 37 127.68±13.75 8.54±1.63 6.03±0.75对照组 36 131.74±12.82 12.89±1.91 6.29±0.88 t-1.305 -10.454 -1.357 P 0.196 0.000 0.179

2.3 两组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3);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3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s)

附表3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37 7.23±1.82 2.35±0.68 15.278 0.000对照组 36 7.34±1.68 3.87±0.92 10.870 0.000 t-0.268 -8.010 P 0.789 0.000

3 讨论

临床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包括PVP、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等多种方法。PVP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中,具有操作简单、微创等优点,可有效缓解骨折疼痛,强化椎体,迅速恢复椎体力学稳定性[5]。另一方面,PVP对椎体骨折所造成的后凸畸形的矫正能力较差,因此在PVP基础上,应给予其他的复位固定方式。

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作为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可有效恢复椎体的生理弯曲及原有高度,固定椎体,重建椎体稳定性,效果良好[6]。内固定的成败关键,其螺钉设计、进针位置、固定材料、螺钉与骨界面强度、手术操作等均可影响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把持力[7]。对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而言,随着骨密度的不断下降,其不能为椎弓根螺钉提供牢固锚着的骨床,钉道周围的疏松骨质不能作为钉棒系统的支撑点,单纯的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容易出现空心锥现象,发生椎体再塌陷及矫正度丢失等意外,因此临床使用受到一定局限性[8]。椎弓根螺钉若负荷过大,把持力不够,可能出现螺钉松动、脱落及折断等术后并发症状,影响疗效,内固定失败。因此,采取一定的强化措施进行骨折复位固定尤为关键。

近年来,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该领域被广泛关注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把钉骨界面的凝聚力分散成为钉骨水泥和骨水泥两个界面;椎弓根拧入钉道的过程中,骨水泥在疏松骨小梁间隙充分扩散,增加螺钉周围骨质接触面积,增大钉道周围骨质密度,强化骨质[9]。固化后的骨水泥可对骨质及椎弓根螺钉发挥锚固作用,增加椎弓根螺钉轴向拔出力、把持力及抗屈强度,提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即刻稳定性,减少横向负荷,最大限度保持椎体稳定性,恢复椎体力学性能。本研究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采用了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PVP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PVP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骨折状况,联合治疗发挥协同作用,优势明显。此外,由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术后必须长期坚持服用抗骨质疏松类药物对症治疗。

综上所述,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PVP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恢复骨折椎体形态,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疼痛,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压缩率椎弓螺钉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
水密封连接器尾部接电缆的优化设计
缠绕垫片产品质量控制研究
某型飞机静密封装置漏油故障分析
装配应力对螺钉质量的影响及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