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0-10-30王秀芳

天津教育·中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摘  要】新教学大纲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阅读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涉猎众多优秀书籍,读好书的同时进行思考,汲取其中蕴含的精华与智慧,并形成批判精神。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展开了探讨,结合经验提出了培养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6-0149-02

【Abstract】The new syllabus requires that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ading ability, guide students to read widely, read many good books, think while reading, absorb the essence and wisdom contained therein, and form a critical spirit.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training measures based on experience, which are for reference onl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Reading ability; Training strategies

小學语文教学目标众多,阅读能力培养是最为关键的,因为通过阅读好的书籍和文章,可以不自觉地被熏陶,汲取其营养与智慧,同时还能增强语言积累、增强文化积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小学生知识来源以及人格健全,依赖于优秀的书籍引导,所以必须强化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依据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个方面的实践来看,还具有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所以语文教师除了要重视阅读能力培养,还要积极解决问题,以确保学生阅读能力显著提升。

一、创造良好阅读环境

小学语文教学重要任务是提升阅读能力,因为学生年龄小,社会活动少,能从实践中汲取的东西非常少,知识获取与认识社会依赖于书籍。一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爱读书,看书就头疼。教师要求学生阅读,不喜欢阅读的学生将其当成任务,阅读没有用心,从中得不到启迪,这样的阅读是低效和无意义的。多读书和读好书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当下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面临的困境是缺乏一个好的阅读环境,整体的阅读氛围不够浓厚,无法起到带动学生阅读的效果。

基于上述所说,语文教学需要从创造良好阅读环境入手,教师和学校协商,图书馆面向学生开放,并允许学生借阅,为其阅读提供便利条件。图书馆依据小学生阅读需求与兴趣,为其购置各类图书,为广泛阅读提供条件,确保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喜欢的书籍阅读。另外,班级中设立小型移动图书馆,在角落里放上书架,学生把自己平时购买的、喜欢的书籍进行分享,定期更换图书,丰富图书的种类,学生可在课间活动与自习课选取图书阅读。走廊和教室内张贴和阅读相关的名言名句,起到激励作用。通过这些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部分不爱阅读的学生也会被影响,积极加入阅读队伍当中,整个班的学生都会爱上阅读,也会主动交流阅读体会,长此以往将摸索出阅读方法,学生阅读能力势必会提升。

二、传授阅读方法

小学生阅读最大的问题是不会阅读,无论是课堂中阅读教材,还是课外阅读,都缺乏阅读方法,存在盲目阅读问题,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阅读。大部分小学生阅读是囫囵吞枣,读完之后自我感触与体会少,普遍具有为了阅读而阅读的问题。语文课堂对教师依赖性太强,这与教学有很大关联,传统阅读课中教师习惯代替学生阅读、分析和讲解课文,学生所能自主阅读的时间少,而且很少去倾听学生感悟,这样的阅读教学难以达到培养阅读能力的作用。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是学生的行为,使其主动和个性化阅读,读中去思,不但要汲取营养、陶冶性情,还要树立批判精神,实现创造性阅读。故而,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教会学生阅读,使其掌握阅读的方法,这样离开教师之后,学生也能高质量的阅读,具备终身阅读能力。立足于语文教材,阅读课重新确定师生关系,明确学生是阅读主体,教师协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过程中是指导者,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深入领悟课文,加深理解和感悟,进而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同身受。既能汲取营养,丰富情感,形成正确的三观,增强对人与社会的认知,又能提高阅读能力,积淀知识,提高文化修养。

阅读课堂空出足够多时间,要求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期间做好批注。先整体阅读一遍,建立整体感知,然后细读,用带颜色笔圈画出生字和生词,标准出一些不理解的语句,还有就是自己认为有用的好词好句。学生也可把针对某个段落或某句话的认知和体会写下来。最后,学生依靠工具书解决生字和生词,加深印象,针对大部分学生不能理解的地方展开交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将个人观点说出来,相互交换意见中进行思维碰撞,这样有利于实现创造性阅读。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设置答案,讨论完成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阅读并非读完就可以,在其中必须夹杂思考,而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触动器,因此教师需在阅读教学中设置一些关键性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训练思维,逐渐帮助其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阅读记录本,制作阅读卡,将课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在本子上。

三、阅读形式和活动多样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形式过于单一,这是学生阅读兴趣低的一个原因。教师应在这个方面做出改进和调整,课堂中让学生以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阅读,使其保持愉悦的心情进行阅读,这是实现高质量阅读的关键。阅读形式多样化,既要让其默读、齐声朗读、分角色阅读,还要教会其快速泛读和精读。这个部分需要训练,平时语文课堂中加强这个方面的能力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并准备一些阅读材料,有针对性地强化能力。此外,小学语文阅读课创新教学形式,点燃学生阅读热情。教师不妨在教学前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阅读状态,产生阅读的兴趣,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阅读,这样不仅会思考,还会去反思,达到自我教育效果,在阅读中去批判,而不是全盘照收。

多读且读好书,这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课本阅读篇目非常少,达不到广泛阅读的要求,所以必须向外拓展。小学生选择书籍的能力有限,如果选择难度大的书籍,不但会无法理解、浪费阅读时间,还会打击阅读积极性。选择毫无营养的书籍,或者是一些不良书籍,必定会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基于此,教师应积极进行课外书籍推荐,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依据课文,引出课外书籍,比如涉及名著以及国学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读完整的书籍,或者是推薦与课文有同样主题或存在关联性的书籍,从课堂阅读拓展到课外,具有延伸性。直接推荐课外书籍,列出清单,学生制订阅读计划。每周举办阅读交流会,定期组织经典诵读会,以名著中故事情节创立舞台剧,班级中评选“读书小标兵”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阅读热情,使其在广泛阅读与个性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做好阅读评价,坚持鼓励为主,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成就,获取了自信,阅读更有动力,养成读书习惯,长期积累的语文积淀会更为深厚,同时也能从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东西,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最终实现高效阅读。

四、结语

阅读能力培养首先要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在浓郁书香氛围中潜移默化地爱上阅读,主动阅读;其次要传授阅读方法,使其学会阅读,最终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最后要保证阅读形式和活动多样化,使其养成终身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何亚萍.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提升[J].新课程,2020(38).

作者简介:王秀芳(1982.10-)女,汉族,山东菏泽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