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两山论”的现实意义和哲学意蕴
2017-05-09曾小果
曾小果
内容摘要:“两山论”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两山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厚的哲学意蕴。
关键词:金山 银山 绿水青山 生态文明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县考察时提出“两山论”的科学论断:“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揭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国计民生、民族未来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基本组成部分,标志着我党执政理念的重大转变。
一、“两山论”的区域实践及其现实意义
“两山论”的科学论断,从2005年8月提出至今,经过十一年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检验,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在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发展的今天,各地紧跟时代步伐,坚决关闭关停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大、产能落后的企业,大力推进新兴科技,在迎来绿水青山的同时,也顺利调整了产业结构,大大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与之前的“两猫论”相比,“两山论”的论断更加符合当前我国经济以及当前生态发展的理念。“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很好地平衡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国际很多场合,以“两山论”来阐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为美丽中国指引方向。特別是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后,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如何在新形势下把握好二者的关系,助力“中国梦”,为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两山论”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引,它守住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必将开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道路。
二、“两山论”的哲学意蕴
“两山论”契合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正确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的统一整体,人类活动要受制于自然规律,要尊重规律而不能破坏规律,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被深深打上了人类的烙印,人的活动符合自然规律,就会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让双方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在矛盾的不断解决中使之达到最佳状态,促进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
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生态问题的实质是社会公平问题。以人为本、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而生态文明在本质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这一价值诉求。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措施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符合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人民有权利享受到干净的水、蔚蓝的天和干净的空气,这也是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的体现。我们的政府有责任让公民平等的享受到这些权利。
“两山论”是辩证统一的。“两座山”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关系密切,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如果我们为了“金山银山”破坏力“绿水青山”,那么必将得到大自然的报复,这样我们最终也会失去“金山银山”;但是如果我们保住了“绿水青山”,那么必将会形成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它给予我们最直接的“金山银山”就是健康,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就更有力量去赚取“金山银山”,二者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教育我们用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进行我们的实践活动。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6-gh-061)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