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四军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基于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

2020-11-03

关键词:皖南事变研究成果新四军

张 磊

(国防大学 政治学院,上海 2016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1]强调了要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新四军在抗战胜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它的研究是抗战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新四军的研究,是深化抗战研究的必然要求,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动力源泉,也是总结经验教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需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要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准确把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主流、本质,正确评价重大事件、重要党派、重要人物”[2]。新四军研究正是这个研究中的重要一环。

近些年来,随着抗日战争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更加要求我们要不断深化和拓展对新四军的研究,强化对新四军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主要战役、主要人物、铁军精神以及经验做法等领域的研究。长期以来,广大党史军史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一些社会团体对新四军进行了大量而广泛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通过期刊、报纸以及研讨会论文集的形式呈现出来。当前,部分学者也撰写了一些对新四军研究述评和综述类的论文,如《近十年来新四军历史研究综述》[3]《“新四军游击战术与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理论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皖南事变研究综述》[5]《近年来“皖南事变”研究综述》[6]等。但从文献计量分析角度研究新四军研究现状的论文几乎没有。

通过对某一学科文献数量及相关研究情况的量化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该学科在学界研究的基本概况和发展动向,从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这一学科的研究情况,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决策依据。中国知网作为我国的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在学界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其收录各类研究成果的数量也是国内其他信息资源库所无法比拟的。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的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与“新四军”相关的文献,对“新四军”相关的研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新四军相关研究的总体概况,为从事新四军研究或抗战史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些许参考。

一、文献数量及选择

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新四军”为主题,以198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为时间段,共检索到8 881条文献记录。但从观察来看,一些通知、新闻报道和活动简介需要从文献计量中剔除,共计183篇,因此,最终用于统计的有效期刊文献为8 698篇。虽然这些期刊文献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关于新四军的研究成果,但作为样本数据来分析学界对于“新四军”研究的现状是具有代表性和合理性的。

表1 1985年以来“新四军”研究相关文献统计

从中国知网(CNKI)的数据来看,1985年以前,学界对新四军的研究较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以前,学界每年关于新四军的研究成果均在10篇以下,1985年首次超过了100篇,这一年也是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从统计的数据来看,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对新四军的研究总体呈增长和上升趋势。经过计算,1985——1994年关于新四军的研究成果平均每年为93.5篇,1995——2004年平均每年为210.7篇,2005——2014年平均每年为339.5篇,2015——2019年平均每年为452.2篇,增长率分别为125%、61%和33.2%,总体增长幅度较大。二是从1985开始,1995年、2005年、2015年均为新四军相关研究文献发文的高峰期,这几个年份也是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50周年、60周年和70周年,相关纪念活动推动新四军研究成果数量大幅增多。2015年更是达到了797篇,这一年我国举办了一系列活动,隆重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推动新四军相关研究达到峰值。值得注意的是,新四军是1937年建军的,逢7的年份对新四军的研究成果也相对有所增长,但2017年表现得不够明显,在纪念新四军建军上的相关研究应有所加强。

二、发文刊物分析

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与“新四军”相关的文献中,发表的期刊、报纸、出版社、论文集、硕博士论文共有1 103种(个),其中期刊995种,报纸84种,大学或研究机构24个。需要说明的是,一些期刊办刊时间较长,部分期刊在办刊过程中将刊名进行了调整,如《福建党史月刊》,曾用名为《福建党史通讯》,本文将这些期刊进行了合并处理。相关数据统计如下:

表2 “新四军”相关文献发表的主要期刊及主办单位

续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发表关于新四军研究成果最多的是《铁流》,这是由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主编的论文集性质的研究成果集册,收录了大量研究新四军的研究成果,与一般的期刊有所区别。随后是《福建党史月刊》和《党史纵览》,刊登了200篇以上与新四军相关的研究成果。总的来看,对新四军研究的期刊主要呈现以下几点特征:一是对新四军研究较多的是一些省(市、自治区)党委的党史研究部门,政协的文史部门或政府的档案部门。该省(市、自治区)多是新四军活动较为频繁的地方,如江苏、上海、湖北、安徽等,通过这些部门主办的刊物发表出来。二是作为学术研究论文发表主体期刊的高校学报,共有305种曾刊发过对新四军的研究类文章,但只有《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和《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两种期刊进入表2,其原因在于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这两所学报的主办单位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优势,更加注重对新四军的研究,因此研究成果较多。但也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学报特别是一些知名高校的学报对新四军的研究较少。三是核心期刊不多,表2中共列举了排名前46的各类期刊,仅有6种核心期刊(包括军事学核心期刊《军事历史》)。从总体来看,在研究的995种期刊中,核心期刊仅占比8.5%,这也表明对新四军研究的总体科研水平层次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研究机构与作者分析

在统计的文献中,绝大多数都是有作者署名或是以机构名称署名的,特别是一些专门或相关研究机构新四军研究成果较多。其中,发文量超过10篇的机构有36个,可以说,这些机构是推动和深化新四军研究的重要力量。需要注明的是,对一些机构的名称进行了统一,原则上将各单位归结到一级单位,如将国防大学下属的学院均归结到国防大学,将北京市新四军研究会与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合并等。

从表3可以看出,对新四军研究的机构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专门从事新四军相关研究的机构,如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北京市新四军研究会、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新四军纪念馆等,在前38位中占据了6席,这类机构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展开与新四军相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北京和上海的新四军研究会的研究成果走在了前列。二是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如上海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盐城师范学院、南京大学等,在前38位中占据了17席,可以看出这些是从事新四军研究的主要力量。这些高校大多集中在新四军活动的地区,且多为文科类高校或是综合性大学,常从历史学科角度对新四军进行研究。其中,盐城师范学院建成了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四军研究院”。三是政府机构。如部分省(市、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档案馆(局)和部分党校。这类机构多是从加强地方党史研究、推动党史工作、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为党的建设和当地党委决策提供决策依据等方面展开对新四军的研究的。四是军队对新四军研究也较为重视。新四军作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是人民军队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军事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军队对新四军的研究也较为重视。从上述统计来看,主要有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南京政治学院、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和南京军区政治部等单位。同时,如上文所述,《解放军报》也刊登了大量关于新四军研究的成果,排在所有报纸第一位。

表3 “新四军”相关文献发表10篇以上的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成果中还有博硕士论文94篇,其中博士论文6篇,硕士论文88篇,来自37个高校或研究机构。其中安徽师范大学(11篇),华东师范大学(8篇),上海师范大学(7篇),中共中央党校(6篇),南昌大学(5篇),南京师范大学(5篇),苏州大学(5篇),湘潭大学(5篇),扬州大学(5篇),可以看出这些大学以师范类为主,且大部分都地处新四军活动区域,各高校均有研究新四军的专家学者,如表4所例举的一些科研院所研究新四军的专家学者。此外,上海一向重视对新四军的研究,因此,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有较多的合作,且部分专家在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中兼任职务,研究成果相对较多。

在统计的文献中,有作者署名的文献达到7 000余篇,其中,部分是署机构名称,还有一些是多人署名。值得注意的是,笔者在统计过程中发现,有部分文献的作者是同一人,但其所属机构却发生了变化,笔者将同一人,而署名不同机构的成果进行了整合。如新四军研究专家童志强,共发表23篇文章,其中署中共上海市委的9篇,上海图书馆的8篇,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6篇,本文在统计时将其进行了整合。

表4 发表“新四军”相关文献5篇以上的作者

从表5可以看出,表4与表3中的机构有较大程度的重合,表内大部分作者都是新四军研究、抗战史研究或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专家。如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特邀研究员童志强,从1980年开始研究新四军和皖南事变,一直持续了40多年,其关于新四军的研究成果数量也排名第一。原南京大学革命根据地研究所所长马洪武也是新四军研究的专家,著有《新四军征途纪事》《新四军与抗日战争》《新四军发展史》等,并主持拍摄了大型文献纪录片《铁的新四军》。作为军事历史研究的专家,原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组组长、研究员岳思平在新四军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此外,中国人民大学李良志,华东师范大学曹景文,南昌大学刘金菊、刘勉钰,上海师范大学邵雍、安徽师范大学房列曙均是新四军研究的重要力量,部分人在当地的新四军研究会中有任职。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陈毅元帅之子,陈昊苏也成为研究新四军的重要人物,发表了多篇关于新四军的研究成果。需要看到的是,从事新四军研究的作者数量较多,人员来源的单位较多,有的来自新四军的专门研究机构,有的来自各高校、科研院所,还有的来自政府部门。但长期专门从事新四军研究的专家不多,在学界有影响力的中青年学者不多。

四、关键词分析

文献的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者词组,对于读者理解文章,把握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大量文献的关键词的集合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揭示当前研究成果的总体特征、研究内容的内在联系、研究热点和研究发展趋势等[7]。关键词的数量可以反映研究广度,而关键词的词频高低一般可以反映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上的研究深度。本文根据中国知网(CNKI)给出的关键词进行统计,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统计关键词时,剔除了部分不太明确的关键词,并对部分含义接近或交叉的关键词进行了合并处理(如将“抗日战争”“抗战”“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时期”“抗日战争史”等统一为“抗日战争”,将“中国共产党”“中共”统一为“中国共产党”,将“抗日根据地”“根据地”统一为“抗日根据地”等)。表5例举了关键词词频出现在10个以上的词组。

表5 “新四军”相关文献的关键词统计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新四军”研究的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皖南事变是新四军研究的重点。除“新四军”和“抗战时期”两个关键词外,“皖南事变”是所有研究成果关键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达到82次。皖南事变作为新四军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在新四军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学界对这一事件格外重视,取得的研究成果也较多。从研究成果来看,学界对皖南事变的原因、影响,皖南事变的历史地位,皖南事变后中共的斗争策略以及皖南事变的经验教训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

第二,关于新四军人物研究较多。人物研究是新四军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从词频统计结果来看,根据词频排序依次是陈毅、刘少奇、项英、周恩来、毛泽东、叶挺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的重要领导人,学界对他们的研究相对较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对新四军其他人物的研究也需要加强,如粟裕、李先念、张云逸、黄克诚等。

第三,对新四军精神传承也是研究的重要方面。新四军的铁军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和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在抗战时期的彰显和发扬,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奋起抗争的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8]。传承新四军精神有利于深化新四军历史研究,有利于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直到今天,我们仍需要学习和传承新四军的抗战精神。在关键词中,“铁军精神”出现了41次,排在所有关键词统计第6位。同时,“红色文化”出现了13次。此外,“廉政建设”出现了12次,“文化建设”出现12次,这些都是对新四军建设的研究。

第四,从关键词来看,研究主要是从宏观角度进行的,主要以新四军、抗日战争、根据地、皖南事变、铁军精神、陈毅、刘少奇、毛泽东等为研究重点。但在细化新四军的研究上表现较少。如皖南事变前新四军四个支队,皖南事变后整编的七个师,均有丰富的抗战实践,但关键词中这些下属的部队出现较少,因此需加强对其下属部队抗战研究,进一步细化新四军研究。

五、学科分布分析

分析新四军研究成果的学科分布情况,可以直接反映出该主题在各学科的研究情况,从而掌握主题在各学科的研究现状,为下一步推动该主题研究打下良好基础。根据中国知网(CNKI)数据,本文列举了新四军在该学科研究成果大于15次的学科分布情况。

表6 “新四军”研究学科分布统计表

从新四军研究成果的学科分布来看,新四军研究可以涉及多种学科,具有多学科综合的特征。根据中文图书分类来看,新四军研究成果几乎涉及了所有的学科门类,不少是属于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成果。

在统计的文献中,历史学科的文献是最多的,共计达到4 579篇,这是必然的,研究新四军必然是历史上的新四军。其次,军事学科和政治学科分别超过了1 000篇,这与新四军的属性息息相关。此外,从马克思主义、文学、新闻传播等学科视角研究成果较多,这也是基于新四军发展和抗战实践展开的,拓展了新四军的研究视角。值得注意的是,有成果从旅游经济、理论经济学和工业经济等视角对新四军进行了研究,这也是指导当下经济的需要。

六、结语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收录的以“新四军”为主体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关于新四军研究的大体情况。一方面,我国新四军研究的成果在不断增长。无论是文献数量、学科门类、研究力量,都得到了相对增多和增强,这得益于国家的重视和党史部门、军史部门、高等院校、社科研究机构等单位的努力,从多领域、多要素对新四军进行研究,形成了大量科研成果。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和推动新四军研究。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相比,同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和世界的影响相比,我们的抗战研究还远远不够,要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2]当前,新四军研究作为抗战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上还存在广度和深度不够的问题,对它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各项研究既要在新四军研究的广度上下功夫,也要在研究的深度上多努力,要组织更多的活动,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完善研究的制度举措,逐渐形成新四军的研究体系,推动新四军研究取得更好更多的成果。

猜你喜欢

皖南事变研究成果新四军
《实用医药杂志》专栏展现军事医学研究成果
吉尔吉斯斯坦《福乐智慧》研究成果评述
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成果获ICID肯定
古代汉藏文化交流研究成果(1979-2011)述评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发展重心析要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
《新四军简史》出版
八路军、新四军拥有哪些武器装备?
同室操戈,豆箕相煎——对皖南事变历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