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及对血清CEA、CA125、PCT、CRP水平的影响

2020-11-02袁懋绣兰彩云周建中蔡其桂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20期
关键词:胸腔胸腔镜肺癌

袁懋绣 兰彩云 周建中 蔡其桂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1胸外科,江西 吉安 343000;2神经外科)

环境影响、大气污染、吸烟及辐射电离等原因导致肺癌发病率呈递增趋势〔1,2〕。咳嗽、胸闷及胸痛等为肺癌主要临床症状,常采用肺部肿瘤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3〕。传统开胸切除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影响术后恢复,目前,早期肺癌已进入微创治疗时代,腹腔镜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创伤小,并发症较少及术后恢复快〔4,5〕。本研究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及对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井冈山大学附属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早期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纳入标准:①年龄45~68岁;②经细胞学或组织学证实为肺癌;③临床分期为Ⅰ~Ⅱ 期;④术前未接受过放疗或化疗等肿瘤治疗,术前2 w未曾服用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⑤符合手术指征,影像学未显示肿瘤转移。排除标准:①合并胸腔粘连、阻塞性肺炎、活动性肺结核等疾病;②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免疫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全身性感染及其他恶性肿瘤。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46~68岁,平均年龄(61.32±2.24)岁;左肺24例,右肺36例;腺癌46例,鳞癌11例,其他3例;肿瘤直径0.62~2.96 cm,平均(1.63±0.45)cm;Ⅰ期32例,Ⅱ期28例。观察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45~ 66岁,平均年龄(60.37±2.26)岁;左肺25例,右肺35例;腺癌37例,鳞癌20例,其他3例;肿瘤直径0.60~2.94 cm,平均(1.61±0.44)cm;Ⅰ期34例,Ⅱ期26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病灶部位、肿瘤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胸腔镜手术治疗。(1)传统开胸手术:取侧卧位,采用全身麻醉,待麻醉后行双腔气管插管,由上向下于第5~6肋间做一个约10 cm的手术切口,将肋骨撑开后逐层进入胸腔至病灶,将肺叶病灶切除,后扫清肺右侧2、4、7~12区及左侧4~12区淋巴结,扫清后用生理盐水对胸腔进行冲洗,放置引流管后,缝合切口,术毕。(2)胸腔镜手术:取侧卧位,采用全身麻醉,待麻醉后气管插管,通气用单肺进行,观察孔取患者腋中线第6~8肋间的1.5 cm切口,操作孔取在患者腋前线第4~5肋之间2.0 cm切口,副操作孔肩胛下角线第8或9肋间作1.5 cm切口,进行胸腔镜手术,对肿瘤的位置大小进行观察,并对于有粘连或转移进行切除。肺叶病灶切除后,后扫清肺右侧2、4、7~12区及左侧4~12区淋巴结,完成手术后对胸腔情况进行观察,放置引流管,将切口缝合,术毕。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扫清数目、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2)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通气量(MV)。(3)取两组手术前及术后3 d的空腹肘静脉血检测血清CEA、CA125、PCT、CRP水平变化。(4)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心房纤颤、肺不张及胸腔出血等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围术期指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或缩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情况

2.2两组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术后肺功能FEV1、 FVC、MV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手术前后血清CEA、CA125、PCT、CRP水平比较 两组手术后血清CEA、CA125、PCT、CRP水平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血清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两组手术治疗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心房纤颤、肺不张及胸腔出血分别为1、1、3、3、0例,总发生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6、7、6、3、2例,40.00%;χ2=10.90,P<0.05)。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手术前后血清CEA、CA125、PCT、CRP水平比较

3 讨 论

肺癌是对人类生命质量产生严重威胁、发病率和致死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居中国恶性肿瘤排行榜第1位〔6〕。张艳娇等〔7〕研究发现,传统开胸术治疗肺癌的创伤较大,出血量多,影响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而胸腔镜除术创伤小、可显著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术后下床时间短〔7~9〕。胸腔镜手术可使胸廓的完整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对肺功能产生的影响较小,不仅可保证临床疗效,还可以减少创伤面积,控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0~12〕。但胸腔镜治疗肺癌在清除病灶及清扫淋巴方面仍存在不足〔13〕。

研究证实,肺癌患者血清 CEA、CA125等血清肿瘤标志物均呈升高水平,CEA作为具备人胚胎抗原特点的一种酸性糖蛋白,主要提取于胎儿肠内及结肠内分离,而CA125属于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不受患者肿瘤分期、大小、年龄、组织类型的影响,可作为对肺癌患者预后进行判断的一种指标〔14~16〕。hs-CRP可以反映炎症损伤的程度,参与炎症的反应过程,同时还能客观地体现机体的损伤情况及机体应激程度〔17〕。PCT 可反映系统性细菌感染情况,机体损伤程度〔18〕。胸腔镜可减轻手术操过程中对皮肤组织、肋间肌肉、肋间神经及神经组织等造成的损伤,降低创伤后机体应激,相比传统手术治疗,致痛因子在血清中的释放较少,避免术后疼痛,调节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19,20〕。

猜你喜欢

胸腔胸腔镜肺癌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化疗联合恩度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