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课程资源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2020-10-21王喜泽
摘 要: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数学教学要高度重视对区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发展空间,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发展进步。基于此,文章联系实际,先就区域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做简要分析,然后就如何优化区域课程资源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提几点针对性建议,希望能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区域课程资源;初中数学;资源开发;资源利用
教学资源,指的是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与非人力资源两大类。而课程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领域[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校以及教师既要规范化实施好国家课程,又要创造性地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形成学校课程体系与课程特色,提升课程建设水平。下面笔者联系实际,就区域课程资源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相关问题做具体分析。
一、区域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中的问题
1.区域课程资源开发不注重数学史以及生活数学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引入苏联教学大纲之时,就强调了数学教学中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性。此后,我国初中数学中强调双基的特色就一直没有改变。
且在我国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学校以及教师更加注重对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这一问题在区域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过程中也依然存在。在资源开发与应用过程中不重视数学史、生活数学等相关内容,数学史未能真正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方向与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2]。
2.区域课程资源开发应试导向性明显
在做了相应的研究调查后笔者发现,当前初中学校、初中数学教师在推进区域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过程中,比较重视数学解题技巧,重视提高学生的书面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会应用一些课外辅导资料,并且这些辅导资料是以习题集的形式出现。同时教师也会根据辅导情况举办多次的考试、模拟测试等,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与紧张程度,难以让学生感受到区域课程资源的不同以及乐趣,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3]。
3.教师观念转变尚待加强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改革主要目的是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的应试色彩,体现素质教育特征。国家推行的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试教育制度依旧对初中数学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初中数学教学体系中的应试性倾向依旧十分明显,尤其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未能及时转变过来,日常教学活动依旧是围绕考试大纲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的课程改革,也影响了区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4.区域课程资源开发单一
从课程素材与内容上看,偏重于知识资源,尤其是学科知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忽视了学科知识的新进展和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与实际。而分析课程资源的载体,可以看到文本资料占了很大比重。甚至有些学校还将教科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加以固化。在这种情况下,文化景观、生态資源等多样化课程资源得不到开发与应用。另外,立足课程开发的主体分析,可看到学校比较重视学科专家的作用,但不重视学生、家长在区域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中的主体作用,导致区域课程资源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区域课程资源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建议
1.联合各校,资源共享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各学校要创新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作用,将区域内各校、各类有效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促进教学资源的分享,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学校要能充分利用各类有效资源引导学生将学习时空延伸到图书馆、博物馆等多领域,并建设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课程资源,增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整合力,促进学校课程发展的合作共赢。
2.区域统整,优势共享
在开发与应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学校还需综合有利条件统整区域性课程资源,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资源的丰富性,让学生接受到更系统、全面与优质的教育。例如,初中数学可在课题的引领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措施鼓励引导数学教师根据实际学情,结合具体教学需求在区域内搜集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各类资源,积极探索更具独特性与实效性的课本教学模式,让数学课堂得到拓展、创新。同时,对于学校而言,可根据学校数学教学计划与特点来选择一批优秀的校本课程,并利用相关共享平台推动校本课程资源在区域内的共享。通过这类举措既为自身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又为区域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条件。总而言之,在当前背景下,区域内相关学校需转变教育理念,打破各自为营的局面,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建立合作与联系,建设资源共享平台,推动课程资源共享,从而促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结构优化,促进数学教学质量与水平提升。同时,也能有效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让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实践能力等得到培养与锻炼,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形成与提升。
3.利用信息技术,放大优质资源效能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社会多行业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对教育业产生了深刻影响。近年来,多媒体、融媒体进入教育业,丰富了教育方式与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学习与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学校的数学教学工作要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来放大优质资源效能,进而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如初中学校可利用远程教学视频系统,挖掘并向外共享学校的教育内涵与资源,在校园网上开设“名师辅导”专栏,在网上向本校学生、家长以及区域内其他学校的学生、教师等公开校内优秀教师在网上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同时在网上发布授课链接,这样可方便学生进入课堂听课以及进行课后复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能让数学教学不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还能让学生更系统、深入地学习,让学生能查漏补缺,及时归纳并根据视频巩固数学知识点,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中学可利用区域优势、自身的师资优势、办学经验优势来创建“名师讲坛”活动,依托教育资源,每月邀请知名教授或在数学学科领域有建树的专家做客“名师讲坛”,为初中生开设数学讲堂,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
4.区校联动,共建共享课程资源
在当前背景下,中学可充分发挥区域课程资源建设中心的作用,集聚区域优质校本课程资源,建立区域课程资源库,实现对这类优质教学资源的集聚与辐射,为区域内各学校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在区域课程资源的建设中,学校应充分抓住各校建设以及分享优质校本课程资源这一途径,促进本校数学教学资源的丰富,促进本校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另外,为进一步保证区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校可组织数学教师参与相关培训与试教育活动,让区域课程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校可根据本校数学教学计划、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区域课程资源内容来协同数学教师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方案,并组织数学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与反思,共同努力实现对区域课程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此基础上,数学学科还应不断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与资源,形成更为成熟的课程教材、教学策略以及评价方法等,让教学資源也为其他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5.综合线上线下,促进资源开发
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来开发与应用区域性课程资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教师可在平时浏览网站,在线搜索数学教学中需要用到的资料或是通过贴吧等平台发布教学需求,搜集来自网友以及广大同行的建议,获得教学方面的指导与帮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然到来。在这一时代,教师要善于运用网络发现教学资源,扩充课堂知识,增强课堂活力,提高教学质量。除线上发现教学资源外,教师还可利用查阅文献资料、到图书馆搜集、与同行交流探讨等方法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学校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教师研讨会,同行之间相互交流,进行资源共享。
6.立足教学主体,做好资源评估
并非所有资源都适用于初中生,一些教学资源的内容、难度可能超出初中生理解的范围,如果不对其进行筛选,可能会给整体教学活动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将区域性教学资源应用于日常教学中时,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水平、理解能力以及数学教学方向与目标对区域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筛选,确保开发出的教学资源真正适用于教学活动。例如,在将区域性课程资源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时,学校以及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数学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有学者提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其新知识的学习有很大影响,学生本身的学习认知条件的充分程度影响着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为了保证区域性课程资源与初中数学教学之间的适应性,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必备知识。第二,要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要保证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方法是建立在学生的知识基础之上,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要合理控制区域教学资源的难易度,拓展材料的广度,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让区域教学资源真正融入日常教学中去。除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外,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情感特征,要尽可能选用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教学资源来保证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区域课程资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促进区域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对于拓宽学生知识面、锻炼学生逻辑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学校应能立足实际学情,结合本校数学教学计划与目标,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共建机制,促进区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章才岔,何萍.基于教材的初中数学拓展性课程开发研究[J].中学数学杂志,2019(4):1-5.
[2]郭晓敏.初中数学教师使用外部教学资源的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3]牛德军.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王喜泽(1976—),男,甘肃定西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