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两山论” 永葆漓江水绿山青

2020-11-02林业江钟泓粟维斌

旅游学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两山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林业江 钟泓 粟维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简称“两山论”)作为新时代习近平生态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长期坚持的根本遵循,是对迄今人类与自然关系认识与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对生态文明时代生产力构成变化趋势的把握,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是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两山论”高度概括了生态环境健康和经济发展繁荣之间的关系,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关系,成为指导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理念。多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桂林市对漓江的保护正是遵循和践行了这一发展理念,使得如今的漓江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一、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实现漓江可持续发展目标

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灵魂,是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4年6月其典型喀斯特地貌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一直以来,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备受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和关怀。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总理、邓小平同志尤其重视漓江的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1987年,国务院颁布了《尽快恢复并很好保持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风貌的决定》,为漓江生态环境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615期简报专题刊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围绕“科学保护漓江”主题努力打造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作了重要批示:“桂林市紧紧围绕‘科学保护漓江这个主题,在深化学习中统一思想,在汇聚民智中厘清思路,着力破解科学保护与发展的难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习近平同志谈到“自然生态”,反复叮嘱说,漓江水质决不能破坏,漓江不仅是广西人民的漓江,也是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的漓江,还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自然遗产,我们一定要呵护漓江,科学保护好漓江。

保护漓江流域的碧水青山,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桂林市历届党委、政府持之以恒、矢志不渝,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融入漓江生态环境保护之中,使漓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8年桂林市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亿人次,全市旅游总消费超过了1300亿元,其中,入境过夜游客274.7万人次,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9.6%。2019年,桂林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3亿人次,同比增长26.74%;全市旅游总消费1874.25亿元,同比增长34.67%;其中,入境过夜游客314.59万人次,同比增长14.52%。

二、积极践行“两山论”,夯实漓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基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桂林市党委、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保护好桂林山水”的殷殷嘱托,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立市,永葆青山绿水。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战略决策。2012年,自治区人大出台了第一部地方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将漓江保护纳入法治轨道,建立漓江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不断加强漓江流域生态保护,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大力推进桂林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建设。2012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该《规划纲要》明确了把桂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提出要把保护漓江作为桂林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2013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复《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推动漓江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桂林市探索漓江管理新机制提供了依据。

2013年,桂林市委提出了漓江“三统”改革管理新思路和新要求,深入推进漓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完成漓江游览30年来规模最大的游船升级改造工程。2017年,漓江管理体制改革列入自治区级改革试点,加大了对漓江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同年,桂林市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形成了“1+2”国家战略发展格局,也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漓江风景区生态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和四级网格化监管体系,构建起漓江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格局。2018年11月,《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条例(草案)》通过桂林市人大审议。编制了《桂林漓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工程》和《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2019—2021)》,进一步加强漓江上游水源林保护,增强水源涵养功能。启动实施漓江风景名胜区桂林市区段漓江“一江四岛”生态修复及保护性开发一期工程。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环境质量居广西前列。漓江活动壅水科学试验坝开展常态化壅水,常年呈现出青山环绕、碧水长流的美丽景象。桂林先后成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国家级低碳城市试点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并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

从“绿色桂林”到“生态桂林”,久久为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两山论”在广西桂林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也夯实了桂林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如今的漓江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1.23%,漓江风景区列入首批“中国绿色旅游示范基地”,是广西唯一入选的风景区。如今的漓江依然保持着清秀而不失野性的自然风貌,漓江两岸树木和竹林影影绰绰、千姿百态。

三、以“两山论”为指引,打造漓江富民黄金水道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两山论”的最终体现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实现人民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双丰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将自然资源合理有效地转换为物质财富,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提供了根本遵循。“旅游元素完美胜地,山水人文和谐典范”,前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塔勒布·瑞法依在游览漓江后如此题词。他称赞,“世界级”的山水资源,实施了“世界级”的保护。漓江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桂林旅游业的发展,使漓江流域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长期以来,漓江阳朔段两岸6个乡镇89个自然村3.5万多群众为保护漓江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有山不能砍柴,有河不能打鱼,有江限制架桥修路,有资源不能采石挖沙……他们人均年收入仅4512元,远低于全县平均值5528元。2009年,阳朔县委、县政府提出奏响“保护与开发”齐头并进新号角,先后投入1.2亿元开展漓江沿岸扶贫攻坚,投入2亿元开展漓江沿岸民居旅游富民工程,使沿岸1.5万群众每年人均增收1000元,解决劳动力就业5800多人。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年收入超过1亿元。开演数年来已从演出收入中拿出了1000多万元资金用于漓江的环保事业,参加演出的500多名漓江沿岸村民年均增收1.5萬元。遇龙河沿江6万多群众每年享受遇龙河景区收入总额10%的分红,1100多贫困人口脱贫摘帽。2018年阳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阳朔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130.57亿元,同比增长7.5%;财政收入7.32亿元,比上年增长6.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7 791元和16 655元,分别同比增长7.1%和10.7%。漓江的保护性开发成为了全国生态富民的典范,漓江也成了沿岸老百姓实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黄金水道。

如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顺应时代发展,提出了“以世界一流为发展目标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决策部署,2020 年将全面完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目标,生态环境保护国内领先;2025 年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达到国际一流,“桂林山水甲天下”品牌享誉全球,旅游美誉度和国际化水平将大幅提升,以服务业为主体、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将全面形成,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胜地。未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桂林市政府将坚持环境优先、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理念,继续践行“两山论”,保护好桂林山水,守护好漓江这一世界人民珍贵的自然遗产。

(第一作者系该院党委副书记、高级经济师,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系该院教授、博士;收稿日期:2020-03-10)

猜你喜欢

两山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六点一百分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林中学
桂林市供水管网在线水力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初探
中指办领导听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工作汇报
读懂习近平在安吉首倡的“两山论”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的理论依据及现实路径
论“两山论”的现实意义和哲学意蕴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珍稀濒危植物在桂林市市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视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