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府君庙和崔珏
2016-04-19□秦蓓
□秦 蓓
长治府君庙和崔珏
□秦蓓
摘要:据《山西文物地图集》记载,山西共有府君庙20座,长治地区现存有13座府君庙,府君庙中供奉着曾在长治及周边地区为官的崔珏。本文通过梳理崔珏的生平和主要事迹,探讨崔珏由人而神、并被立庙祭祀的过程和原因,同时说明现在长治地区的府君庙的保存情况。
关键词:崔珏府君庙长治
“龙伏公庭昭德瑞,龙潜孽水显仁祥”——悬挂于长子府君庙的这幅楹联表达了百姓的美好愿望和虔诚之心,那么,这府君庙中令百姓诚信供奉的是谁呢?正是曾任长子县令的崔珏。据《潞州志》记载:“崔珏,一名元靖,乐平人。贞观间举进士,为长子令。廉介公直,正立化行,发奸挞伏,民不敢欺。按《一统志》,人为立碑云:虎曾伤人,君祈诸神,不以强弓毒矢,而以一介之士,追虎至而杀之。今县治有祠。邻境州县也多有之。”[1]崔珏,河北人,在唐贞观年间被选为进士,据记载于贞观七年(633年)正式入仕,任长子县令一职,此后他又先后至河北滏阳、河南卫县任职。崔珏在任期间为官清廉,兢兢业业,为所在之地的百姓谋求了很多福利,于是他所在任的地方百姓纷纷立祠祭祀崔珏,希望这位清官为百姓永保一方平安。而在神话中,崔珏曾“昼理阳事”、“夜断阴府”(见《列仙全传》)[2],因有功德于潞地,死后被玉皇大帝封为磁州(今河北磁县)土地神,逐渐演变为山西东南部和河北南部等地的地域性的神,当地百姓为他建祠祭祀。在今长治市的长子县、潞城市、屯留县、郊区、壶关、城区,晋城市的陵川县,以及吕梁的交城,河北的磁县等地依然还保留着为其立庙祭祀的传统。
一、崔珏断虎
关于崔珏,长治地区流传最广的故事便是崔珏断虎。相传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年),长子地区虎患成灾,山里的老虎经常下山吃人,使得当地百姓苦不堪言,然百姓又无力扑杀。县令崔珏到任后,组织村民和猎户上山捕虎,因为崔珏指挥得当,捕虎策略有效,人们团结一心,很快消除了当地的虎患,百姓的生活重新归于安宁,这使得崔珏深得百姓爱戴。但是山中虎患并未完全解决,一日,一位年轻人上山打柴,却被老虎叼走吃掉。令人同情的是,这位年轻人的家中还有一位年迈的老母需要照顾。无奈之下,这位老太太去县衙击鼓鸣冤,要求县令崔珏为其做主。于是崔珏带领猎户上山捕虎,将其驯服,并在大堂上正式审理此案,对老虎说:“你将她儿吃掉,使其无依无靠,本官断你为她养老送终,你可同意?”神奇的是,这虎居然听懂了,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县令崔珏的命令。崔珏又安抚老太太道:“虎吃了你的儿子,本该偿命,但我看老虎已被驯服,不如将虎关押在你家,别人去看稀罕,也能帮助你解决生活困难。”这么一件事就被崔珏机智地解决了,而崔珏断虎的故事也从此流传下来。
二、崔珏受封
经此公堂断虎一事,当地百姓对崔珏非常敬仰,就将其尊为神灵,称为“崔府君”。而“府君”便是对地方长官的尊称。上世纪初发现于敦煌藏经洞的一篇产生于武则天天授年间的《唐太宗游冥记》变文故事说,唐太宗被他的兄弟建成、元吉告到地府,崔判官竭力为其脱罪,并擅改书册,为唐太宗添寿十年。因此,崔珏被封为“蒲州刺史兼河北二十四州采访使,官至御大夫,赐紫金鱼袋”,可见其官之至尊,唐代在此时为崔珏修庙祭祀也便成为可能。
长子的横水和县内都曾为其建庙,于每年的四月初八举行迎神赛社活动以祭祀崔珏。安史之乱后,传说其曾显灵于唐玄宗,于是崔珏被封为灵圣护国侯。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再次加封其为护国显应公。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崔珏被改封为护国显应王。北宋末年,金兵侵犯中原,时为康王的赵构赴金营以为人质,但是在途中赵构脱逃,逃至磁州(今河北磁县),夜宿磁州崔府君庙。据流传,崔府君托梦告知赵构金兵将至,甚至派遣了一匹泥马助赵构渡过黄河,并重返皇室。因崔府君护驾功德无量,在南宋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改封崔珏为护国显应圣普佑真君。这之后,崔珏不断受到加封。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正月,官方封崔府君为灵惠齐圣广佑王。明洪武四年朱元璋封崔珏为神,敕称唐长子令崔公之神,命岁时祭之。
图一 长子府君庙
图二 南垂府君庙正殿
三、长治地区的府君庙
现在长治地区的府君庙主要有莫村府君庙(长子常张乡莫村)、南庄府君庙(长子县丹朱镇西小河南庄村)、常峪府君庙(石哲镇常峪村)、同富府君庙(长子县丹朱镇同富村)、城区府君庙(长治市城区)、常庄府君庙(潞城市店上镇常庄村)、羌城府君庙(潞城市翟店镇羌城村)、东坡府君庙(襄垣县王村镇东坡村)、西旺庄府君庙(集店乡西旺庄村,“三普”时改为齐圣广佑王庙)、马驹府君庙(壶关县龙泉镇马驹村)、郊区南垂府君庙(郊区老顶山镇南垂村)、庄里府君庙(郊区堠北庄镇庄里村)、中村府君庙(郊区西白兔乡中村)、常金府君庙(屯留县李高乡常金村)13座府君庙。以下主要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三座府君庙。
长子府君庙位于长子县丹朱镇同富村长子一中院内,是长治地区府君庙的主祭地。该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487.6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为宋代遗构,仅存正殿、砖石台基,面阔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七檩无廊式构架,檐下柱头斗栱及平身科均五彩双昂,殿前横卧石碑2通,明代石狮1对(图一)。
图三 长治府君庙碑
长治地区另一座府君庙——南垂府君庙,位于长治市郊区老顶山镇南垂村。府君庙坐北朝南,占地总面积2600余平方米,为二进院落布局,沿中轴线建有山门、过房(戏台)、大殿,一进院落两侧为东西厢房(东厢房已毁),二进院落两侧为东西厢房、东西垛殿。建筑面积940平方米,大殿面积117平方米。正殿石砌台基,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筒板瓦屋面,琉璃雕花脊饰;柱头上施五踩斗栱,为45°斜栱,出云形耍头斗栱。檐双下昂五铺作,弧线杀琴面昂,标准蚂蚱头,柱头铺作出45°斜栱,后乳栿对四椽栿,最特别的是减柱,两根前金柱前边大抹角,后边平材没动。侧角,升起非常明显(图二)。
南垂府君庙原址为唐代“二仙庙”,宋末因战乱渐断香火,元代初期,饱经战乱之苦的南垂村民为祈福苍生、消弭灾祸,在“二仙庙”旧址新建府君大殿,请来崔府君庇佑一方平安。后于明代又进行了扩建,并形成二进院落庙宇模式。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民国12年(1923年)相继又有3次大规模重修,后迭有补修。
长治府君庙位于长治市区东街,辛亥革命时被拆除,现庙仅存遗址,遗留碑一通。这通碑被保存在长治城区潞安府城隍庙内。《重修府君庙碑记》通高310厘米,碑首高87厘米,碑身高223厘米,碑宽94厘米,厚29厘米,螭首龟趺。是明代大规模重修府君庙事迹的实录。碑文记述了当年修筑长治府君庙的宏伟场景,描绘了几代人为重修府君庙所付出的艰辛努力,甚至记载了当时庙中珍藏的众多财物,由这碑文可见当年长治府君庙的空前盛况,其重要价值可见一斑(图三)。
该府庙基本由正殿、献庭、戏楼、东西厢房组成,为北方庙宇之规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每年于六月初六在长治市区内的崔府君庙旧址仍举办庙会,称为大相公和二相公庙会。
图四 中村府君庙正面
图五 中村府君庙塑像
四、余论
长治地区,古称上党,自古以来较为封闭,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但是地处战略要地,古有“得上党者得天下”之称,战乱较多。因此,本土百姓寄希望于一位好官来保一方平安。崔珏则是百姓对官吏清廉的希望的象征,因此府君庙流行于本地区就不难理解了。崔珏为官一任,清廉爱民,于任上“为民断虎”、“深山缉盗”,《潞安府志·庙学》附(群祀)载:“崔府君庙,祀唐长子县令崔元靖。……民歌曰:天降神明,君赐我仁慈父。”崔珏深得民心,死后长治地区纷纷为其立庙祭祀,将其奉为保境安民的神仙,甚至最后成为本土的民间信仰(图四、图五)。
[1][明]马暾《潞州志》,中华书局,1995年。
[2][明]王世贞辑《列仙全传》,广陵书社,2009年。
[3]冯俊杰等编著《山西戏曲碑刻辑考》,中华书局,2002年。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历史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