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说略

2020-10-27叶水涛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语言学家符号汉字

叶水涛

汉字极目所见,每个人都置身于汉字的海洋之中。汉字是什么?除文字学家或语言学家,大概没有人会自觉思考这个问题,即使中小学语文教师也鲜有深入思考的。《老子》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没人细究,也不容易说明白,或许就是这种状态。

要说汉字是什么,先要回答文字是什么。“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这是语言文字学界关于文字定义的流行观点。高等学校的文科教材《语言学概要》给文字下的定义是:“文字是一种标记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文字是通过视觉感知的形式来标记语言的。”然而,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这一定义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并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字学的定义。

他们认为,文字并非为记录语言而出现,而是与人的思想意识直接关联。无论汉字或其他民族的文字,最早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因此,不少学者认为,文字很可能起源于先民的早期绘画。众所周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三种:埃及的图画文字、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楔形文字以及中国的汉字。它们都是象形字。如今前面两种文字已被拼音文字所替代,只有汉字依然保持着象形的特色,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西方语言学家帕默尔说:“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脊梁。”

著名语言学家裘锡圭说:“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曾经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他同时又认为,“图画文字这个名称是不恰当的”,社会没有发展到对文字的需要,“图画符号便只代表事物,而不是作为记录事物的名称——语言里的词”。

裘先生的这段话,遭到许多学者的质疑——既然承认“文字画”直接代表事物,却又坚持“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这两个判断岂不自相矛盾?语言的产生要比文字的产生久远得多,从西方的《圣经》里,我们也可以见此端倪。上帝是如何创造世界的呢?他并没有凭借任何工具,倘若凭借工具,那岂不意味着工具在世界之前被创造?——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世界有了光明;说“天和地要分开”,于是有了天空和大地。显然,语言与上帝同在,与宇宙世界同时出现,那时并没有出现记录语言的文字。

“汉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这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我国文字改革的主导思想。这一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既然文字只是语言的附庸,是记录语言的符号,那么拼音符号记录语言,显然要比象形的汉字便捷得多。语言是全民交流使用的工具,记录语言的符号当然越便捷越好。这一论断,现在看来似乎陷入了一个误区。

追根溯源,文字之所以产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生活不断丰富的需要。因为语言在时间上转瞬即逝,在空间上传递的范围也很小,人类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难以广泛地持续传播。文字的出现,使人类走出了蒙昧时期,步入了文明时代。这说明文字的产生并不是按照语言的要求,而是按照人的认识、人对事物的理解和描绘生成的,生成的过程包含着抽象化、概括化与符号化。在社会生活中,这些符号传递的意义被人们理解、接受并不断使用。这意义符号便是文字。

汉字有顽强的生命力,并未如西方语言学家所预言的,作为一种进化得不彻底的文字,最终会过渡到拼音文字。汉字拼音化,尽管曾热议一时,也有来自汉语学界的呼声,但还是此路不通。这或许证明着,语言并非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有自身的獨立性。汉字作为一种象征符号,“无时无刻不在制约着、影响着中国的文化结构和审美观念,它是中国文化系统的发展轨迹之所以具有特别的独立性和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语言学家符号汉字
拯救濒危语言
“+”“-”符号的由来
言语行为对跨文化交际行为的影响
变符号
怀揣一生使命 勇攀藏学珠峰——访中国民族语言学家瞿霭堂教授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