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事节庆推动乡村振兴模式下的党建工作研究

2020-10-30楼海波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2期
关键词:城乡融合乡村振兴

摘  要:都市型城区所属农业区域依据自身优势和短板,自然选择农事节庆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模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也存在整体统筹不够、品牌特色不明、专业力量匮乏、群众参与不足、经济效益不够等普遍问题,影响了区域竞争力提高。本文以杭州市富阳区为例,剖析富阳区“一江十溪”区域党建联盟实践过程,分析其耦合政治引领和发展服务效能,消除行政、市场壁垒进而增强区域农事节庆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模式的外部张力,展现其在整合分散行政力量、聚合自然人文资源、融合发展目标理念的作用机制,发现其引领乡村振兴的内在活力源泉,进而提升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效能。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事节庆;党建联盟;城乡融合;基层治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如何理解“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内涵,怎样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本文以富阳农事节庆推动乡村振兴实践为例,剖析富阳区“一江十溪”各区域党建联盟作用过程,提炼党建引领都市圈核心城市所属农业区域乡村振兴的机制,为全省乃至全国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提供实践样本,也为我党探索和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供经验素材。

一、农事节庆:打通“两山通道”推动“乡村振兴”

“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富阳,各类生态、景观、田园、文化等元素空间离散,意味着依托单个村镇资源开发无法形成气候;加之,富春内敛的历史文化气息和含蓄的山水特色又明確存在藏于各村各地,必然要通过多方联动、产城融合来打破地理空间隔离,达到集成资源、充实内容、增强活力、重塑品牌的振兴效果。富阳农事节庆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下自然发展起来,它将各区域主题节日和特色活动在一年二十个节气里运营,在时间轴上对地方特色进行有效联动,让消费者认知从“富阳有节”到“节有特色”再到“有节去富阳”的转变,逐步成为杭城乃至更广范围内的有影响力的地方品牌。

富阳区农事节庆活动自2004年新登半山桃花节开端后,逐年发展壮大,特别是2018年以味道山乡、百花大会、富春江江鲜大会为龙头,开拓了农事节庆活动的新领域,提升了农事节庆活动的新境界,全年共举办农事节庆活动30余个,其中百花大会、节气节庆活动还在多地举办,基本形成一乡一节、一月一节的格局。

1.主题明确、内容丰富

旅游节庆活动成功的首要因素是主题性、独特性、垄断性,根据富阳旅游节庆实际情况,分农作物类、民俗文化类、活动开发类3大类;在空间的分布上,24个乡镇(街道)遍地开花,平均每个乡镇(街道)举办2次以上不同主题的节庆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基本贯穿全年,其中2-4月以赏花、踏青类为主,5-6月、9-10月以登山、采摘类活动为主,可以看出,节庆举办的热潮与季节气候、温度、果蔬成熟期有较大联系;在活动时长上,有些持续时间较短,在1-3天左右,有些持续较长,在半个月至1个月左右,总体呈现短、中、长时约为5:6:3的比例结构,长短交错,能引导游客消费方向,结构较为合理。

2.分级承办、发展迅速

近年来,各地节庆旅游的运作方式,基本上形成了由各区县政府部门主办,由具体的乡镇、旅游景区、民俗村等承办的模式。富阳根据各类农事节庆活动的不同规模、实效及影响力,把全区农事节庆活动划分为区级、镇级、村级三个层级,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即区级活动由区政府或相关部门承办,区财政保障,如“百花大会”“江鲜大会”等;乡级活动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承办,区相关部门指导,区财政给予补助,如“渔山稻香节”“龙门风情节”等;村级活动由村两委会承办,乡镇政府负责指导,乡镇财政给予补助,如“湘溪山乡节”“五丰捕鱼节”等。

3.特色带动、成效初显

农事节庆活动为乡村带来了人气,提升了活动举办地的知名度,树立了当地农特产品的品牌形象。如洞桥镇,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型乡镇,从2009年起连续10年举办“洞桥四月山乡节”,每年吸引5万至8万的游客来洞桥游玩,带动“洞桥香榧”“石羊春富硒大米”“贤德好味道炒货”等山货走向全国;首届富春江江鲜大会,引起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网等100余家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2019年,富阳区成功举办“味道山乡”“百花大会”等系列农事节庆活动10余次,涌现出“龙鳞坝”“竹乡纳凉”等一批网红,带动“牛八碗”“章妈妈的菜”等传统农产品热销。上半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共接待游客535.71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3.2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5%和29.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在富春大地上不断生动实践。

二、农事节庆存在的问题

可以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的逐步转型,富阳农事节庆活动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从单一、局部、短期、低效向多元、全域、长期、高效进行转变,节庆内容日益丰富,影响力不断提高,品牌效益逐渐彰显,但仍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主要为几个方面:

1.区域联动核心引领不足

群众无序参与造成游客吸引不足,除“百花大会”“富春江江鲜大会”等个别区级层面的大型活动以外,多数农事节庆活动在活动选题、内容、形式等方面多有雷同,特别是地理位置相近、风俗相同的区域,老百姓各自呐喊、行业各自为政,造成资源分散、品牌特色不明,低质重复竞争让游客无所适从。基层组织缺乏协调无法联动发展,以壶源溪流域为例,各乡镇都有自己的定位,“十里屏风,诗画场口”“飞翔小镇,杏梅人家”“生态湖源、绿色长廊”,在资源配置、规划统筹、招商引资等方面缺乏体系化的协调机制支撑,也缺乏组织化的协调机构牵头,靠乡镇自行发力,难以形成共识。治理体系不健全影响节庆持续发展,节庆活动经常是多线联系、多部门联动,没有专门机构统筹管理,随意性、临时性突出;而部分节庆应付了事,“当年做当年了事”,缺乏中长期规划和行动方案,大部分承办方乡镇街道人员、财力、精力等短时间高强度投入,但存在应付心态,没有干事热情,长久以往不利于节庆活动的专业化、正规化、持续化的健康发展。

2.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

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换,农事节庆活动市场化运作模式正在逐渐成熟,但目前富阳大部分农事节庆活动仍然是政府主导、财政扶持,存在“政府搭台唱戏、群众看戏、热闹一过、照归原样”的状况。调研走访发现,节庆活动多由区、镇、村主办或承办,以企业为主体操作的节庆则较少,参与主体较单一,政府主导倾向明显,社会力量参与程度相对不足,尚未形成多方投入、多元化操作的良好格局。由于缺少社会主体参与,导致市场化营销行为难以形成,疏于可持续性品牌经营,造成较大资源浪费,影响了节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农事节庆活动相比于传统文娱活动对农村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的需求更高,但目前活跃在基层的专业人士却凤毛麟角,不少乡镇(街道)以行政事务人员“代岗”,缺乏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支撑,影响了农事节庆活动的质量和档次。

3.品牌营销能力不足

品牌分散单薄,缺乏有效集中整合,缺乏知名度高的核心品牌,各节庆间相互孤立、单兵作战,如富阳西南场口、常安、湖源等地旅游资源集聚,锦绣富春运动休闲综合体、栖鹤生态田园旅游综合体、壶源溪漂流、永安山滑翔伞、东梓关江鲜大会等观光体验景点逐步成熟,但缺乏载体丰富、符合目标客群出行需求的总体线路规划。品牌营销手段较少,在个性打造、品牌传播、品牌销售、品牌管理等方面所作工作较少,没有进行专业营销,如富阳里山、灵桥、渔山都是各自开展开茶节、稻香节等农事节庆活动,尽管近年来借助杭州市茶文化博览会闭幕式暨安顶云雾茶开茶节这一平台,将灵桥的书香元素和渔山的稻香文化一起注入,没有达到质变的效果。品牌宣传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些节庆往往将品牌宣传单化为媒体新闻加广告,又将媒体传播简单化为报道,如湖源龙鳞坝成为“网红”而不是“长红”,仅通过微信推送、新闻报道进行宣传,而没有第一时间放大“网红效应”,失去了一次引爆联动发展的好时机。

4.公众获得感不够

娱乐性、趣味性和参与度是节庆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农事节庆应当以农民、游客为活动主体,注重参与体验,否则其带来的后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广大的民众参与度不够,二是参与的少数民众满意度不高。现有旅游节庆主要依托原民俗,季节性明显,具有强烈农耕文明特征,产业链较短,缺乏现代性,对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产业联合的程度均不够,造成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缺乏区域特色,游客体验不好。

部分农事节庆活动侧重做好面上的组织领导,着力于政治效应和社会效益,而忽视了基层农户的组织发动,内生动力不足,没有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农事节庆活动是具体载体,如何让农事节庆活动推动乡村唱响“经济大戏”,弘扬地域文化,还需要向2.0、3.0版本迈进。

5.经济关联带动不强

富阳区多数农事节庆在活动期间带来较多人流,但在打造产业链方面鲜有贡献。线上线下平台脱节滞后,活动期间,农产品销售多为农户自主进行,没有搭建集中统一规范的销售平台,市场规模小,影响力低,活动过后,网络营销没有跟上,没有形成经常性的电子商务渠道。如东洲街道陆家浦葡萄节开展于每年8月上旬,一般持续时间1-5天不等,节庆活动表现形式仅为葡萄产品推介与展销,带动影响主要集中在产品销售环节。农事节庆和产业培育“两张皮”,业态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模式没有形成,农产品也好、农家乐也好,其产品附加值低,衍生产品少,营销策划单一,农事节庆对市场整体带动力还不够强、不够持久。目前节庆活动所提供的消费服务和产品有限,导致吸引消费者的范围、层级都不理想,尤其对留驻型、体验型或考察型游客的吸引力不足。产业业态与景区形态“低位徘徊”,随着农事节庆活动的发展,对乡村农家乐、特色餐饮业的兴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助推作用,但缺乏规范的营销平台和行业管理,同质竞争现象严重,业态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增效。

三、党建的作用—富阳区“一江十溪”区域党建联盟实践

站在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坚持党建引领,以严的要求、新的举措来强弱项、补短板,构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基层治理体系,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已经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富阳区为实现农事节庆推动乡村振兴模式持续高质量发展,基于“一江十溪”①地理区位和彼此互补的经济联系,按照农事节庆旅游的农业公共产品属性、乡土文化活态传承需求、产业发展要素互补共享机制等成长规律,成立“味道山乡”、“江鲜大会”、葛溪流域、壶源溪流域等13个区域党建联盟,从而更好地借助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力量,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分散行政力量整合、自然人文资源聚合、目标理念融合、发展利益竞合,进而成为引领各区域乡村振兴的命运共同体。

1.规划引领,把牢发展“定盘星”

“一江十溪”区域党建联盟,坚持不改变行政区划、不增加管理层级、不违背各镇(村)意愿,有内在动力、有管理幅度、有地域关联、有发展纽带的“三不四有”原则,强调“一体规划、四级联动”,实现整体发力、全域开花。一体规划,即围绕“过去有什么不足,当前有什么困难,以后是什么样子”三个问题,深度挖掘区域内各镇(村)联动发展纽带,确定区域发展总体规划,根据农事节庆活动的不同特点,科学确定全区当年农事节庆活动计划安排表,实现“一乡一品”,有效催生区域内强弱不均、禀赋各异镇(村)共促发展的内生动力。四级联动,即设立以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区级部门牵头联动、乡镇(街道)协同、村社党支部为支撑的“四级”联动响应机制。明确各级职责,对区域内农事节庆活动的计划安排、重大活动的组织、各项政策的出台等事项进行统筹协调,辐射提升区域内党建聯盟农事节庆活动的整体水平。如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壶源溪流域联动发展总体规划,确立以生态文化旅游业为主线,重点培育发展“水上体验、生态田园、户外运动、养生养疗、科普研学”五大农事节庆主题产业;以区委宣传部为牵头单位,区文广旅体局、区农业农村局等4个部门,场口、常安、湖源等3个富春江沿岸乡镇为成员单位,建立“湖源溪”流域党建联盟,统筹壶源溪流域三个乡镇旅游资源,串点成线,发布多条农事节庆旅游线路;各村根据资源禀赋差异和不同需求,分设舞台、集中推介,将不同的风俗、产业、美食等融合起来,最终实现从党建联合体到经济联合体和命运联合体的转变。

2.产业先行,找准兴旺“金钥匙”

农事节庆是杠杆,2.0、3.0 版本的农事节庆活动要带动产业长效发展,就必须有品牌思维,打破节庆和农业、景区和农家、淡旺季的界限,拉长旅游产业链。富阳区“一江十溪”区域党建联盟在农事节庆品牌打造上,充分结合农事、自然、文化、产业特色,采取“党支部+”的模式,找准兴村路子。一是“党支部+新型农业”。围绕“一村一策”,积极把党支部建在新型农业产业链上,打造“党支部+农业园+合作社”“党组织+产业园+党建联盟”“党组织+龙头公司+家庭农场”等运行模式,把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串点成线,形成上联行业、下联农户新格局。如永昌镇以特色农产品、休闲农庄、龙头电商等为核心,建立“漫”永昌特色产业党建联盟,以“臭味香投”十二品为核心、乡村民宿为支撑、地道永昌土货为卖点,打响了永昌品牌。二是“党支部+电子商务”。围绕“一村一品”,积极把党支部建在特色电商产业上,统一开展品牌推广、信息共享、创业培训、订单服务、技术指导等活动,让党支部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红色驱动”。同时大力开展党员电商户亮身份、亮承诺活动,统一悬挂“党员电商户”标识,带头签订诚信经营公约,全面打造“党员电商户”先锋品牌。如东洲农创党建联盟,通过“互联网+农业”,发布三美东洲智慧农旅地图,将东洲农业产业通过互联网平台推广,刚刚落幕的东洲葡萄旅游文化节相关电子商务农产品销售额超过2.5亿元。三是“党支部+红色旅游”。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围绕“一域一景”,开发7条红色旅游路线,把党支部建在红色旅游产业链上,将“零星散种”的红色项目编织成网。如龙门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联合常绿镇大章村党支部,依托现有红色文化资源,发布“龙门孙晓梅纪念馆+龙门廉政馆+常绿镇大章村新四军驻地+江南县工委旧址”红色研学线路,融合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廉政教育等功能,打造红色品牌影响力,年均接待党性教育培训团1458批次,8万多人次,营业收入560万元。

3.外引内育,培养振兴“生力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是人才。在农事节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必须补齐人才短板,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近年来,富阳区各党建联盟立足农村和区域发展实际,通过强化政策扶持、举办特色活动、开展服务指导等多种方式,写好乡村振兴“ 内育”“外引”两篇文章。一是实施青年人才回归工程。针对农村留不住年轻人才的现状,摸排建立全区青年人才库,制定出台推进农创客发展相关政策,举办首届“青年学子看家乡”人才论坛,通过青年创业政策扶持、支持设立农业新技术孵化基地、强化创客公寓保障等措施,引导有能力、有技术的青年人才回乡创业,担当乡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如湖源乡通过青年人才回归工程,吸引9名返乡青年创客加入窈口民宿、双喜馒头等产业,仅7-8月“龙鳞坝”夏日旅游高峰季,就实现销售额300余万元。二是实施乡村振兴专业人才招引。一方面,面向国内“双一流”高校及海外知名学府,引进农业(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等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13人,提供“事业干部身份+最高60万元的生活购房补助”的双重保障,更好补充乡村振兴专业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发挥“农博士”“土专家”作用,围绕“味道山乡”“百花大会”“东梓关江鲜节”等农事节庆活动,挖掘扶持一批特色小吃、地方特产、非遗传承等乡土人才加入农创客队伍,带动更多乡土人才施展才华、发光发热。三是组建“百人科技人才服务队”。以全区100名副高职称以上的优秀技术骨干为支撑,成立科技人才服务队,按照专业条线分类组建传统农业、制造加工、美丽经济、特色产业等4个服务队,为各地农事节庆特色产业项目“靶向施策”。如新登镇半山桃花节让半山的桃子实现了畅销,区农办科技服务小分队以桃花节为契机,指导该村开发以“桃花”“桃果”“桃运”“桃宝”“桃木”等为主题的衍生产品,扩大综合效应,每年实现增收近100万元。

4.靶向管理,打出攻坚“组合拳”

开展农事节庆活动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政府、社会、商家、群众等各方利益,打好一套组合拳,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才能实现“组团获利”。一方面,突出互学互比良性竞争。针对以往农事节庆主题活动中存在的盲目跟风、同质竞争较多等“打群架”弊端,富阳区以党建联盟为牵引,广泛开展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美丽经济“擂台比武”活动,通过每月一评、每季一赛、全年“打擂”等形式,打破各地单打独斗的窘境,实现资源充分对接、优势点面推广、成果共同分享。以“江鲜大会”党建联盟为例,场口、常安、湖源等乡镇充分发挥自身禀赋优势,开展互学互助活动:新桐乡推出“洁美桐洲”全域景区专项考核行动,以美丽乡村推动美丽经济,坚持“每日督查、每周通报、每月评比、每季授旗”的比武机制,环境卫生从全区倒数到连续3年全区领先,为江洲鹭影胜景赋予新内涵;湖源乡将网红旅游胜地“龙鳞坝”安保纳入民主评议,将各基层党组织、党员按照活动区域捆绑起来,全乡所有党员干部、专职网格员每个双休日全部编排进安保秩序维护工作组,实现了支部工作开展到一线、党员身份亮明在一线。另一方面,从政府独角戏到群众大合唱。针对以往农事节庆活动政府搭台唱戏、群众凑热闹看戏,参与度不高现状,党建联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探索走出“政府主导、企业营销、市场运作、全面参与”的办结新路子,有效发挥活动“以节促旅、以旅促农”的作用。如“味道山乡”党建联盟后,区文旅集团联合富春桃源景区党支部发布部分景点提升、门票优惠等惠民项目;胥口镇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3天时间完成20亩农田流转任务,打造赏荷、垂钓等农事体验点;15户党员户带头参与夜间集市和餐饮体验,统一挂牌“味道山乡”党建联盟标识;上练村党总支与运营单位达成3万斤水果、3千斤米酒、3万个馒头的初步订单,真正促进了农民增收。

5.资源重塑,建设美丽“新家园”

美丽不只是颜值,美丽更应该是产业、是产值,区委明确要求,要千方百计把好资源变成好产业、把好产业变成好收入。近年来,全区各地党建联盟充分挖掘老牌景区、特色村落、沙洲田园等环境优势,培育新型景区业态,以美食、美景为切入口,探索了一条“景区+村庄”发展路子,成为美丽经济的一个个“引爆点”。以“味道山乡”党建联盟为例,联盟覆盖万市、洞桥、胥口、新登、常绿5个各具山乡特色的乡镇,在策划初期,清晰形成打造“一体化景区、生态景区、美丽经济景区”的发展共识:胥口镇依托老牌4A级景区“两洞一湖”旅游资源以及景区所在村上练村环境优势,主打“味道山乡——桃园避暑行”,推出了浑水摸鱼、钓龙虾、摸螺蛳等农事体验活动,形成了上练村庄灯光秀、睡莲长廊、国学讲堂等网红打卡点,据统计,活动开展期间,上练村日均人流量6000多人次,农户餐饮、住宿创收25余万元;洞桥镇依托前几年引进的杭州(国际)青少年洞桥营地项目,探索出了“营地景区+”模式,开设研学旅行、夏冬令营、春秋游、假日小队、农事体验等科目,当地80多名农民变身“教官”,每接待一个孩子可获40元补助,一年累计接待农事体验学生8000余人次,为农户创收30余万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以上;常绿镇以黄弹景区为依托,打造以大章村、双溪村、黄弹村为核心的3A景区村庄,推出“味道山乡·常绿溪山行”暨“红绿篮”纳凉大会,通过举办红色小看台、红色电影节、纳凉庭院体验、“篮球之乡”邀请赛、非遗手工体验等系列活动,淋漓尽致展现“红绿篮古”四个味道,纳凉大会5天时间,全镇共接待游客约6.5万人,“常绿味道”系列农副产品供不应求,成交营业额260余万元。

参考文献

[1]  杨娟、郑秀国、吴子平、钱婷婷、赵京音:《都市农业区发展特征与实现乡村振兴的对策措施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年第02期。

[2]  贾晓芬:《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地方创新探索》,《国家治理》2019年第9期。

[3]  汪亚明、姚海琴:《基于SWOT分析的旅游节庆策划与市场营销研究——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浙江学刊》 2012年3期。

[4]  姚海琴、徐建华:《浙江省农事节庆的现状及效应探析》,《兰州学刊》2013年4期。

[5]  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农事节庆影响力研究课题组:《2010中国农事节庆影响力研究报告》,《农产品市场周刊》2011年2期。

[6]  李艷婷、王琪:《基于文化视角的京郊农事节庆特点与功能分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21期。

[7]  刘飞雪:《社会管理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建设研究》,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硕士毕业论文。

[8]  程二苹:《杭州乡村节庆活动的转型升级》,《杭州(党政刊)》2018年19期。

[9]  李涛、陶卓民、刘锐、蔡碧凡、程姗姗:《南京农事节庆活动与旅游业发展的时空耦合研究》,《人文地理》2015年第4期。

注释

①  “一江十溪”,一江即富春江,十溪即常绿溪、葛溪、壶源溪、上里溪、剡溪、苋浦河、里山溪、大源溪、小源溪、渔山溪。

作者简介:楼海波,1987年1月,男,讲师,研究方向:发展社会学、基层党建。

猜你喜欢

城乡融合乡村振兴
城乡关系视域下撤村并居社区的融合性治理
关于乡村振兴几个核心问题的判断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从分工理论出发解读马克思主义城乡观及其现代应用
城乡融合视野下的农村经营体制创新
城乡分割会走向城乡融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