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书法艺术 探究写字技法
2020-10-27沈珣
沈珣
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写字教学中,除了一些基本的示范、训练以及激励措施等促进学生提高写字水平之外,更应当呈现一种融教学的智慧、审美的情怀、书写的敬意于其中的写字课堂。写字是一门艺术,一种情怀,一个人素养的体现,是提升孩子语文素养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
一、营造写的“场”,培养书写的手感
1.古曲浸润,营造书写之气场。对活泼好动的学生,写字教学时,我们不妨尝试通过播放古曲的方式,营造书写的“静气”,让孩子沉下心,逐渐进入到写字的最佳状态。课堂上,我还常常把带来的古曲,用简洁优美、浅近易懂的文字加以解说,告诉他们《高山流水》的大气、《春江花月夜》的精致,意在把写字放到一个大一些、宽泛一些的艺术空间里去教学。
2.笔画先行,培养书写之手感。对于初学写字的小学生来说,准确把握基本笔画的运笔方式,感到笔画有“轻重缓急”的变化,有“虚实相接”的灵动后才可真正步入写字。它是写好字的前提,是培养良好的书写手感的重要途径。感受到了笔画的轻重缓急,孩子的書写就会逐渐找到一种感觉,似乎在笔尖与纸面之间产生了一种回弹的力量,这就为日后的运笔自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分析字的“形”,培养解析的能力
1.善用图片,记忆书写结构。大自然是人类一切灵感的源泉。白鹅灵动流畅的身姿,骏马奔腾扬蹄的劲健,运动场上腾跃的步伐,太极拳的刚柔并济……无处不显现着书法中的意趣。将这些情景通过图片的形式融汇写字教学中,产生的是强烈的视觉冲击与过目不忘的深刻记忆。
2.运用肢体,领悟书写规律。字的书写通常是有规律的。如合体字中左右结构型的字,基本遵循笔画穿插和避让的原则。为了让孩子理解得更为透彻,我们不妨借用双人舞中互为呼应的肢体语言,来展现汉字书法所特有的艺术魅力。
3.巧用通感,加深技法理解。艺术是相通的。当我们在书法的领域中为孩子讲解“笔断意连”的技法而无法让他们心领神会时,可以尝试跳跃到另外一个他们熟知的领域中去联想,从而领会。譬如,低中段的学生对于“笔断意连”这种文字的叙述并不能意会,我就联想到朗诵时“声断气连”的技巧。因为这种形式可以通过外显的比较展示,所以当孩子看到“声断气断”与“声断气连”两种效果进行比较时,很快就能转移感官理解什么是“笔断意连”了。
三、提升教的“境”,培养审美的情怀
1.故事引领,激发书写之热情。低年段的孩子,对于故事的喜爱尤为热衷。因此,在写字教学中,用讲故事的方式为低年级的孩子讲述一点书法文化,不啻为量身之作。实践证明,孩子在《王羲之吃饺子》里悟到了谦虚和坚持的重要,在《柳公权拜师》里知道了习字需静气凝神,在《入木三分》中体会到书法笔力雄厚的技艺……日行点滴的积累,铺设起孩子从写字走向书法的路径,名家逸事的熏陶,一次次点燃他们热爱书写的激情。
2.作品赏析,培养鉴赏之情怀。孩子到了中年级段,开始接触软笔书法。此时的写字课既需要练写硬笔字,同时要求开始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因此,在这个学段的写字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为孩子介绍一些名家之作:《石门颂》的开阔雄健,《颜氏家庙碑》的宽厚壮观,《兰亭序》的流畅自在,《玄秘塔碑》的清静平和……渐渐地,孩子对于写字这门课程的认识就多了一份鉴赏的情怀,每每提笔的那一刻,也就多了一份由衷的敬意。
3.术语浸润,品味书法之意境。高年级的孩子,情感日益丰富,理解能力增强,渴望不断地获得新知。此时的写字课,教师的“教”说应逐渐淡化,辅之以一些书法家名言、术语的浸润,作一些浅近的理解,让孩子在自己的实践中融会贯通。多年后,当他们在人生的某个时刻驻足练笔时,脑海中或许就如惊鸿一瞥,幡然所悟。
四、寻找临的“法”,培养优良的品格
1.保护兴趣,尊重个性。尊重孩子自身的审美取向,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名家字帖进行临摹。保护了兴趣,也就保护了长久坚持的决心。
2.取长补短,完善品格。有的孩子性格急躁,活泼外露,不妨选择用笔平稳、结体规范的字帖练写,通过练字中和性格特点;有的孩子性格懦弱、胆小,就可选择风格大气雄健的字帖练写,从而在每天一笔一画的练写中完善自己的品格。
综上所述,笔者深深感悟:汉字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涵养于人类的历史长河,始终保持着悠长丰沛的活力。我们的写字教学就要立足于书法艺术的高度进行思考,用宽阔的视野、智慧的教学让孩子心怀敬意,书写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