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弘扬民族文化之葫芦丝走进课堂
2020-10-26陈怡霖
陈怡霖
摘要:隨着国家对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提出,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也成为客观要求。葫芦丝的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越来越多的学校将葫芦丝打造成校园文化特色,在推动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提高的同时,也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葫芦丝; 民族音乐文化; 音乐课堂
近几年来,葫芦丝已经让人们很熟悉了,原因在于这项乐器容易上手,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色彩,吹奏出来的音色细腻古朴,旋律动人好听。在我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将葫芦丝引入校园,使学生们开始了解以及接触葫芦丝,让葫芦丝进入我们的音乐课堂,同时有专业老师的指导,这不仅是体现了我们的素质教育理念,也是对学生们音乐素养有所提高,音乐审美的提升,培育我们的学生拥有深厚的民族情怀,为弘扬民族文化做铺垫。
一、弘扬民族文化
我国民族音乐历史源远流长,民族乐器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的财富,而在这民族乐器艺术宝库中的“葫芦丝”更是历史悠久,音色十分柔美且动听,受到了各族人民的喜爱。为了能够让葫芦丝艺术有进一步的全面发展,第一届中国葫芦丝普及教育与发展研讨会以及系列民族文化活动于2018年在北京成功举办。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普及民族音乐艺术委员会主办,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委员会支持的这次活动也是一次全面检阅葫芦丝普及教育、理论建设、演奏水平、作品创作、乐器制作等多领域、多维度的学术集成与成果的高峰会议。这是一场具备高度专业性、思想性、艺术性的民族器乐艺术盛会。通过合理设计有针对性的学术活动,充分达到了传承、弘扬、展示、传播葫芦丝艺术的战略意义。
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要使得葫芦丝走进课堂中,应当了解和积蓄许多有关葫芦丝方面的知识并带入课堂,让我们在音乐课堂中能够散发出特别的艺术之光,拓宽学生对于民族乐器的视野,增强艺术修养,将音乐教育变成更有意义的教育。推广葫芦丝,弘扬民族文化,渗透民族情感,不仅能让学生能很好的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及葫芦丝的历史,还能提高广大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
二、葫芦丝的变化
葫芦丝是我国西南部地区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是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是有文物作为佐证的。1956年,在2千多年前的古滇王族的墓葬里挖出了乐器类型用铜做的葫芦笙。对此说明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以葫芦为形状而制造的簧鸣类乐器,以至在行业内就把葫芦丝定性为有着2千多年历史记载的一件中华民族乐器。在2014年之后,葫芦丝有了一次大型的变化,出现了八孔和九孔葫芦丝,并且做得非常成熟。七孔葫芦丝音域不及八孔、九孔葫芦丝的音域广,九孔葫芦丝是在原来的葫芦丝基础上乐器改良的产物,也是为了葫芦丝演奏的需要,增加音孔是发展了原来的葫芦丝音域,丰富了葫芦丝的特色。在日常学习或演出中就能够演奏更多的曲子,可以吹出高音“1(哆)”,葫芦丝的变化拓宽了其音域和适用性。2015年之后又出现了葫芦丝的一次重大改革,出现了十一孔的葫芦丝,与九孔葫芦丝不同的是它的背后增加了两个孔,也就是说两个拇指都能用上,正面的一共有八个音孔。这种葫芦丝又被称之为双八度的食指葫芦丝。已经打破了传统的葫芦丝的一些作品范畴,也打破了传统葫芦丝的固有音域。
三、葫芦丝进入音乐课堂
根据我们学生的年龄及其大致上手指手掌的大小,为全校统一乐器,我们选择的是C大调七孔葫芦丝,开展的年级是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对于初次接触葫芦丝的年级,我们老师都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这样的规律来教学,加上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等等。我们都知道,任何学习都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葫芦丝也不例外,对于这样的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及学生特点设计教学的逐级目标。
上课期间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进入音乐课堂辅助音乐教学,也使抽象的乐曲变得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不仅弥补课堂教学枯燥上的不足外,还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吸引注意力。当向学生介绍识别葫芦丝时,引用了视频录像,观看演出影视来提高兴趣。选择一些经典的葫芦丝民族乐曲让同学们欣赏,与流行歌曲结合的葫芦丝演出节目,他们所熟悉的通俗音乐来作比较更是能让学生喜欢。
低年级段的同学刚接触到新鲜的东西总会好奇心很重,为了让同学们重视自己的乐器,我们推出一个保护鸡蛋宝宝的小游戏,看谁保护的好,同时给鸡蛋宝宝装饰上自己喜欢的图案,这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乐器如同自己的鸡蛋宝宝,不磕着摔着才可保护得好。开始学习葫芦丝前,第一个重点就是在指法上,每次练习放松自己的手指关节,指导学生放松肩膀,以最轻松的姿势手持葫芦丝,手指要有正确的按孔方式。往往总是有同学曲指翘指,这些小小的习惯问题,指导老师在课堂上都会进行预防与纠正错误动作。通过每次的视频作业里,也能及时发现指出错误并矫正。
高年级段的同学在掌握基础后更多的是要加强气息,在同音没有连音的情况下用吐音来吹奏,换气时调整呼吸的方式,吹长音加强气息在我的课堂是常见的练习。指法上要熟悉而且灵活变换,长短音有敏捷的控制能力,在速度上开始有了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变换要求,感受自己吹奏出来的旋律有了变化且所带来渐进的美感。
四、小结
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使人们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能激发爱国主义精神。音乐可以培养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音乐可以给人以真的启迪、美的陶冶和创造思维的开发。本文从弘扬民族文化、葫芦丝的变化、葫芦丝进入课堂三个方面分析,了解多方面内容及应用策略,能够意识到葫芦丝进入课堂该如何进行教学实践。我们的学生通过欣赏以及吹奏中国民族乐器——葫芦丝,更深层次地走近民族音乐的艺术殿堂,营造学生的艺术氛围,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同时也奠定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谭宝琼.浅议葫芦丝进课堂的作用[J].教育,2020(13):77.
[2]郭铁双.浅谈葫芦丝如何走进小学音乐课堂[J].科幻画报,2019(07):255-256.
[3]南琳.浅析小学音乐课堂葫芦丝教学[J].新课程(中),2019(0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