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科举出身者初考
2020-11-03许友根
许友根
(1.盐城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2.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江苏 南京 210001)
科举制度始于隋代,一般认为,隋炀帝时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据史料记载,隋代科举设有秀才、进士、明经、孝廉等常举科目,亦有廉洁孝悌、学优行敏等制举科目,但科举及第者极为少见,学界虽有一些论著涉及隋代科举出身者(1)参见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史学年报》1934年第1期)、陈东原《中国科举时代之教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周谷城《中国通史》上册(开明书店,1939年版)、宫崎市定《科举》(日本秋田屋,1946年版)、张荣芳《隋唐秀才科存废问题的检讨》(《食货月刊》复刊第10卷第12期)、刘海峰《科举制的起源与进士科的起始》(《历史研究》2000年第6期)、薛瑞泽《试论隋代科举考试》(《运城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路莉莉《隋代科举制度考论》(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龚延明《隋朝登科录》(《第十七届科举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年)等。,但较为系统的考证整理工作尚待进行。本文拟将见于史载的隋代科举出身者凡90人资料进行初步整理,涉及秀才科16人、进士科11人、明经科11人、孝廉科23人、制科25人、科目未详4人,供研究者参考。
一、秀才科16人
【王贞】 《隋书》卷七六《文学传·王贞传》:“王贞字孝逸,梁郡陈留人也。少聪敏,七岁好学,善《毛诗》《礼记》《左氏传》《周易》,诸子百家,无不毕览。善属文词,不治产业,每以讽读为娱。开皇初,汴州刺史樊叔略引为主簿,后举秀才,授县尉,非其好也,谢病于家。”[1]1736
【刘焯】 《北史》卷八二《儒林下·刘焯传》:“刘焯,字士元,信都昌亭人也。……隋开皇中,刺史赵煚引为从事。举秀才,射策甲科。与著作郎王劭同修国史,兼参议律历。仍直门下省,以待顾问。俄除员外将军。”[2]2762《隋书》卷七五《儒林传·刘焯传》:“刘焯,字士元,信都昌亭人也。父洽,郡功曹。……刺史赵煚引为从事,举秀才,射策甲科。”[1]1718
【侯白】 《北史》卷八三《文苑传·李文博传附侯白传》:“开皇中,又有魏郡侯白,字君素,好学有捷才,性滑稽,尤辩俊。举秀才,为儒林郎。”[2]2807按:侯白以字行。《隋书》卷五八《陆爽传附侯白传》:“陆爽字开明,魏郡临漳人也。……爽同郡侯白,字君素,好学有捷才,性滑稽,尤辩俊。举秀才,为儒林郎。”[1]1420按:《唐摭言》卷一《述进士上篇》:“而进士,隋大业中所置也。如侯君素、孙伏伽,皆隋之进士也明矣。”[3]今不取。
【徐纯】 《唐代墓志汇编》贞观○五五,贞观□年十一月十六日《隋故仪同三司兖州长史徐府君(纯)墓志并序》:“君讳纯,字惇业,东海人也。……以秀才升第,调国子学生,频迁兼著作。君研覈该练,酬校精敏,蠹简咸理,鱼豕必甄。隋文帝问罪隫,君乃卷帙整锐,以军功授三司仪同。开皇九年,除兖州长史。……以大业九年三月九日终于里舍,春秋五十有八。”[4]44按:据墓志所述仕历,徐纯当于开皇初年秀才升第。
【王通】 《全唐文》卷一三三薛收《隋故徵君文中子碣铭》:“夫子讳通,字仲淹,姓王氏,太原人。……十八举本州秀才,射策高第。十九除蜀州司户,辞不就列。大业伊始,君子道消,达人远观,潜机独晓,步烟岭,卧云溪,轩冕莫得而干,罗网莫得而迨,时年二十二矣。……以大业十三年五月甲子,遘疾终于万春乡甘泽里第,春秋三十二。”[5]1338按:以大业十三年(617)卒,春秋三十二推之,王通十八岁秀才及第时在仁寿三年(603)。《旧唐书》卷一九○上《文苑上·王勃传》:“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祖通,隋蜀郡司户书佐。大业末,弃官归,以著书讲学为业。”[6]5004
【杜正玄】 《北史》卷二六《杜铨传附杜正玄传》:“杜铨,字士衡,京兆人,晋征南将军预五世孙也。祖胄,苻坚太尉长史。父嶷,慕容垂秘书监,仍侨居赵郡。……正玄,字知礼,少传家业,耽志经史。隋开皇十五年,举秀才,试策高第。”[2]960《隋书》卷七六《文学传·杜正玄传》:“杜正玄……开皇末,举秀才,尚书试方略,正玄应对如响,下笔成章。仆射杨素负才傲物,正玄抗辞酬对,无所屈挠,素甚不悦。久之,会林邑献白鹦鹉,素促召正玄,使者相望。及至,即令作赋。正玄仓卒之际,援笔立成。素见文不加点,始异之。因令更拟诸杂文笔十余条,又皆立成,而辞理华赡,素乃叹曰:‘此真秀才,吾不及也。’授晋王行参军,转豫章王记室,卒官。”[1]1747《旧唐书》卷七○《杜正伦传》:“杜正伦,相州洹水人也。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第。隋代举秀才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6]2541《新唐书》卷一○六《杜正伦传》:“杜正伦,相州洹水人。隋世重举秀才,天下不十人,而正伦一门三秀才,皆高第,为世歆美。”[7]4039
【杜正藏】 《北史》卷二六《杜铨传附杜正藏传》:“正玄弟正藏,字为善,亦好学,善属文。开皇十六年,举秀才。时苏威监选,试拟贾谊《过秦论》及《尚书汤誓》《匠人箴》《连理树赋》《几赋》《弓铭》,应时并就,又无点窜。时射策甲第者合奏,曹司难为别奏,抑为乙科。正藏诉屈,威怒,改为丙第,授纯州行参军。迁梁郡下邑县正。大业中,与刘炫同以学业该通,应诏被举。”[2]962《隋书》卷七六《文学传·杜正玄传附弟正藏传》:“正藏字为善,尤好学,善属文。弱冠举秀才,授纯州行参军,历下邑正。”[1]1747《旧唐书》卷七○《杜正伦传》:“杜正伦,相州洹水人也。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第。隋代举秀才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6]2541《新唐书》卷一○六《杜正伦传》:“杜正伦,相州洹水人。隋世重举秀才,天下不十人,而正伦一门三秀才,皆高第,为世歆美。”[7]4039
【杜正伦】 《旧唐书》卷七○《杜正伦传》:“杜正伦,相州洹水人也。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第。隋代举秀才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6]2541《新唐书》卷一○六《杜正伦传》:“杜正伦,相州洹水人。隋世重举秀才,天下不十人,而正伦一门三秀才,皆高第,为世歆美。”[7]4039
【许敬宗】 《旧唐书》卷八二《许敬宗传》:“许敬宗,杭州新城人,隋礼部侍郎善心子也。其先自高阳南渡,世仕江左。敬宗幼善属文,举秀才,授淮阳郡司法书佐,俄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6]2761《新唐书》卷二二三上《奸臣上·许敬宗传》:“许敬宗字延族,杭州新城人。父善心,仕隋为给事中。敬宗幼善属文,大业中举秀才中第,调淮阳书佐,俄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7]6335
【赵构】 《唐代墓志汇编》天宝〇六九,天宝四载(745)十月十三日《大唐故监察御史荆州大都督府法曹参军赵府君(思廉)墓志铭并序》:“公讳思廉,字思廉,天水人。……祖构,隋秀才、侍御史、民部郎中、毛州刺史。父素,隋孝廉、丹阳郡书佐,皇舒州司马。”[4]1578按:据墓志,思廉弱冠明经登甲科,以卒于大足元年(701),春秋六十六,则其弱冠岁在永徽六年。
【郭康】 《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天宝七载(748)十一月六日《大唐故临川郡崇仁县丞郭府君(福该)墓志铭并序》云:“君字上品,讳福该,太原人也。祖康,随秀才、洛阳县尉。父悊,郡举孝廉,高尚其志,不求官达。”[8]213
【仲孝俊】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二八《陈叔毅修孔子庙碑》,文末云“大隋大业七年辛未岁七月甲申朔二日乙酉,济州秀才前汝南郡主簿仲孝俊作文”[9]。又是书作者小传云:“孝俊,济州人,为汝南郡主簿,举秀才,除晋州司法。”
【李茂】 《唐代墓志汇编》垂拱○四一,垂拱三年(687)十月廿九日《大唐乾封主簿樊浮丘李夫人墓志铭并序》云:“夫人姓李,渤海蓨人也。……高祖洁,齐镇远将军司徒右长史;曾祖茂,隋贡秀才,不仕。”[4]757按:茂当为秀才登科,高尚不仕。
【赵孝钧】 《全唐文补遗》第五辑,开元二十七年(739)八月二十四日《唐故卫尉寺主簿赵府君(庭)墓志铭并序》云:“公讳庭,字璧,天水人也。……曾祖讳文举,周秩冀王府长史,隋瀛洲刺史、新昌县伯。祖讳孝钧,隋秀才登科,初补校书郎,转益州城都宰。烈考德王,皇朝散大夫、大理寺丞。”[10]366
【纪庆】 《全唐文补遗》第八辑,开元二十年(732)五月十九日《彭城故洺州曲周县令纪府君(会)墓志并序》云:“君讳会,字冲远,丹阳人也。……大父庆,随举秀才,隐居华岳。”[11]373
【郭愍】 《唐文续拾》卷十五载唐天宝九年(750)十一月二十四日《郭柱国墓志》:“君讳盛,字德,太原人也。……曾祖宝,任庆州华池县尉;父愍,隋朝举秀才。”[5]11337按:郭盛卒于开元二十八年(740)四月二十一日,春秋六十七。
二、进士科11人
【杜正仪】 《北史》卷二六《杜铨传附杜正藏传》:“时正藏弟正仪贡充进士,正伦为秀才,兄弟三人同时应命,当世嗟美之。”[2]962
【张损之】 《全唐文》卷三九三独孤及撰《唐故河南府法曹参军张公(从师)墓表》:“有唐逸士吴郡张从师,……初公祖损之,隋大业中进士甲科,位至侍御史、尚书水部郎。”[5]3992民国《吴县志》卷十一《选举表三·进士·吴县》:“隋炀帝大业:张损之。历官侍御史、水部郎。”注云:右隋进士可考者一人。
【孙伏伽】 《唐摭言》卷一《述进士上篇》:“而进士,隋大业中所置也。如侯君素、孙伏伽,皆隋之进士也明矣。”[3]《登科记考》卷一武德五年(622)系孙伏伽为进士。考云:“《玉芝堂谈荟》载唐宋以来状元姓名,始于唐高祖武德元年孙伏伽,是孙伏伽为唐第一科状元。惟唐贡举始于武德五年,言元年者误。又按:《旧书》,伏伽于武德元年上书,已授治书侍御史。五年免官,寻起为刑部郎中。岂免官时应举耶?其时草昧初开,未可以常格论之。”[12]此处考证有三个问题:第一,按语中关于《旧唐书》所载孙伏伽的生平不准确。据《旧唐书》卷七五本传,孙伏伽历仕隋唐两代,隋炀帝大业末年自大理寺史累补万年县法曹,入唐后,孙伏伽以上书得授治书侍御史。太宗即位,赐爵乐安县男,贞观元年转大理少卿,五年坐奏囚误失免官,寻起为刑部郎中,累迁大理少卿、民部侍郎,十四年拜大理寺卿,后出为陕州刺史,永徽五年以年老致仕,显庆三年卒。徐松误将孙伏伽发生于太宗贞观五年(631)的“坐奏囚误失免官”一事,当成了武德五年(624)发生的事情,而且进一步发挥出孙伏伽中“状元”可能是武德五年“免官时应举”的错误结论。第二,孙伏伽不可能成为唐武德元年的进士。孙伏伽为隋代进士,隋大业末自大理寺史累补万年县法曹,入唐后以上书得授治书侍御史,此官品级《武德令》载为从五品上。唐代进士科举子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学校培养的“生徒”,二是“不在馆、学而学有成者”的“乡贡”,皆为未仕之人。唐代进士及第除官,甲第从九品上,乙第从九品下。孙伏伽以五品职事官的身份再去报考进士科于常理讲不通。第三,确认孙伏伽为唐武德五年进士科状元是徐松的主观臆断,徐氏的推理过程是:因为《玉芝堂谈荟》卷二《历代状元》条记载了孙伏伽是唐高祖武德元年科举考试的第一人,也就是状元;既然孙伏伽是唐代的第一位状元,武德元年未开科,那就一定是首次开科取士的武德五年的状元。这样的结论无疑是失于审慎的,很难令人信服[13]。因此,孙伏伽为隋代进士的说法较为可信。
【杨纂】 《旧唐书》卷七七《杨纂传》:“杨纂,华州华阴人也。……大业中,进士举,授朔方郡司法书佐,坐杨玄感近属除名,乃家于蒲城。”[6]2673《新唐书》卷一○六《杨弘礼传附杨纂传》:“纂字续卿,弘礼族父。大业时,第进士,为朔方郡司法书佐。坐玄感近属,废居蒲城。高祖度河,上谒长春宫。迁累侍御史。数上书言事,称旨,除考功郎中。贞观初,为长安令,赐爵长安县男。”[7]4046
【房玄龄】 《金石萃编》卷五○《房玄龄碑》:“公讳玄龄,……年十有八,俯从宾贡。”《旧唐书》卷六六《房玄龄传》:“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6]2459按:房玄龄为隋代科举出身可以定论,但其究竟是开皇年间的秀才还是大业年间的进士,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14]。《新唐书》卷九六《房玄龄传》:“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人。……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尉,校雠秘书省。”[7]3853
【陈思道】 1963年《文史》第3辑载有陈直《古籍述闻》,录载1920年洛阳出土的《隋北地太守陈思道墓志》残文:“公弱冠及进士第,授北地太守,迁谏议大夫,以大业二年卒。”陈直据此主张进士科始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15]。《隋代墓志铭汇考》第六册,《隋□北地□□陈公墓志铭》:“君讳思道,京兆府万年县人也。……公弱冠及进士第,授北地郡守,迁谏议大夫,后以直谏□辜。以大隋大业二年八月二十一日卒于家。”[16]72按:《汇考》编者认为墓志有疑点,可参看。
【张会】 《全唐文补遗》第三辑,魏承休撰开元五年(717)三月廿日《唐齐州山茌县丞张府君(齐丘)墓志铭并序》云:“□讳齐丘,安定乌氏人。……祖父会,隋国子进士。武德初,佐五府兵曹、郑县令、通事舍人,历幽、原二州长史,同州别驾、洛州长史、济□二州刺史。”[17]52按:墓志先后记载高祖伏亶,魏威厉将军、散骑常侍。曾祖敬,六官建授冬官下士、勋州别驾、伏波将军、奉车都尉、建威将军、荆邓寿三州司马、亳州长史。祖父会,隋国子博士。父处节,益州参军、潞州司户、常州录事。龚延明先生认为志文中“祖父会”,即齐丘祖名为“父会”,似不妥(2)参见龚延明《隋朝登科记》,《第十七届科举学与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7页。。
【苗裕】 《全唐文补遗》第八辑,嗣圣元年(684)十月二十九日《唐朝散大夫苗君(裕)墓志铭》云:“君讳裕,字君绰,颖川长社人也。……公以隋开皇二年州贡进士,行修廉洁,射策甲科。起家授朝散、游骑尉。”[11]290按:志云苗裕卒于嗣圣元年(684),春秋八十六,其出身应在开皇十八年(598),志又云其开皇二年(582)州贡进士,显然矛盾。疑志文录其生卒年或州贡进士年有误。附此俟考。
【黄凤麟】 民国十年重刊本《湖北通志》卷一二三《人物一·选举表》(页2801)进士:“隋,进士,黄凤麟,江夏人。比部员外郎。”
【李贞孝】 光绪《畿辅通志》卷三四《选举表二·隋·进士》:“李贞孝,唐山人。”
【许善心】 光绪《畿辅通志》卷三四《选举表二·隋·进士》:“许善心,北新城人。”
三、明经科11人
【韦云起】 《旧唐书》卷七五《韦云起传》:“韦云起,雍州万年人。伯父澄,武德初国子祭酒、绵州刺史。云起,隋开皇中明经举,授符玺直长。”[6]2631《新唐书》卷一○三《韦云起传》:“韦云起,京兆万年人。隋开皇中,以明经补符玺直长。”[7]3993
【孔颖达】 《旧唐书》卷七三《孔颖达传》:“孔颖达字沖远,冀州衡水人也。……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6]2601《新唐书》卷一九八《儒学上·孔颖达传》:“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7]5643
【刘兰成】 《资治通鉴》卷一八六武德元年(618)冬十月载有明经刘兰成事迹。胡三省注曰:“刘兰成,盖尝应明经科,因称之。”
【钱昂】 《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咸亨五年(674)七月二十一日《大周故朝散大夫行豫州司马钱君(昂)墓志铭并序》云:“君讳昂,吴兴长城人也。……随起家国子生明三经擢第,解褐为宋州单父县长。”[8]38
【苗先】 《全唐文补遗》第八辑,显庆五年(660)五月九日《苗明墓志》云:“君讳明,字暉粲,颖川长社人也。……父先,隋开皇二年州贡明经行修。廉洁孝悌,敦册甲科。起家游骑尉。”[11]266
【王琰】 《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李休复撰神功二年(698)正月十日《大周王府君(尚恭)墓志铭并序》云:“君讳尚恭,字知礼,其先并州太原人也。……父琰,明经及第,随任吉州录事参军。”[8]77
【张爽】 《唐代墓志汇编》天宝〇〇九,天宝元年(742)五月十六日《□□□□行冀州参军张府君墓志文并序》:“□□□本南阳人也,……莫大之业,曷可与京乎?高祖文立,隋朝蜀王府骑兵参军;祖爽,隋文林郎、明九经出身。”[4]1531
【傅交益】 《全唐文补遗》第二辑,龙朔三年(663)十二月廿七日《大唐故始州黄安县令傅君(交益)墓志》:“君讳交益,字交益,望隆北地,贯隶颍川。……隋明经入贡,解褐蜀郡博士,改授眉州通义县丞,寻除宜州司兵参军,又擢殿中侍御史,出为宣州录事参军,转扬州都督府法曹参军,迁始州黄安县令。”[18]189
【孙子起】 《全唐文补遗》第四辑,咸亨三年(672)十一月廿二日《唐故司成孙公(处约)墓志铭并序》:“公讳处约,字茂道,本□乘乐安人也。……考子起,以明经应举,射策高第,隋授沉州司法参军事,司隶从事、襄城郡司□□□,皇朝滍阳、涟水二县令、轻车都尉。”[19]369《全唐文补遗》第三辑,张嘉祯撰开元二十九年(741)正月《故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上柱国乐安县开国伯孙公(俊)之碑并序》:“祖子起,射策登科,解褐授许州襄城县令、汝州郏城县令。……父处约,进士擢第,授校书郎。”[17]69
【崔仲方】 光绪《畿辅通志》卷三四《选举表二·隋·明经乡贡》:“崔仲方,安平人,官礼部尚书,封固安县公。”《旧唐书》卷八一《崔敦礼传》:“崔敦礼,雍州咸阳人,隋礼部尚书仲方孙也。其先本居博陵,世为山东著姓,魏末徙关中。”[6]2747
【□业】 《全唐文补遗》第五辑,贞观十九年(645)十一月九日《□业墓志》:“君讳业,字玄泰,鲁□平乡阙里人也。……以隋开皇中州贡明经,仕登员外。后□朝请大夫、昌州司马、镇南府车骑将军。”[10]101按:志主姓氏待考。
四、孝廉科23人
【王成】 《隋代墓志铭汇考》第六册,《王成墓志》:“君讳成,字胡仁。……大隋开皇四年,徵孝廉入第,释褐任木工监。俄迁左校署监。”[16]7
【胡俨】 《唐代墓志汇编》贞观○二七,贞观六年(632)九月四日《大唐故文林郎新喻县丞胡府君(俨)墓志铭》:“君讳俨,字长威,安定临泾人也。……随日以孝廉举授登仕郎,武德五年除吏部文林郎,选袁州新喻县丞。”[4]26
【杜伽那】【杜文宽】 《全唐文补遗》第二辑,开元三年(715)十月廿二日《唐中大夫安南都护府长史权摄副都护上柱国杜府君(忠良)墓志铭并序》:“公讳忠良,字子直,京兆杜陵人也。……公曾祖讳伽那,隋举孝廉擢第,徐州司户、大兴县令、武贲中郎将。……大父文宽,隋举孝廉第,汴州司兵,迁相州邺县令。”[18]425按:杜忠良卒于先天二年(713)九月一日,年六十六。《全唐文》卷三一二,孙逖撰永徽六年(655)《故滕王府咨议杜公(义宽)神道碑》:“公讳义宽,字某,姓杜氏,东都濮阳人也。……公则魏陈留郡守亮之曾孙,北齐胶州刺史竟陵县开国侯保之孙(《唐宰相世系表》作‘北齐胶州刺史竟陵公伽’),隋本郡中正伽之子(《唐宰相世系表》作‘隋雁门太守保’)。……繇是大业九年,以孝廉高第授河东郡法曹。……贞观二年,改授普州安康令,稍迁合州治中,转恒州别驾、雍州高陵令,拜朝散大夫饶州长史,迁苏州司马兼滕王府谘议。”[5]3174按:此志虽作于永徽年间,但其所述与史料有多处不合,今不取。
【赵素】 《唐代墓志汇编》天宝〇六九,天宝四载(745)十月十三日《大唐故监察御史荆州大都督府法曹参军赵府君(思廉)墓志铭并序》:“公讳思廉,字思廉,天水人。……祖构,隋秀才、侍御史、民部郎中、毛州刺史。父素,隋孝廉、丹阳郡书佐,皇舒州司马。”[4]1578按:据墓志,思廉弱冠明经登甲科,以卒于大足元年(701),春秋六十六,则其弱冠岁在永徽六年。
【裴怀节】 《全唐文补遗》第七辑,龙朔三年(663)十月五日《大唐故宫府大夫兼检校司驭少卿裴君(皓)墓志铭并序》:“君讳皓,字圆照,河东闻喜人也。……父怀节,隋举孝廉,释褐太仆丞,迁相州临漳令。”[20]266
【刘幹】 《全唐文补遗》第八辑,垂拱二年(686)七月十一日《彭城刘君(善)志铭并序》云:“君讳善,字毅,沛国彭城人也。……父幹,隋孝廉、汉王记室、瀛州任丘令。”[11]292
【杨志明】 《全唐文补遗》第五辑,万岁通天二年(697)十月廿一日《大周故陕州桃林县博士杨君(政)墓志铭幷序》云:“君讳政,字武,弘农华阴人也。……祖志明,隋孝廉举擢第,任晋阳郡丞。”[10]234
【郭廉】 《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开元二十六年(738)十一月八日《大唐故朝请大夫守巂州都督府别驾兼昆明军副使上柱国郭府君(瑜)墓志并序》云:“公讳瑜,字无暇,太原人也。……高祖廉,随征异士,察孝廉,不幸早世。”[8]177
【张行成】 《旧唐书》卷七八《张行成传》:“张行成,定州义丰人也。……大业末,察孝廉,为谒者台散从员外郎。”[6]2703《新唐书》卷一○四《张行成传》:“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隋大业末,察孝廉,为谒者台散从员外郎。”[7]4012
【吕祥】 《全唐文补遗》第二辑,咸亨元年(670)十月十六日《唐故隋车骑将军吕君(道)墓志铭并序》:“君讳道,字安,河南伊阙人也。……父吕祥,隋孝廉举上第,寻而高尚不仕。”[18]229
【严伟】【严弘信】 《全唐文补遗》第三辑,张希迥撰开元六年(718)正月十四日《大唐故朝散大夫行尚书兵部郎中上柱国冯翊严府君(识玄)墓志铭并序》:“公讳识玄,字识玄,冯翊重泉人也。……曾祖伟,隋以文行见推,举孝廉,官终高梁县令。祖弘信,怀才抱器,举孝廉,皇朝历云阳县主簿、坊州录事参军。”[17]53
【郭悊】 《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天宝七载(748)十一月六日《大唐故临川郡崇仁县丞郭府君(福该)墓志铭并序》云:“君字上品,讳福该,太原人也。祖康,随秀才、洛阳县尉。父悊,郡举孝廉,高尚其志,不求官达。”[8]213
【张护】 《全唐文补遗》第八辑,上元三年(762)三月四日《唐故右监门中郎将张府君(胫)墓志铭并序》云:“君讳胫,字德纯,汝南郾城人也。……父护,隋太学生策第,又应孝廉举,拜司隶从事、闵乡令,迁鄠州永兴令。”[11]281按:张护当为太学生举孝廉入仕。
【李操】 《全唐文补遗》第九辑,显庆二年(657)《大唐故朝散大夫潞州大中正李君(楚)之墓志铭并序》:“公讳楚,字叔秀,陇西狄道人也。……父操,隋孝廉。”[21]430
【张仲葵】 《全唐文补遗》第四辑,贞观十八年(644)十月九日《唐张钟葵墓志铭》:“君讳 字仲葵,南阳人也。……(公)大业中,以孝廉辟,补上谷易县丞。”[19]306
【张处平】 《全唐文补遗》第五辑,张仁祎撰上元三年(676)正月十日《大唐故宣义郎行虢州弘农县丞张君(仁燮)墓志并序》:“君讳仁燮,字道邕,中山义丰人也。……曾祖哲,后魏南秦州司马。祖希文,隋本州主簿。考处平,皇朝监察御史、郑王府司马。”[10]8按:墓志未载仁燮卒年,春秋四十六。《全唐文补遗》第一辑,郎余令撰仪凤四年(679)正月廿一日《唐故尚书吏部郎中张府君(仁祎)墓志铭》:“君讳仁祎,字道穆,中山义丰人也。……大父希文,隋定州主簿。……□处平,隋博陵郡察孝廉,皇朝监察御史,累迁绛州侍中兼霍王府长史、郑王府司马兼□潞二州司马。”[22]59按:仁祎卒于仪凤三年(678)七月廿三日,春秋五十八。
【李仁瞻】 《全唐文》卷二九二,张九龄撰《故果州长史李公(仁瞻)碑铭并序》:“公讳仁瞻,字某,赵郡房子人。……隋大业中举孝廉,洎唐兴,调棣州司户参军,凡迁磁相二州总管府户曹参军宣州录事参军。”[5]2960
【胡买】 《全唐文》卷九九四,阙名撰开元三年(715)十月二十五日《处士胡君(佺)墓志铭》:“君讳佺,字尚真,安定人也。远祖因宦,遂居介休。……祖买,隋孝廉举文林郎。”[5]10303
【张□】 《隋书》卷六四《张奫传》):“张奫字文懿,自云清河人也,家于淮阴。……仁寿中,前潭州总管,在职三年卒。有子孝廉。”[1]1510按:张奫有子孝廉,此“孝廉”究竟是其子之名,还是中第之科目名,尚需史料证实。暂以科目名录存,俟考。
五、制科25人
【赵朗】 《隋代墓志铭汇考》第四册,大业九年(613)十月十五日《隋故偏威将军北海县令赵君(朗)墓志铭》:“君讳朗,字天敬,本天水人也。……君三坟少敏,六艺壮该,□洽书诗,行冠规矩。信成名立,礼贡乡闾,诚著孝闻,时称利见。同宋玉于楚域,飞翰腾辞;等言偃于孔门,摛文掞藻。以君射笧甲第,特拔为北海县令。”[23]358按:据志文,赵朗卒于仁寿二年(602)正月十二日,春秋八十六。
【温绰】 《全唐文补遗》第八辑,咸亨元年(670)十一月二日《大唐故左领军宣化府统军温府君(绰)墓志铭并序》云:“府君讳绰,字处琨,太原祁人。……年十有八,射策甲科。应淄浦之贤良,迈洛京之才子。英妙之举,复在于斯。解褐登朝,任赵州平棘县令。”[11]278按:温绰卒于贞观七年(633),春秋四十九,则其十八岁时在仁寿二年(602)。又按:其及第即授县令,当为制科。
【祖孝寿】 《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开元三年(715)十月二十五日《大唐故朝请大夫渠州司马上柱国祖府君(义臣)墓志铭并序》云:“君讳义臣,其先殷人。……考孝寿,随孝悌廉洁举,燕北府司兵,属行台员外郎,皇朝丹州咸宁令。”[8]121
【席世文】 《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开元二十七年(739)十月二十六日《安定席君(庭诫)墓志铭并序》云:“公讳庭诫,字秦客,安定泾人也。……祖讳世文,学优登科,弹冠入仕。霜稜御府,清简帝心,终大随朝散大夫、右台侍御史、袭乌氏郡开国口。”[8]178
【崔赜】 《隋书》卷七七《隐逸·崔廓传附子赜传》:“崔廓,字士玄,博陵安平人也。……有子曰赜。赜字祖濬,七岁能属文,容貌短小,有口才。开皇初,秦孝王荐之,射策高第,诏与诸儒定礼乐,授校书郎。”[1]1755
【苏夔】 《隋书》卷四一《苏威传附苏夔传》:“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也。……子夔。……仁寿末,诏天下举达礼乐之源者,晋王昭时为雍州牧,举夔应之。与诸州所举五十余人谒见,高祖望夔谓侍臣:‘唯此一人,称吾所举。’于是拜晋王友。炀帝嗣位,迁太子洗马,转司朝谒者。”[1]1184
【温彦博】 《旧唐书》卷六一《温大雅传附温彦博传》:“温大雅字彦弘,太原祁人也。……大雅弟彦博。彦博幼聪悟,有口辩,涉猎书记。……开皇末,为州牧秦孝王俊所荐,授文林郎,直内史省,转通直谒者。”[6]2359按:有学者据《祁阳县志·乡贤传》所载,录温彦博为隋秀才,证据不足[24]。《新唐书》卷九一《温大雅传附彦博传》:“温大雅,字彦弘,并州祁人。……彦博字大临,通书记,警悟而辩。开皇末,对策高策,授文林郎,直内史省。”[7]3778
【王绩】 《旧唐书》卷一九二《隐逸·王绩传》:“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少与李播、吕才为莫逆之交。隋大业中,应孝悌廉洁举,授扬州六合县丞,非其所好,弃官还乡里。”[6]5116《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王绩传》:“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大业中,举孝悌廉洁,授秘书省正字。不乐在朝,求为六合丞,以嗜酒不任事,时天下亦乱,因劾,遂解去。”[7]5594《全唐文》卷一三一王绩小传云:“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隋大业中应孝弟廉洁举,授扬州六合县丞。”[5]1314
【高俭】 《旧唐书》卷六五《高士廉传》:“高俭字士廉,渤海蓚人。曾祖飞雀,后魏赠太尉。祖岳,北齐侍中、左仆射、太尉、清河王。父励,字敬德,北齐乐安王、尚书左仆射、隋洮州刺史。士廉少有器局,颇涉文史。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濬并称先达,与士廉结忘年之好,由是公卿藉甚。大业中,为治礼郎。”[6]2441《新唐书》卷九五《高俭传》:“高俭字士廉,以字显,齐清河王岳之孙,父励乐安王,入隋为洮州刺史。士廉敏惠有度量,状貌若画,观书一见辄诵,敏于占对。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濬皆宿臣显重,与为忘年友,繇是有名。自以齐宗室,不欲广交,屏居终南山下。吏部侍郎高孝基劝之仕,仁寿中,举文才甲科,补治礼郎。”[7]3839
【长孙仁】 《唐代墓志汇编》贞观○五九《隋通事舍人长孙府君(仁)并夫人陆氏墓志》:“公讳仁,字安世,河南洛阳人也。……隋开皇十四年,诏举贤良,用厘庶务,应诏被举授所领军府司兵。”[4]47《隋书》卷五一《长孙览传附从子炽传》:“炽字仲光,上党文宣王稚之曾孙也。祖裕,魏太常卿、冀州刺史。父兕,周开府仪同三司、熊绛二州刺史、平原侯。……(炽)大业元年,迁大理卿,复为西南道大使,巡省风俗。……子安世,通事谒者。”[1]1328
【王卿】 《全唐文补遗》第二辑,显庆元年(656)十二月十九日《大唐故王君(卿)故任夫人墓志铭并序》:“君讳卿,字元庆,太原祁人也。……君自举高才,射策甲科,解褐任光州光山县丞。……春秋卌九,大业三年七月廿五日,终于光山县官舍。”[18]144按:王卿射策甲科解褐授县丞,则为制科。以卒年推之,其擢第当在开皇年间。
【杜文贡】 《全唐文补遗》第二辑,显庆二年(657)二月廿六日《唐故京兆杜府君(文贡)墓志铭并序》:“君讳文贡,京兆杜陵人也。……大业三年应辟,授岷州当夷县主簿。”[18]146按:隋时应辟,当属制科。
【杜举】 《全唐文补遗》第二辑,天授二年(690)二月七日《唐故南州刺史杜府君(举)志文并序》:“公讳举,京兆杜陵人也。……大业五年对策甲科,解褐授宁州司功参军,从班例也。寻授宋州柘城、又转亳州城父二县令。”[18]308
【刘林甫】 《全唐文补遗》第三辑,刘献臣撰开耀元年(681)十一月七日《大唐故秘书少监刘府君(应道)墓志铭并序》:“府君讳应道,字玄寿,广平易阳人。……考乐平府君讳林甫,仕隋累佐大郡。大业中,诏天下举廉贞尤异之士,内外所推荐者七人,而公为其冠。后主好龙面抗印,无任贤之实,竟自汝南郡司户书佐,授扶风郡汧阳县长。高祖创业,征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拜中书侍郎。在枢密十余年。智効闻于海内。贞观初,封乐平县男,除吏部侍郎。”[17]20按:林甫应诏举及第,当为制举出身。
【禹艺】 《全唐文补遗》第三辑,贞观廿三年(649)十月廿八日《唐禹君(艺)墓志铭并序》:“君讳艺,字君才,蕲春人也。……独负乡曲之誉,乃为州牧之知。于大业年中,观光上国,待诏金马,擢第云台,兼资本荫,授武安丞,俄转东宫。”[17]345
【崔泰】 《全唐文补遗》第四辑,永徽六年(655)十月一日《大唐故苏州司马轻车都尉崔君(泰)墓志铭并序》:“君讳泰,字元平,博陵安平人也。……仁寿元年,应诏举,射策甲第。”[19]346
【郭通】 《全唐文补遗》第四辑,贞观二年(628)十一月三十日《唐郭通墓志》:“君讳通,字监远,太原介休人也。……开皇八年,诏举贤良,起家卫州汲县尉。”[19]292
【胡质】 《全唐文补遗》第一辑,贞观四年(630)正月十九日《安定胡公(质)墓志铭》:“君讳质,字孝质,安定临泾人也。……隋仁寿二年,起家举方正,除燕州司户参军,大业三年,迁巴郡司功书佐。”[22]472
【王安】 《全唐文补遗》第一辑,贞观十年(636)五月十七日《唐故蒲州虞乡县丞王君(安)之志》:“君讳安,字海宁,河南偃师人也。……君少游闾里,非英俊不群。书记博览,同侣嘉其睿哲。刺史杨处洛以君才堪理务,举涉龙门,试策甲科。起家恒州真定县主簿,后迁散员郎。”[22]479按:王安“射策甲科”,当为制举出身。
【张育】 《全唐文补遗》第四辑,贞观二十二年(648)二月二十一日《隋故平州录事参军张君(育)墓志》:“君讳育,字永珍,魏郡邺人也。……隋诏举擢才,任北平州录事参军。”[19]311
【韩政】 《全唐文补遗》第二辑,显庆二年(657)十月廿九日《唐故隋黄梅县尉韩君(政)墓志铭》:“君讳政,字宾王,昌黎人也。……君成自华门,少而明敏。出悌入孝,长幼有伦。终笑尽言,进让无厌。加以学优业就,射策甲科。既尉黄梅,宣翼称最。”[18]148
【张伟节】 《全唐文补遗》第二辑,开元九年(721)十月十一日《唐故通议大夫瀛洲束城县令上柱国张府君(景旦)墓志铭并序》:“南阳张府君讳景旦,字昇明,太原祁人也。……祖伟节,隋应制举,皇邢州司法参军事、上大都督。”[18]445
【房基】 《全唐文补遗》第六辑,永徽六年(655)二月廿日《大唐故翼城令饶阳男房府君(基)墓志铭并序》:“君讳基,字德本,清河人也。……大业七年,任国学生。义究三科,文穷百遍,虽颜子入室,无以过也。既预宾贡,策应甲科,授宣议郎。”[25]247
【张瓘】 《全唐文补遗》第八辑,贞观七年(633)二月十二日《唐故开府犨城县令张君(瓘)墓志铭并序》:“君讳瓘,字德琬,南阳西鄂人。……仁寿二年,刺史以志行清素应诏举,任朔州总管司士。”[11]255
【张义】 《全唐文补遗》第二辑,显庆四年(659)七月廿七日《唐故隋并州司兵张君(义)墓志铭》:“君讳义,字弘义,河内修武人也。……君含章以浦,挺秀理峰。澂玉润以飞英,抗琼枝以凝彩。潜思三史,学松以儒。命驾契鸡黍之欢,朝夕尽温凊之礼。学优行著,策最文华,授并州司马。……显庆四年七月十日,终于立行坊私第,春秋七十有四。”[18]160按:张义“策最文华”后授并州司马,当为制举出身。
六、科目未详4人
【宋行】 《全唐文补遗》第五辑,贞观十年(636)十一月十一日《大唐故宋君(行)墓志铭》:“君讳行,字钦仁,洺州广平人也。……弱冠冠(引者注:原文如此),出身于国子应举。大业中,授宣德员外郎。”[10]99按:宋行以国子学生应举入仕,当为科举出身,科目未详。
【孔刚】 《唐代墓志汇编》显庆○四八,显庆二年(657)九月十七日《唐故阳城县白土乡君孔氏(玉)墓志铭》:“夫人讳玉,鲁郡曲阜人也。……祖晟,北齐淮安□府参军;考刚,隋魏郡书佐;咸以秀举当年,德高时彦。”[4]258按:孔刚“以秀举当年”,当为科举出身,科目未详。
【刘炫】 《北史》卷二六《杜铨传附杜正藏传》:“正玄弟正藏,字为善,亦好学,善属文。开皇十六年,举秀才。……大业中,与刘炫同以学业该通,应诏被举。”[2]962按:正藏大业中,学业该通,应诏举秀才,同时应诏被举之刘炫,所举科目未见史载,暂以科目未详录存。
【窦威】 《旧唐书》卷六一《窦威传》:“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6]2364按:窦威“举秀异”射策甲科,当为科举出身,科目未详。《新唐书》卷九五《窦威传》:“窦威字文蔚,岐州平陆人。父炽,在周为上柱国,入隋为太傅。……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授秘书郎。”[7]3844
综上,隋代科举出身可考者凡90人。秀才科16人:王贞、刘焯、侯白、徐纯、王通、杜正玄、杜正藏、杜正伦、许敬宗、赵构、郭康、仲孝俊、李茂、赵孝钧、纪庆、郭愍。进士科11人:杜正仪、张损之、孙伏伽、杨纂、房玄龄、陈思道、张会、苗裕、黄凤麟、李贞孝、许善心。明经科11人:韦云起、孔颖达、刘兰成、钱昂、苗先、王琰、张爽、傅交益、孙子起、崔仲方、□业。孝廉科23人:王成、胡俨、杜伽那、杜文宽、赵素、裴怀节、刘幹、杨志明、王陇、郭廉、王德仁、张行成、吕祥、严伟、严弘信、郭悊、张护、李操、张仲葵、张处平、李仁瞻、胡买、张□。制科25人:赵朗、温绰、祖孝寿、席世文、崔赜、苏夔、温彦博、王绩、高俭、长孙仁、王卿、杜文贡、杜举、刘林甫、禹艺、崔泰、郭通、胡质、王安、张育、韩政、张伟节、房基、张瓘、张义。科目未详4人:宋行、孔刚、刘炫、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