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020-10-30张雯婷
张雯婷
【摘 要】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全国普遍推迟了两个月。生活和学习节奏的变化使学生产生了心理上的不适,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重视学生心理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干预,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能力,增强学生把控情绪、适应环境、抗挫折的能力。我们追求的美好生活,发生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明现实,有理想,具有继续成长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6-0006-02
【Abstract】The start of the spring semester of 2020 is generally postponed nationwide by two months. Changes in the pace of life and learning have caused psychological discomfort for students. This requires educators to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choose appropriate methods to intervene, improve students self-education and self-management capabilities, and enhance students emotional control and adaptation Environment and ability to resist frustration. The beautiful life we are pursuing happens to students, which means that students have a harmoniou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re aware of reality, have ideals, and have the foundation for continued growth.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mportance
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为六岁至十二三岁,属于童年期,是为一生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时期,是心理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认知、情感及个性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身体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增长快速,肌肉力量还很微弱。他们的心理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认知由简单到复杂、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从直观、感性向理性发展,由自我中心向脱自我中心变化,他们的情绪容易冲动,不善于掩饰自己的情感。古人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也就是说小学生的可塑性强,对成人施加的教育帮扶有依赖,教育工作者对他们施加正确的教育,教育目的就容易达成。
二、小学生的心理新现象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多重压力,部分学生会出现入学适应困难的不良现象,表现出焦虑、不安、害怕等情绪,而后对学校不感兴趣。部分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和其他孩子攀比,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学习中的烦恼,使他们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容易受到挫伤,若长期处于学习疲劳,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他们看似平静,其实内心复杂;他们物质生活虽然优渥,但是精神生活贫乏;身體发育渐渐成熟,心理发展却十分缓慢,这就使他们不同程度表现出了心理问题。小学生对成人的依赖往往会让成人普遍形成一种错觉,认为小学生易于控制,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这种“易控尽控”的错觉导致教育专制的现象产生,一旦出现解决不了的新问题,出现意外局面,教育工作者或者家长就有了深深的焦虑和无力感。低生育的时代,小学生群体承受的多重压力,表现在他们满当当的课程表、沉甸甸的书包、厚厚的眼镜片上。压力不能得到分担,疲惫不堪的时候,厌学、沉默寡言、焦虑狂躁产生了,对抗与逃避发生了:暴食或厌食、攻击、仇视、离校离家出走,甚至自残。
三、小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复杂,教育工作者要进行具体分析
从家庭教育来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养方式决定孩子的心理发展,家长的文化素质、品质涵养、教育方法、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心理成长有直观的影响。以所在的固原市区来说,富裕家庭虽少,但存在父母对子女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舍得花时间花钱,以至于学生显得特别物质鲜亮,而对物质之外的追求动力不足。大多数温饱有余勉强小康的家庭,在物质上攀比,比如着装上,在统一校服的情况下,鞋成为聚光比较点。留守儿童,父母与孩子不能周周见面的隔代监护,祖父母辈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情感上的交流,同时由于包办,孩子的生活能力欠发展。独生子女家庭近龄伙伴缺乏,不利于协作分享意识的养成。离异家庭的儿童归属感安全感差。还有各种“问题家庭”等。学校方面,名义的素质教育在具体操作中变态成应试教育,“高分遮百丑”“分数好一切好”的现象存在。重分数轻能力,重智育轻体育,重生理轻心理,顾此失彼。缺少专业的心理教师,学生缺乏适当的心理疏导及治疗。
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之一
教育领导部门从宏观上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部署,将之纳入学校考核评价体系中。学校要持续开展教职工全员培训,掀起教师队伍学习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的波峰,培养学科带头人,形成学科团队。学校整合校内资源,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课程面向年级和班级,以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成为常规,可以讲授一些心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解决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潜能。各个学科以素质教育总目标为根据,结合教学内容,确立适合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目标,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各个学科互相渗透和促进。大手拉小手,教职工与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结对,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结对;少先队心理专题活动、校园宣传栏、广播站、悄悄话信箱等都是有效的教育和疏导路径。校际交流,资源调剂也很重要。城市里的学校要发挥交通便捷、教育资源相对富集的优势,帮扶乡村学校,乡村学校要主动进城取经寻宝。强校帮弱校,弱校学强校。
(二)家校合作,紧密衔接,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家校合作,促成共识,减少分歧,避免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冲突,避免学生无所适从。通过家长进校参与亲子活动,开办家长学校,调查问卷,教师入户家访等方式,了解和动员家庭资源力量。家校合作促进信息共享。从家庭的角度,了解新的学校教育动态,认知子女的在校状况,从学校的角度,能筛选出需要多加关照的学生。
(三)借助社会力量,为学生心理健康助力
邀请心理专家学者参与,网络开放平台有大量优质资源能提供智力支持,与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工作室、志愿者,甚至医疗机构的心理医生合作,在家庭和学校为学生设立心理安全网。为了确保小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只有从小抓起,重视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学校为阵地,以多种活动形式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日常教育过程中不露痕迹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少先队活动课、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室、电视台、广播站、板报、手抄报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及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为祖国培养一代新人付诸努力和行动。
参考文献:
[1]刘志强.浅析对于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才智,2018(18).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