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损伤控制治疗骨盆骨折伴四肢多发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10-22姜光财

医药前沿 2020年17期
关键词:骨盆多发性四肢

姜光财

(重庆两江新区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重庆 4011203)

骨盆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创伤,其多因车祸、高坠等原因导致,严重时会伴四肢多发性骨折。而骨科损伤控制因其快速及时等优势,常用于治疗骨盆骨折伴四肢多发性骨折的患者。[1-2]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将2016 年3 月—2019 年8 月接受诊断治疗的72 例骨盆骨折伴四肢多发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骨科损伤控制治疗骨盆骨折伴四肢多发性骨折临床疗效进行探究分析,具体探究分析过程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 年3 月—2019 年8 月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72 例骨盆骨折伴四肢多发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另外,我院获得了所研究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将所选取的患者随机分配到两组,对照组36 例,其中,男性23 例,女性13 例,患者的年龄18 岁~78 岁,平均年龄为49.5±3.8 岁。干预组36 例,其中,男性21 例,女性15 例,年龄20 岁~80 岁,平均年龄为49.9±3.9 岁。两组患者的基础信息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 >0.05)。

1.2 方法

我院采取不同方法为两组患者进行医治,针对对照组患者,我院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给予患者全麻,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确定患者骨折的种类后,选取合适的手术方案,复位后,对患者用钢板螺钉内固定医治。针对干预组患者,我院采取骨科损伤控制方法为所研究的患者进行医治,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骨盆带固定止血,控制患者出血量,以防患者因失血休克,基于伴发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外支架固定医治;第二阶段:术后,将患者立刻送往ICU,纠正酸中毒,防止感染,给予其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第三阶段: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继续对四肢多发性骨折患者医治,情况好转后,对患者行骨盆骨折复位和内固定手术医治[3-5]。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最终治疗结果(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输液量)进行研究分析。

1.3 评判标准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输液量。此外,我院将患者治疗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等级,显效:分离移位的距离小于4 毫米,四肢骨折的对位情况很好,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有效:分离移位的距离在4 ~20 毫米之间,四肢骨折的对位情况较好,患者生命体征较平稳;无效:分离移位的距离大于20毫米,四肢骨折的对位情况很不好,患者生命体征十分不稳定。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于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以及术中输液量(ml),对照组分别为78.98±9.56,381.65±39.89,8132.5±212.6;干预组分别为42.87±9.02,209.32±28.67,4698.3±198.5。对于治疗效果,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中输液量(ml)干预组 36 42.87±9.02 209.32±28.67 4698.3±198.5对照组 36 78.98±9.56 381.65±39.89 8132.5±212.6 t 16.15 28.37 25.86 P<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例)

3.讨论

骨盆骨折多伴有四肢多发性骨折,因骨盆内及周围特殊的结构,极易引起大出血损伤,从而导致患者死亡。

在本次研究中,干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输 液 量 分 别 为(42.87±9.02)min,(209.32±28.67)ml,(4698.3±198.5)ml,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总体来说,将骨科损伤控制用于骨盆骨折伴四肢多发性骨折的临床治疗当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以及术中液体消耗少,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骨盆多发性四肢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跟踪导练(四)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没有四肢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