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阅读教学让小学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2020-11-02蒋勇平
蒋勇平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能力之一,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引入体验式阅读来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促进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结合体验式阅读的内涵和意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希望可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体验式阅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式阅读是一种较常见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对于教师而言,在实施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将体验式阅读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体验式阅读概述
体验式阅读指通过多样化的阅读实践活动,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并亲历探索,借助观察、思考、合作、信息处理、问题分析等方式,获取新的知识,在体验的过程中,阅读和体验可相互作用,这也使体验式阅读具备品性、感性、个性、真情性和生成性的特点。相比较传统的阅读模式,体验式阅读强调以阅读内容作为载体,实现静态文本阅读与动态体验活动的有机结合,要求学生能亲自阅读,亲身实践,加深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体验式也遇到关注学习的过程以及体验性,能够培养学生掌握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对于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能力;体验式阅读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关注多向互动,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在讨论和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体验式阅读本身融合了多种元素,如音乐、绘画、游戏、视频等,能够为学生带来快乐的阅读体验,也可以通过合作与参与来使得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其学会阅读、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是以内容性教学为主,教师将教学的重心一味放在阅读方法、解题技巧等的传授方面,忽视了对学生阅读体验和阅读情感的培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阅读成绩可能会得到提高,但是对于阅读缺乏相应的兴趣,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形象思维因素,通过量的积累为后续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不仅如此,借助体验式阅读教学,教师可借助直观的教学情境以及相应的教学器械,将文本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来。
二、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一)忽视人文素养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关注的重心往往都是教材中的考点,强调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没有能够对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在实施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集中罗列大量的知识点或者重点词句来要求学生背诵,希望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确保学生掌握知识,而非激发其学习思维,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无法体验到阅读文本中蕴含的情感,长此以往,会对阅读失去兴趣。
(二)忽视学生感受
体验式阅读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使得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而从目前来看,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机械式的分析和频繁的提高,并没有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和课堂氛围的营造,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导致学生无法从中体验情感。
(三)忽视个性发展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不高,缺乏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而且过分关注文本阅读中的求同理解,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课堂上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也不敢主动打破常规,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设计出的教学问题多具备“标准答案”,这样很容易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阅读内容
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明确,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心理诉求,其对于阅读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内容必须能够满足全体学生的阅读需求。语文教师在选择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应该尽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确保其能够蕴含深刻的生命意义。借助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使得其能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感受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体验阅读的乐趣所在。对于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或者缺乏思想启迪作用的内容和,不适合运用体验式阅读教学方法。例如:在《穷人》一课进行阅读时,部分学生因为良好的生活环境,并不能将自身代入到文章中,认为仅仅是多个人,为什么就会令桑娜如此紧张呢?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渔夫家庭的真实录像,在学生脑海中构建起形象化的视觉感知,然后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重新阅读,总结桑娜一家的生活状况:丈夫不顾危险,冒着风暴打渔;桑娜在照顾五个孩子的同时还需要干活,没有鞋穿,每天吃鱼和黑面包……,然后向学生提问:在这样的情境下,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在每天吃不饱饭,担惊受怕的情况下,桑娜又是出于怎样的心理才回去收养邻居家的孩子呢?然后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其感受文章中的思想和情感。
(二)创設阅读情境
从教师的角度,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应用,创设相应的课堂阅读情境,确保学生能够在良好的阅读情境中进行阅读和体验,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情感。例如:在完成《春雨》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创设“春雨”的情境:春天来了,一场春雨绵绵,如丝,落在大地上,染绿了小草,飘在树梢上,点亮了枝条。和风中,细雨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都十分开心。小学生本身的内心纯净,对于美的向往和认识同样纯净,在无知而又可爱的年纪里,虽然眼界不高、知识狭隘,但是却有着无限的幻想,借助阅读情境的创设,可以将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激发其对于阅读的兴趣,加上教师的引导和辅助,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对于教师而言,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阅读材料的内容,做好阅读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能够在新奇的情境中,形成浪漫思维,保证阅读教学的效果。
(三)拓展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会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其本身可以看做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果而采取的行动。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目的,则是对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进行丰富,培养其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继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想要保证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对加息偶尔目标进行拓展,实现目标的多元化,一是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脉络;二是鼓励学生自由阅读,大胆发表自身的想法,放飞思维和想象;三是借助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学生的行为举止和礼仪风范进行规范,实现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四是应该强调知识传授与情感教育并重,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能真正体验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促进其自主欣赏和感悟思想情感能力的提高。
(四)整合教学资源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借助情境体验、背景搭配、烘托渲染等方式,开展体验式阅读教学,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中的资源类型众多,如教材、设施设备、生活资源、学生情感特點等,教材本身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的核心资源,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启迪,生活资源能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之间构建起相应的桥梁,在丰富学生生活体验的同时,也可帮助其更好的领悟生命的意义;个体情感则是学生个性化思维以及情感体验的直观体现,可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文本,探索新知。从语文教师的角度,应对相应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将其各自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继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式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获得阅读体验,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而针对当前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起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对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方面的感悟教学,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使得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都可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尚荣.重视阅读体验,提升阅读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20(8):31-32.
[2] 迟佳.简论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2019(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