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MS联合SSRI类抗抑郁药物对帕金森伴抑郁患者外周血BDNF、mRNA及HAMD评分的影响
2020-10-22马福静
马福静
(山东省巨野县人民医院,山东巨野 27490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属于以运动障碍为特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运动机能减退、姿势不稳定等。早期阶段PD患者并发抑郁症率高达95 %,且PD患者患抑郁症的机率与同龄其他因素致残患者相比处于较高水平,抑郁症为PD患者一种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因此对帕金森伴抑郁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抑制其抑郁发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临床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治疗抑郁发作,治疗效果并不明显,且具有起效时间长、复发性高的缺陷。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 ate,rTMS)属新型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对治疗抑郁发作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2]。临床中对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该类患者疗效已有报道,但尚无对其外周血BDNF mRNA及HAMD评分影响的研究。本文旨在探究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PD伴抑郁症患者外周血BDNF mRNA及HAMD评分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帕金森伴抑郁患者共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34-76岁,平均(45.6 ± 3.4)岁。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3-78岁,平均(45.9 ± 2.9)岁。纳入标准:(1)均符合英国脑库相关帕金森病诊断标准[3]、美国精神障碍ICD-10中相关抑郁症诊断标准[4];(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 ≥ 18分。排除标准:(1)药物所致帕金森综合征、脑血管病及脑炎患者;(2)患有其他严重的系统性疾病者;(3)有脑手术、脑外伤或癫癇史者;(4)躁狂发作病史或自杀观念史者;(5)脑电图异常者;(6)近2年内有酒精依赖或药物滥用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一般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基础上予以艾司西酞普兰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00165,10 mg / 片),每天服用一次,1片 / 次,根据患者的个体反应,最大剂量每日可增至20 mg。
研究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每周连续治疗五天,两周为一个疗程。由2名业务能力较强的治疗师进行操作,仪器选定为武汉依瑞德医疗设备新技术公司生产的YRD CCY-1型磁场刺激仪,患者取平卧位,保持头部静止,测量静息MT,将直径为125毫米的圆形线圈,固定于被试左侧头顶部,其次对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进行刺激,刺激频率设定为10Hz,刺激强度为90 %运动阈值,刺激时间设定为3s,串间隔时间设定为20s,持续20分钟[2]。两组均治疗观察4周。
1.3观察标准
1.3.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 采取HAMD-17量表对患者抑郁情绪进行评定,总分54分,主要包括早醒、睡眠不深、入睡困难、阻滞、激越、自杀、有罪感、体质量减、胃肠道症状、躯体性焦虑、轻精神性焦虑、疑病和自知力等17个方面的评定。分值与抑郁状况成正比。
1.3.2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BDNF mRNA表达水平 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 )抗凝。提取总RNA ,然后以总RNA为模板,逆转录成cDNA (RT-PCR Kit 逆转录试剂盒)。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BDNF mRNA的表达量。
2 结果
2.1两组患者HAMD评分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随治疗时间的增加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递减,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AMD评分对比(分,
注 :a为与治疗前对比,P<0.05
2.2两组患者外周血BDNF mRNA表达情况 9治疗前两组患者BDNF mRN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BDNF mRNA水平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外周血BDNF mRN表达情况
注 :a为与治疗前对比,P<0.05.
3 讨论
PD 伴抑郁属于病因较为复杂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 对此类患者治疗的关键为对其抑制抑郁发作,抑郁具有较强危险性、致残性,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则可能会导致自杀。目前,临床上诊断抑郁发作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为主要方法。rTMS技术是以经颅磁刺激技术为基础,发展的神经电生理技术,通过时,变脉冲磁场会对大脑皮层产生刺激,出现相应的感应电流,对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造成影响。rTMS作用机理尚未有明确的结论。有关研究表明,可能是通过对脑内神经递质进行平衡调节,影响患者的脑内代谢过程,对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进行调节,提高神经可塑性,进而影响大脑神经网络功能,该方法安全性、有效性较强[5]。
艾司西酞普兰属于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抗抑郁药,其化学本质为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艾司西酞普兰能够对抑郁发作、焦虑发作、广泛性惊恐发作等过程进行抑制,包括应急障碍后的焦虑、抑郁发作。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成为治疗抑郁症双向情感精神障碍症的首选的药物。若患者存在药物禁忌症的,且心电图显示QT延长,应禁止使用该药物[6]。艾司西酞普兰主要的药理机制是通过增加突出间隙五羟色胺水平,改善抑郁发作的情绪障碍。与其他类型抗抑郁药物相比,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5-羟色胺的转运体特异性和选择性更高。该药物口服后,能够被完全吸收,且不受食物的影响,绝对生物利用度较高。临床有报道rTMS联合该药物对抑郁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7]。
本研究采用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经4周治疗,研究组HAMD评分、外周血BDNF mRNA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rTMS对抑郁的调控作用突出。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抑郁症的显著特点为无痛、无创,机器产生的磁信号能够无衰减地、连续可调、重复透过颅骨,对大脑神经进行刺激,但其并不局限于对头脑的刺激,可以对外周神经肌肉产生相应的磁刺激,在治疗时可按作用方式不同来调节不同的频率,高频(>1Hz)主要是兴奋的作用,低频(≤1Hz)则是抑制的作用,进而对患者产生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rTMS联合SSRI类抗抑郁药物治疗,可有效调控外周血BDNF mRNA 表达,改善患者抑郁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