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肺脾湿热的疗效研究

2020-10-22陈青岑杨成钟斌唐冬梅廖泽辉李研李明明陶园潘娟唐兰车远锋禤柏成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普通型口病肝功能

陈青,岑杨成,钟斌,唐冬梅,廖泽辉,李研,李明明,陶园,潘娟,唐兰,车远锋,禤柏成

(梧州市中医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3)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儿科常见的传染病,以5岁以下儿童好发,多出现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疱疹,同时可伴腹泻、咳嗽等症状,少数患者可损伤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严重者危及生命[1]。手足口病现无特效药,临床治疗常以对症支持联合抗病毒治疗,但效果不佳。随着近年来对中医的认识加深,中西结合治疗手足口病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认可。因此,本研究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我院120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普通型手足口病肺脾湿热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4.78±1.33)岁;体温在37.8~39.5℃,平均体温(38.21±0.65)℃。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4.82±0.93)岁;体温37.5~39.3℃,平均体温(38.08±0.51)℃。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2]的标准诊断为普通型手足口病肺脾湿热;发热症状、皮疹表现出现时间<48 h;年龄1~9岁。排除标准:既往存在中药过敏;存在先天疾病;治疗前已采用抗病毒或中药治疗;不愿意加入本研究。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发烧患儿的体温情况选择不同降温方式,>38.5℃采用药物降温,≤38.5℃采用物理降温。对照组患儿以10 mg/kg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甘露消毒丹加减灌肠。此方剂由滑石粉15 g,金银花、连翘、广藿香、薏苡仁各10 g,黄芩、炒牛蒡子、白茅根、佩兰各8 g,甘草、通草各5 g。将药材洗净后,加入250 ml水煎至100 ml,分2份,每份50 ml,于便后30 min根据患儿年龄选择不同剂量的药物(温度为30℃左右)于肛门缓慢注入,7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1)观察两组患儿皮疹消退、体温恢复时间。(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及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的变化。(3)疗效评价:以《临床疾病诊断依据好转标准》2版[3]为疗效评价标准,1个疗程内体温复常,疱疹干涸、愈合为治愈;1个疗程内高热下降,疱疹好转为好转;1个疗程内高热反复,疱疹不减、增多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60例,治愈30例,好转25例,无效5例。对照组60例,治愈22例,好转25例,无效13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

2.2 两组发热复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比较 观察组发热复常时间为(3.38±0.93)d、皮疹消退时间为(4.64±1.22)d;对照组发热复常时间为(3.97±1.08)d、皮疹消退时间为(5.32±1.38)d。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肝功能比较 见表1。

2.4 两组心肌酶比较 见表2。

表1 两组肝功能比较()

表1 两组肝功能比较()

组别 n ALT(IU/L) AST(IU/L) TBIL(μmol/L) ALP(IU/L)观察组 治疗前 60 37.15±7.27 14.34±3.38 9.38±1.53 186.51±22.36治疗后 25.68±4.36 9.73±2.45 7.25±1.14 146.15±16.34对照组 治疗前 60 36.73±6.82 14.15±3.18 9.47±1.68 184.60±23.56治疗后 28.13±5.21 11.31±2.77 7.48±1.27 143.81±14.55

表2 两组心肌酶比较(,U/L)

表2 两组心肌酶比较(,U/L)

组别 n CK CK-MB LDH α-HBD观察组 治疗前 60 183.47±24.67 22.15±5.11 268.35±33.28 210.31±18.83治疗后 125.51±18.45 17.76±3.69 253.45±23.40 203.58±23.13对照组 治疗前 60 185.28±25.53 23.21±5.53 266.95±34.85 211.85±19.28治疗后 127.34±17.14 19.53±4.21 250.98±28.36 202.26±21.46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由肠道病毒(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密切接触途径传播[4]。西医治疗手足口病,以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对症支持缓解患儿症状为主,但效果不佳。中医认为手足口病为邪毒经口入,发于肌肤,根据症候特点辩证治疗,效果显著[5]。因此本研究采用甘露消毒丹加减灌肠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肺脾湿热。

《医效秘传》中首次对甘露消毒丹进行描述,其主要有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功效。《温热经纬》中记载了甘露消毒丹为湿热时疫之主方。而现在医学研究中亦有研究表明甘露消毒丹可在体外抑制柯萨奇病毒的复制,动物实验发现甘露消毒丹可通过诱导INF激活NK细胞活性,或直接激活NK细胞活性,阻止病毒扩散和增殖[6-7]。代晶等[8]在急性重症手足口病的研究中发现经甘露消毒丹辅助治疗后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儿体温恢复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本研究发现,经过甘露消毒丹灌肠后,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且能缩短患者发热复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

临床上常用ALT、AST、ALP、TBIL评价肝功能,潘静等[9]在手足口病患儿与健康儿童的血清肝酶谱对照研究中发现,手足口病患儿血清ALT、AST、ALP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手足口病往往存在肝功能损伤。本研究发现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ALT、AS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研究结果与陈青[10]的研究结果相似,提示甘露消毒丹加减灌肠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肺脾湿热可改善患儿肝功的损伤。

CK、CK-MB、LDH、α-HBD一定程度可反映心肌损伤情况。CK-MB是心肌谱酶的重要组成之一,用于评价心肌细胞膜的完整,健康人血清CK-MB含量较低,当心肌受到损伤时,CK-MB会异常升高。有研究显示柯萨奇病毒会损伤心肌细胞,引发心肌炎[11]。冯晓靖等[12]在对郑州市1000名轻型手足口病患儿研究时发现,治疗前血清CK、CK-MB均高于健康对照患儿。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经过治疗后CKMB低于对照组。此研究结果与陈明双等[13]的研究结果相似,提示甘露消毒丹加减灌肠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肺脾湿热可降低病毒对心肌的伤害。

综上所述,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甘露消毒丹加减灌肠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肺脾湿热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改善患者肝功能、保护心机细胞。

猜你喜欢

普通型口病肝功能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HRCT影像分析
成人新型冠状病毒重型肺炎早期预警指标探讨>
调峰保供型和普通型LNG接收站罐容计算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