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通通州湾江苏新出海口建设研究

2020-11-03杨晓峰

关键词:通州南通经济带

杨晓峰

(南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 南通 226018)

2018年5月,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南通调研时赋予南通争当“一个龙头、三个先锋”[1]的新使命,要求南通担当江苏沿海崛起的龙头;同年7月,江苏省委召开十三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按照国际先进标准,全力推进通州湾海港建设”[2]的要求;11月,李克强总理视察南通期间,要求以国际一流水平规划建设好通州湾港口,把通州湾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12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意见》,对南通提出了“建成重要出海门户”[3]的明确要求。2019年,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4]的目标。江苏省随即出台了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的实施方案以及“六个一体化”[5]的战略部署,南通沿海已经成为多重国家战略优势集聚地和南通逆势而上跨越赶超的动力策源地。打造通州湾江苏新出海口,必将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南通争当“一个龙头、三个先锋”增添新的活力,开启南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一、南通通州湾建设江苏新出海口的现实意义

南通通州湾区位优势独特、开发空间广阔、港口资源优良、联运条件便捷、生态环境优越,是南通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重大平台和关键支撑,也是江苏贯彻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等重大战略的关键节点。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是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更好地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支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江苏最具活力新增长极的重要举措。

(一)南通建设江苏新出海口是策应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6]这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要求和根本遵循。随着长江大保护、大整治的深入推进,建设通州湾新出海口,策应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南通通州湾建设江苏新出海口,可以充分发挥通州湾江海联动、陆海统筹以及承载空间大的比较优势,一方面可为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转型发展提供港口基础支持和承载空间,深度参与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和分工协作,主动承接临港高质量制造业转移,建设沿海现代产业高地;另一方面可为长江沿线岸线资源管控导致的港口资源的重新整合提供转型发展空间,通过便捷的“江海河”“公铁水”多式联运通道为长江中上游产业和物流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港口服务,成为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二)南通建设江苏新出海口是建设上海北大门的重要保障

2017年5月16日,江苏省政府批复了《南通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总体方案》,并要求南通要更加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全面提升沪通合作的广度和层次,加快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全力增创高质量发展优势。南通提出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宜居宜业富有魅力的花园城市,是对上海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积极呼应。南通建设通州湾新出海口,可以深化江海港口一体化改革,促进港口布局与区域开发相协调、沿江沿海各港区错位竞争、港产城融合发展;可以增强以上海港为龙头的长三角港口集群北翼港口发展能力,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共同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可以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纵深推进,以港口建设引领长三角北翼更高质量均衡发展。

(三)南通建设江苏新出海口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战略选择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江苏处于‘一带一路’交汇点上,要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7]通州湾港区地处江苏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的战略交汇点,打造新的出海口有利于巩固江苏外贸经济大省的地位、加快形成全面开放的格局,提升对内对外东西双向开放能力,更大范围整合配置资源要素,更深层次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支撑江苏在全国率先建成开放强省,更好地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通州湾新出海口,在江苏沿海地区打造大型深水港口,构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出海口,有利于培育壮大枢纽经济。与苏中、苏北内河相沟通,构成江-河-海的航道大格局,加速苏南苏北地区均衡发展,打造江苏沿海新的增长极。

(四)南通建设江苏新出海口是南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了尽快补齐江强海弱、核心港缺失等发展短板,省委、省政府站在落实国家战略的高度,明确支持南通建设通州湾新出海口,为南通提供了更高平台和更广阔空间,开拓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有利于构建长江经济带入海口重要枢纽和江海河多式联运中心,促进南通与沿江各港联动发展和长江流域城市交流合作,助推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有利于呼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自贸区建设,构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合港和沪苏通经济圈,打造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优化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整体增强长三角地区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带动力;有利于南通加快建设江海交汇的现代化港口城市,提升江苏沿海地区开放发展整体水平,打造我国东部沿海新的经济增长极,从而进一步推动南通高质量发展。

二、南通通州湾建设江苏新出海口的基础条件

新出海口所处的通州湾区域,位于江苏省沿海地区南部、长江入海口北侧,具备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向东是面向太平洋的出海门户,向西通往长江中上游城市群,向南邻接上海国际大都市,向北连接广袤的苏北平原腹地,构建江苏及长江中上游地区新出海口的区位优势显著。

(一)具备江海交汇的区位优势

南通港滨江临海,是江苏唯一兼有江港和海港的港口,区位条件优越。南通沿海区域内陆域南北直线距离约100 km,东西距海岸线宽度最长约30 km,最短约4 km,海岸线长206 km。“海运直达、江海转运、内河集散、水陆连通”的综合集疏运体系逐步形成。通过沿江沿海港口一体发展江海联运,可直接将通州湾港区拓展到长江,缩短通州湾港区新出海口与腹地距离。直接腹地是货源充足的苏中、苏北地区,同时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高效辐射上游腹地,集聚货源的区位优势明显。南通沿海区域综合承载能力较强,土地资源丰富,开发适宜度高,具有较强的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沿海滩涂面积达307.3万亩,约占江苏省滩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国土开发强度低于20%,可利用土地和海域面积37.2万亩。南通沿海地区集聚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等多重国家发展战略,汇聚了沿海发展的磅礴动能。

(二)具有建设深水大港的自然条件

通州湾海域进港航道疏浚条件良好,根据前期研究的初步成果,通州湾海域辐射沙洲间潮汐水道发育,沙洲围填成陆与潮汐水道通航开发并举,为新出海口提供了节约集约开发的自然条件。江海联运条件优越,岸线资源丰富,具有优良的建港条件,通州湾港区可建10——30万吨级深水航道。目前,沿海港区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13个,其中10万吨级2个。《南通港通州湾港区总体规划(2017——2030年)》批复的进港航道为10万吨级,前期研究表明,其具备逐步提升至通行2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的条件。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贯通后,长江口船舶通过量剧增,导致深水航道过载严重、锚地资源紧张,严重影响航运效率与安全,亟待分流减压。目前,通州湾小庙洪航道已具备5万吨级通航条件,再浚深整治通州湾海域至长江的通扬复线、通栟线运河,即可形成最短分流航道,至少可以分流部分万吨以下船舶。建港所需土地资源丰富,通过沙洲围垦可形成大量土地和深水岸线资源,开发后将形成港区陆域48.8 km2,岸线37.3 km,集装箱码头可形成2 000万标箱以上的吞吐能力。

(三)具有结构较为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

南通沿海地区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禀赋等优势,提出“江海联动、陆海统筹、港城互动、轴向带动”等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理念,依托港口、滩涂、岸线等资源,在科学规划港口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多节点规划布局沿海产业发展。在《南通沿海开发规划(2009)》的基础上,陆续出台了南通港区、吕四港区、通州湾示范区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沿海港区和沿海产业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了涵盖12个功能区和12个产业园区的较为系统、科学的南通沿海经济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政策支撑体系,沿海地区综合发展能力位居江苏省前列。南通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电力能源、海工、船舶修造、物流、滨海旅游等产业已具规模。2019年,南通市沿海8个重点园区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形成液化品物流、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海工船舶、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板块。

表1 南通沿海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四)具有支撑出海口枢纽建设的区域综合交通优势

交通设施较为完善,跨江通道、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互联畅通,是国家规划的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通州湾港区向东可直接出海,向西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对内辐射;区域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网络完善,可快速辐射苏中、苏北及及更广的长江以北地区,过江通道能力充分,可有效保障与苏南、上海地区的跨江联动;新长、宁启、海洋铁路运营通车,畅通南北、纵贯东西的货运铁路格局形成,通州湾港区具备接入国家货运铁路干线网的基础;区域连申线航道基本建成、通扬线航道正在整治中,通州湾港区已具备接入省干线航道网(通行千吨级内河船舶)辐射更广腹地的条件。沿海基本形成“一横一纵一环”高速公路网和“五横七纵一环”干线公路网,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

三、南通通州湾建设江苏新出海口的有效路径

南通通州湾建设江苏新出海口,有利于提升江苏国际化功能,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更好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有利于江苏主动承接长江经济带运输和发展需求,带动沿江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提升长三角港口群整体国际竞争力,助推江苏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认为,“十四五”时期南通通州湾建设江苏新出海口要全力抓好“五个突出”。

(一)突出规划的引领性

目前,通州湾新出海口及相关重点工程已纳入国家和省重要规划、计划。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建设已被写入国务院正式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通州湾港区内河疏港航道、铁路、网仓洪航道及通州湾高速被纳入《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通州湾港区航道码头建设被纳入交通运输部和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发布的《关于协同推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发展六大行动方案》,集疏运体系重大项目洋吕铁路、通州湾疏港铁路纳入省“十三五”铁路规划。“十四五”时期,要深入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要以国际一流水平规划建设通州湾海港,把通州湾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的指示精神,抓紧做好各项规划。一是按照国际一流港口规划建设理念,加强通州湾新出海口战略研究,加强通州湾港区空间布局规划研究,确保港口物流项目、临港产业项目科学合理布局,集约高效地利用岸线资源,促进新出海口高水平发展。二是按照沿海港口一体化发展思路,通过南通港总体规划修编,将沿海通州湾作业区、吕四作业区、洋口作业区和三夹沙作业区统一规划为通州湾港区,促进港口资源利用集约化、运营一体化、竞争有序化、服务现代化。同时发挥各作业区的特色和优势,实现集中布置,连片开发,进一步提升通州湾港区在全国沿海港口布局中的地位。三是按照港口健康持续发展要求,加快推进网仓洪20万吨级航道等规划研究,开展冷家沙30万吨级航道及码头基础性规划研究,促进新出海口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突出产业的前瞻性

通州湾具有广阔的临港腹地资源,是承接全省重大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和南通市重特大产业项目建设的核心载体。“十四五”时期,充分发挥港口和土地资源优势,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主动与东盟、中东、欧洲、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海洋产业合作,共建临港工业园区和保税物流园区,打造“一带一路”产能合作重要节点。着力构建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能源和现代物流为支撑、文旅休闲为特色的产业格局,加快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向布局集聚化、结构合理化和产品高端化方向发展。率先突破重特大项目,重点打造五十亿级、百亿级乃至千亿级大企业,建设富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8]。一是新材料方面。钢铁新材料领域积极承接长江沿线精品钢材生产企业产能转移,重点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建筑用钢、汽车用钢等,拉长拓宽延伸产业链;石化新材料领域重点锁定以石化后道产品为重点的有机新材料产业,推动下游产业精深化、链条化、集群化发展;生物新材料领域重点瞄准生物基纤维材料及应用、生物基塑料及深加工制品两大产业。二是高端装备方面。吸引国内外著名企业到通州湾建立生产和研发基地。重点发展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智能港口机械、智能机器人、特种车辆、轨道交通装备等。三是现代物流方面。重点发展多式联运、国际物流、商贸物流、装备物流和大宗物流等物流服务。此外,要着力打造中国东部沿海以旅游目的地为主的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

(三)突出交通的便捷性

以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沪通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为契机,加快江海河联运工程建设,着力完善海运直达、江海转运、内河集散三大运输体系,打造以水水中转为特色、集装箱和大宗商品为重点的江海河联运体系,提升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一是加快沿海铁路互联互通。推进洋吕铁路、宁启铁路、北沿江城际铁路、通海港区至通州湾铁路专线的互联贯通,使沿海商品、人力等资源要素能够快速到达规划建设的南通新机场和北沿江高铁。加快推进洋口港至吕四铁路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串联洋口、通州湾、海门和吕四的南北大通道。推进通海港区至通州湾港区专用铁路建设,通过连接通州湾港区和通海港区,使之成为江苏沿海货物出海的大通道。二是完善快速干线公路网络。建设海安至启东的海启高速公路、通州湾至市区的高速公路、S334线新线。通州湾加快形成“两横两纵”的高、快速网集运输体系。“两横”为S602和通海大道高速公路连接线,“两纵”为海启高速公路和通州湾至南通高速公路。高、快速网集运输体系的打造,将使通州湾快速实现与南通市区、全省高速公路网和国省干线公路网的有效衔接。三是推进水运航道有效衔接。按三级航道标准建设江海联运南北线通道(北线:如泰运河——八贯河——通同线——通栟线——九圩港船闸;南线:东灶河——东灶新河——通吕运河——新江海河)。适时进行三级航道整治,打通通海港区与通州湾的连接,从而形成通江达海、江海联运的航道网络。

(四)突出城镇的品质性

以建设“特色湾区”为目标,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的定位,提升通州湾的建设品质。依托沿海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合理确定城镇功能布局,规划建设与现代化港口相适应的生态城镇配套基础设施,打造绿荫环抱、清水萦绕、富有魅力的优美环境。优先培育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城镇,增强对周边城镇和农村的服务能力。一是高起点定位。放大通州湾的区域格局,基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的视野,结合国内外案例研析,从东部沿海战略空间结构出发,通过对区域格局、发展态势、周边港口的比较,科学合理确立通州湾区城镇的功能定位和中心职能。二是高科技含量。采用大数据科学分析手段,结合基础数据、场地要素实际,引入城市形态研究、区域网络分析、GIS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结合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等先进理念,进行科学分析、理性分析,构建“机场枢纽、港城互通”共融共生的城市框架。三是人文化设计。从挖掘特色、塑造品质、以人为本,从充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要求出发,确定通州湾区的空间框架、道路体系和绿化景观系统等,打造特色空间,提升人居环境。用足用活海、湾、港、河、田、湿地等各种生态资源元素,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镇风貌和舒适宜居的人文环境。

(五)突出推进的协同性

南通通州湾建设江苏新出海口是现阶段江苏省最重要的交通基础工程之一。“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整合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推动机制,将新出海口建设作为南通市“一号工程”全力推进。一是强化推进机制。建议尽快成立江苏省新出海口建设领导小组,由省领导担任组长,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工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能源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按照“省主导、市主体”的原则,研究落实推进通州湾新出海口的体制机制,定期研究协调推进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过程中涉及向上争取、规划编制、用海报批、资金支持、项目落户等一系列重大事项。二是整合多方力量。目前,南通市专门成立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成立通州湾港口开发建设委员会,由通州湾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兼任主任,统筹大通州湾的开发建设。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建立新出海口开发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新出海口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创新运营管理机制,推进通州湾深水航道、码头、防波堤及疏港铁路等工程建设。三是拓展融资渠道。通州湾建设江苏新出海口需要巨大的资金,应采取政府注入土地、海域、股权等方式做大资产规模,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现金流,推动政府投融资实体做大做强。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能力。鼓励和引进公共基金、保险资金等参与具有稳定收益的沿海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

四、南通通州湾建设江苏新出海口的战略构想

港口是最具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的交通基础设施。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通州湾江苏新出海口的重大战略部署,将新出海口定位为“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长三角港口群核心枢纽之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集装箱干线港”。2019年5月,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上指出:“南通正在打造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长江下游江海联运枢纽。”[9]

(一)战略定位

1. “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新门户

发挥“一带一路”交汇点枢纽作用,依托通州湾港区开辟新出海口,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做好经略海洋文章,放大向东开放优势;依托三洋铁路及陇海线,实现江苏东部沿海与欧亚大陆新贯通,全面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2. 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新枢纽

作为江苏唯一滨江临海城市,江海联运功能显著,具备打造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的天然优势,通过江海水铁联运,溯江而上服务长江全流域,顺江而下通达全球,发挥“海进江、江出海”的双向集散优势,真正为长江沿线城市“江出海、海进江”提供高效便捷的新通道,打造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

3. 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发挥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更好承接长江沿线及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的重大产能转移升级,打造沿海绿色临港产业基地和现代物流基地,为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激发新动能、注入新内涵、形成新增长极。

4.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新支撑

坚持系统化思维、自主性发展,在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充分发挥江苏“各扬所长”的作用,集聚和传导扩散上海龙头带动效应,实现港口功能协同发展,建设长三角港口群重要枢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核心港口。

(二)主要目标

近期目标。到2022年,江苏新出海口建设全面启动,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基本形成,通州湾作业区与洋口作业区、海门作业区、吕四作业区、三夹沙作业区一体化体系初步形成,临港重大产业项目取得突破,首期工程建成投运,初步构建港口联动发展的配套服务体系,形成服务临港产业发展的能力,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组合港。

中期目标。到2025年,江苏新出海口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清晰、辐射较强的长江集装箱运输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基本建成,形成高效统一的江海联动体制机制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港口运营主体,成为江苏远洋集装箱运输核心港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集装箱干线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标杆。

远期目标。到2035年,全面建成通道运输能力强、枢纽布局合理、江海联运便捷,物流服务和通关效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新出海口,成为江苏省港口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枢纽港的核心港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

(三)发展构想

以“大通州湾”思维谋划推进南通市域沿海开发、江海联动发展,构建市级统筹、各板块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根据港区、产业规划布局,剥离原区镇合一中的乡镇职能,将如东洋口港经济开发区、通州湾示范区、海门港新区、启东吕四港经济开发区合并设立大通州湾区。具体包括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临港工业区、海门港临港工业区、洋口港临港工业区、吕四港临港工业区及通州湾港区(包括通州湾作业区、洋口作业区、吕四作业区、海门作业区、三夹沙作业区),陆域规划面积约210 km2,港口规划面积97.9 km2。按照南通沿海“一盘棋”的导向,实施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一核二区一带”。“十四五”时期实现“一年建设、两年开港、三年成规模”的目标。

“一核”即南通沿海核心发展区,以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临港工业区、海门港临港工业区及通州湾作业区、海门作业区、三夹沙作业区为核心的地区。“十四五”时期,按照现代化、创新、规模、高端、智能、绿色、协同等原则,以构建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为导向,整合优化沿海地区区划和资源,将大通州湾建设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以及要素集聚能力的“特色湾区”。瞄准全球产业发展前沿,增强集聚先进产业能力,在大通州湾区加快建设沿海地区有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形成创投中心、财智中心、科创投融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共同发力的沿海地区产业创新的新格局。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优化城市创新发展生态,高标准规划城市功能布局、产业布局和构建公共交通网络,加快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将大通州湾建设成长三角北翼高端临港产业集聚区、产业创新及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现代化江海联运集疏运枢纽港区、江苏沿海休闲旅游度假中心等。

“二区”即按照“前港后产”思路,围绕洋口港、吕四港片区布局建设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和吕四港经济开发区,形成“一个港口作业区+一个临港开发园区”的模式,统筹规划,错位发展。洋口港经济开发区港口功能定位为着力打造国家级能源岛,建设液化品码头。加快推进能源、石化新材料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依托以LNG为主的清洁能源特色产业、大型深水港口打造全国沿海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石化集疏运枢纽、液化品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等集聚区。吕四港区利用现有已围垦的环抱式港池西港区南侧东端布置集装箱码头功能区,近期建设并开港两个10万吨级的集装箱码头和两个通用及干散货码头,远期建成通州湾港作业区配套港,到2021年,港口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实现新出海口基本具备运营条件的目标[10]。加快推进新材料、粮油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材料、粮油食品加工、海洋风情文旅等重点产业基地。

“一带”即海洋生态示范带,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沿洋口港至吕四港海岸线科学布局岸线修复带、生态防护带、海洋文旅观光带等。“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是实施更高质量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岸线修复等措施,“以产兴保”“以产兴复”,依托优质的深水岸线、丰富的海洋渔业、旅游资源等优势,建设现代化海洋渔业、种养殖业、生命健康产业等绿色可持续产业基地、滨海旅游度假集聚区。

猜你喜欢

通州南通经济带
雪落通州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通州侨商:海外创奇迹 国内献爱心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通州商住限购,蝴蝶效应已经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