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繁为简 优化实验
2020-10-26骆海祥
骆海祥
摘 要 初中生物课程对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启蒙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直观手法进行展示,教师也经常采用实验方式完成对教学知识的讲解,同时这种典型案例教学也能在现代教育理论中找到对应的模式,对初中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在实际实验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实验过程还有步骤进行优化,力求将实验教学的效果达到进一步提升,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效果能够达到新的水平。
关键词 化繁为简;优化实验;初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7-0193-02
生物学科是对自然界的生命状态以及生物的活动规律进行研究的领域,因此需要对实证性有严格的要求,这也是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较多采用实验内容的重要原因,也是实践教学的关键内容,是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综合认知的主要途径。当前对于教学实验的优化概念主要是教师对生物实验的具体内容进行取精去糟,保证关键环节和实验内容得以保留的同时避免冗余步骤,造发生实验效率低下的情况,并且这种优化过程教师可以号召学生参与并进行思考有哪些部分可以进行删减。这样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观察、思维能力还有实践操作方面的能力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生物知识学习中积累更多良性经验,对其日后的学业也有很好的促进效果。
一、生物实验教学的器材设备与知识内容结合
对于初中生物课程的实验教学,当前我国中学的教育设备以及实验器材已经基本能够得到满足。教师在调用仪器的过程中能够满足不同年级的授课需求,根据课本知识内容进行教学演示,例如,叶绿素的提取实验,需要教师对植物叶片进行加热处理,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成分能够进入到液体水分中,从而直观的被学生观察。当然在这一步骤前可以采用切片观察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显微镜对植物叶片切口部分的细胞进行观察,这样能使学生对植物叶片内部的构造还有细胞成分的解析更加精确,在知识记忆过程中能够有更好地提升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课本内容,人教版教材中对叶绿素的讲解重视理论层面的应用解析,而实验课程正是教师拓展这一植物构成元素实际价值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植物养分获取以及光合作用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将叶绿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价值进行渗透讲解,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而在这一过程中对实验的优化可以从简化实验器材的角度入手,以往对于葉绿素的提取主要通过酒精灯以及承装水分液体的容器和玻璃棒组成,但玻璃棒并非完全必要的器材,搅动水分可能造成已经提取出的叶绿素遭到破坏。因此,在进行叶绿素提取实验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加热过程必要的酒精灯以及相对应的加热容器和水即可完成,避免变量因素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实验的演示条件根据实验内容决定,部分实验因为较高的操作难度教师,可以选择自行操作让学生进行观察的方式,避免学生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失误情况造成的实验设备损失,这也是初中生物实验课程展开中必须关注的内容。
二、实验改进与教学效果的关联性
生物实验的进行和意义分析主要结合课本教学内容制定,教师在环境条件、地域条件不同的情况下要考虑到气候环境因素对实验变量的影响,另外对材料的获取也会因为这类问题产生不同的障碍。
例如,在“唾液淀粉酶与淀粉的反应”实验中,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人体内部的消化作用产生方式而设计的实验,作为淀粉的获取来源,生活中的厨卫材料可以胜任。但是不同类型的淀粉在反应过程中会形成效率速度方面的差异,土豆淀粉以及玉米淀粉的反应时间相对不同,教师对这一点应该对学生进行解释说明,然后在实验前统一学生携带的淀粉种类,避免实验变量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导致学生的实验记录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种问题与课堂实践教学方式也有一定的关联性,例如在北方冬季教师讲解生物迁徙这一自然状况时可以通过对鸟类身体构造的讲解入手,候鸟的身体结构能够储存一定量的养分,所以其能支撑长距离的迁徙。在季节变化以及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候鸟能通过判断自身生活环境的转变对是否迁徙做出决定,这种生物生存环境的择优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形式讲解,避免理论解析过程中发生学生存在的知识误解状况,加强教学内容的理解效果。
三、对课本案例进行补充实验,达到优化效果
对教学工作的展开来说,部分初中生物知识仅凭借课本的案例内容很难完全让学生了解对应的生物特性和知识要点,所以教师需要通过补充实验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记忆的效果和了解的程度。这种方法一般称之为补充实验,在实验中一般可以具有更多灵活操作性,例如在植物根茎的传导功能中通过理论解析和案例讲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这种传导功能实际上和人体的血管传输血液完成养分供给具有相似性,但是学生对于这种运作过程缺乏直观的观察,教师可以通过植物根茎剖面观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这一运作流程。首先通过根茎透明的植物,例如白菜根等植物作为实验素材,进行剖开处理后用红墨水滴入根茎,能够清晰地通过剖面观察到红色液体逐渐吸入根茎叶脉中,能够更加直接地让学生感受到植物养分运输的过程,这种方法也有利于加深原本的案例实验印象,让学生能够从更加综合的角度理解生物知识,在记忆效果上有更大的提升,帮助学生将知识体系的完善做到更好的水平。
所以,补充实验本身就是作为课本案例实验的添加内容进行操作,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按照流程进行操作,获取更为直观的结果,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知识内容的运用效果。
四、情境化教学对生物实验的优化提升
教学内容的拓展以及实验操作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让学生形成自我操作的独立意识,所以教师在开展生物课程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优化效果应该选取一定的题材交由学生自行操作,独立完成获取实验结果。这样才能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这种方法一般称之为情境化教学,在生物实验优化过程中属于可操作性较强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对青蛙解剖了解生物电流的存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动手进行操作。这种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展开方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对生物研究的兴趣,并且教师应该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全程跟随保证学生的实验操作安全效果,避免发生意外。
情境化教学模式对生物实验的效果提升有极大的帮助,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提升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尤其在生物实验的反思效果上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效果,促进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状况,让初中生物教育具备更高的专业性水准。
五、结语
当前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提升,各学科的综合教育方法也在寻求新的突破道路。在生物学科尤其是初中阶段的教学工作展开上需要保证实验目的的明确性还有实验流程的可操作性和简明性,避免复杂的操作步骤对实验成功概率的影响。同时简单化的流程也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和记录实验步骤流程,让学生在知识记忆中达到更高的效率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庆焰.例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和创新[J].文理导航(中旬),2018(5).
[2]廖大俭.信息技术优化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考试周刊,2018(92):125-125.
[3]林伊灵.优化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三策略”[J].学苑教育,2019(1):90-90.
[4]马玉珍.基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探究及优化策略[J].好家长,2019(7):159-159.
[5]毛加宁,康琳,吴忆平.中学生物实验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建构的探索与实践——以高中生物学实验“细胞的观察”教学设计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12):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