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课堂导入方法探究
2020-10-26倪晓艳
倪晓艳
摘 要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不可小觑的环节之一。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文言文课堂的导入的有效性与否,决定文言文教学质量的高低。作为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应注重导入方式的创新与探讨,力求让有效的导入,助推文言文教学提高效率。文章从情境的创设、任务的布置、目标的明确等方面,对文言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与大家共同交流,以期以有效的导入奠定文言文有效课堂的基础。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语文教学;文言文教学;课堂导入;方法探究
中图分類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7-0159-02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课堂的第一个环节,是有效课堂的基础,文言文教学中的导入是教学各环节中较为关键的一环。大部分学生对晦涩的文言文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为开展文言文教学打开良好局面。为此,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做好文言文课堂导入,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快乐学习的欲望,以帮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果。下面,笔者结合教学案例,对文言文教学如何导入的问题,作以简单的论述,与大家交流。
一、创设文本情境,以景激趣而导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被广为认可和高度重视,对于文言文教学导入的探讨,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诸如故事法导入、情境法导入、问题法导入等。在这诸多的导入方式方法中,最为普遍、高效方式就是情境法导入。所谓情境法导入,就是通过将文言文中描述的情景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重新创设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观看”在“阅读”和“学习”之前,从而使学生熟悉文言文描绘情景,产生熟悉感与亲切感,打破对于文言文学习的抵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精心研究文言文文本内容和主题、背景的基础上,巧妙创设情境,将学生快速引领到“真实”的文言文情境中,构建乐读、乐学的互动课堂。
创设文言文情境,一般可以给学生呈现相对应的图片,可以向学生播放与文言文中情境相似的视频,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文章的创作背景等,总而言之是为了使学生对文言文的情景内容有所认知和熟悉。在文言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予以注意的是,要给予学生足够充分的辅助内容,应帮助学生建立对文言课文的整体感受上的认知,而非一景、一物。同时,教师在进行文言课文的情境创设时,还应注意向学生提出一定难度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以问题导向开展文言学习。
以八年级上册的郦道元的《三峡》为例,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了郦道元的简要生平,以及其创作《水经注》的动机和各种艰辛。在学生对郦道元其人与《水经注》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可以随后给学生放映了三峡的各段、不同时节的地貌风景以及航拍影片,使学生对三峡风貌有初步的了解。同时,也请学生思考面对如此嶙峋壮阔的三峡水景、两岸山景,该用怎样的描写顺序和描写侧重,来进行宏观视野和微观细节上的描写。学生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之下,便对《三峡》中的描写手法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赞同,进而对课文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这样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氛围之下,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起来,并且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二、布置学习任务,以问促学而导入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灌输模式,倡导和实施“先学后教”,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文言文教学前,教师应在课前设计预习导学提纲,巧妙设计自主学习的任务,课堂上以学习任务为抓手,通过提问的方式而导入新课的学习,既优化了导入的方式,也促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课堂上以问题的形式开展课堂导入,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课堂导入方式。向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可以是了解文言作品的创业背景,可以是作者的生平遭遇、文学风格和文学成就,也可以是文章中的疑难字词、特殊句式,或是文章的章节结构、布局思路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布置学习任务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在课前解决课文中的问题、难点重点,而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习任务敦促其开展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直面文言课文,主动解决学习障碍。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布置“弹性任务”,即要求学生在若干学习任务中选做部分,而非全部完成。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使学生基于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任务,避免学生被动应付态度。
以九年级上册的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为例,笔者在课前就请学生选择性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1)了解欧阳修生平及本文《醉翁亭记》的创作背景;
(2)注意并思考“者”“也”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及其所代表的特殊句式;欣赏“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为代表的优美句式的精美之处;
(3)探讨文章结尾,由景及人,由醉翁亭到醉翁的文章脉络,表明作者以文章想要表达的深意是什么
……
在这些任务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就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而在课堂授课阶段,教师也就以学习任务的成果展示作为课堂导入开展教学,学生由于在课前作了一定的准备,展示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很快就能够参与到课文的学习和探讨中。
三、明确学习目标,以标促学而导入
新课改形势下,“以标促学、以学达标”成为新型课堂的主要模式。这一模式的运用,遏制了学生被动、依赖心理,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迎合了“以生为本”的新理念。“以标促学、以学达标”的模式的开展,不容置疑,前提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也就是解决“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等问题。文言文教学时,可以从学习目标的呈现而有效导入,以实现“以标促学”的目的。
“以标促学”而导入,教师在授课之初,条理清晰、重点明确地向学生讲明课堂中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请学生做好一定的学习准备。这种课堂导入的方式的优点在于简单明了,能够解决初中阶段部分学生对于课堂进程欠缺把握的情况。同时,在课堂之初明确教学目标,也使课堂的节奏清晰明确,指向性好。在这种导入方式下,其实更加考验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能力,以及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到课堂中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九年级下册的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课时,就可以向学生首先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如首先需要了解“序”这一古文文体;其次,要对文中的重点字词、特殊句式(“嗜”“走”“假”等、“至书以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等);同时,还要对文章的大意、段落层次予以逐段理解;最后,也要对文章的创作意图、作者的感情倾向予以理解和把握。在这样条理明晰、层次清楚的教学目标指导之下,学生对于本课的授课层次有了基本了解,对于课堂上的授课进度有了一定的把握,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文言文教学中,合理、有效的导入,可以收到“先发制人”的效果,促学生快速融入文言文学习中。只有把握住文言教学课堂导入这块“敲门砖”,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文言文教学,学生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课堂学习,文言文教学质量才能提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新导入方法,以独特、新颖的导入,为文言文课堂增加亮点和趣点,让文言文教学更精彩。
参考文献:
[1]郭天虎.探讨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J].学周刊, 2019(31):104.
[2]薛玉清.巧用导入,让初中语文课堂无限精彩[J].甘肃教育,2018(1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