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贴敷治疗寒凝气滞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2020-10-21孙月波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穴位贴敷

孙月波

【摘 要】目的:浅析寒凝气滞型原发性痛经治疗中穴位贴敷的疗效。方法:本次70例研究对象是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寒凝气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用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行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再行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51.43%,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痛经、经量少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寒凝气滞型原发性痛经治疗中穴位贴敷能有效缓解痛经、经量少症状,值得全方位推广。

【关键词】穴位贴敷;寒凝气滞;原发性痛经;经量少

【中图分类号】R246.3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2-00-01

痛经是在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腹部、腰骶疼痛症状,临床中有着33.19%的发病率。经中医辩证分型有气滞血瘀型、湿热瘀阻型、寒湿凝滞型、肝肾亏损型、气血虚弱型,其中属寒湿凝滞型最为多见,患者除了腹部疼痛,还会合并苔白、形寒肢冷、经量少等症状,是子宫气血运行不畅所致[1]。穴位贴敷在此证型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本次我院就筛选70例患者为对象展开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寒凝气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依据是数字表法,每组35例。研究组年龄19-36岁,均值(26.34±5.16)岁,病程1-7年,均值(2.25±1.08)年。对照组年龄19-35岁,均值(26.27±5.35)岁,病程1-8年,均值(2.42±1.16)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生产企业: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20123416),月经前1天开始服用,每次1粒,每天2次,持续服用3天,若疼痛无缓解服用7天。

研究组:同样方法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再进行穴位贴敷,穴位选择:神厥、关元、气海。药物:白芷12g、杜仲10g、乳香12g、肉桂3g、小茴香12g、延胡索20g、吴茱萸6g、川芎12g、当归10g,以上药物研磨成粉,黄酒调成膏;取6cm×6cm无纺布透气胶布,把药膏置于中央位置,厚度5mm,直径2cm,贴敷在相应穴位上,每天更换1次,每次贴10小时,每次月经前3天开始贴敷,持续贴敷1周。

两组均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

1.3观察指标

1.3.1 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疼痛积分降低≥50%,经期3-7天,经量增加2/3以上,维持超过3个月,则为显效;疼痛积分降低20-49%,经量增加1/3-2/3,三个月内有复发,则为有效;疼痛积分降低<20%,经量增加不足1/3,则为无效。

1.3.2 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经量少症状积分,①痛经症状积分评估标准:疼痛基础分为5分,休克为2分,腹痛难忍、四肢厥冷、冷汗淋漓均为1分,腹痛明显、面色白为0.5分。②经量少症状积分评估标准:整个月经期用7-10块护垫,月经周期不足2天或经量减少1/3为5分;整个月经周期用3-6块护垫,月经量减少1/2为6分;整个月经周期用1-2块护垫,月经点滴即净为7分。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数据由SPSS19.0软件处理,定数资料用x2检验,用(%)表示,定量资料用t检验,用(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5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经量少症状积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痛经、经量少症状积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痛经及经量少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的产生是在经期前后,血海由满而溢,冲任、子宫气血急速由盛转虚,造成气血不畅所致[2]。西医主要给予缓解症状的药物,达不到标本兼治效果,每个月经周期还会复发,同时长时间用药易引起不良反应。而中医治疗形式多样、安全性高,其中穴位贴敷是操作方便、符合病症的中医治疗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将具有散寒行气、通络止痛的药物调和后,敷在相应穴位上,能对穴位进行药物刺激,让药效直达胞络、胞脉、子宫,调动经脉、激发经气,达到助阳祛寒、行气活血、温胞宫的效果[3]。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后,实现调经止痛的治疗目的,且治疗无创伤、无痛苦,对不宜服药、体质虚弱、畏针者尤为适用。

此次研究中,应用穴位贴敷治疗的研究组,和仅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的对照组对比,治疗有效率更有优势,分别为94.29%和5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经过治疗研究组比对照组有着更低的痛经、经量少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穴位贴敷的应用能温经通络、行气散寒、活血止痛,减轻患者的痛经症状;另外,穴位贴敷在治疗经量少方面优势更加显著,研究组患者症状积分降低程度更加大,也进一步说明如果是痛经合并经量少的患者,穴位贴敷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首选治疗方式。

总而言之,寒凝气滞型原发性痛经治疗中穴位贴敷能有效缓解痛经、经量少症状,值得全方位推广。

参考文献

[1] 吕瑶, 李永峰. 针刺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 33(6):635-636.

[2] 彭英. 针刺配合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寒湿瘀阻型原发性痛经35例[J]. 中国民间疗法, 2017, 25(4):39-39.

[3] 郭杨燕, 金琪, 范冰姣,等. 艾绒包结合中药贴敷对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J]. 江西中医药, 2017, 48(6):36-39.

猜你喜欢

原发性痛经穴位贴敷
扣击次穴和三阴交联合口服益母草颗粒治疗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不同剂量益母草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淮安市中职女生原发性痛经的中医体质研究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疗效研究
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患侧穴位贴敷药物治疗急性期脑梗死肢体偏瘫76例疗效观察
舒尔经颗粒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评价
浅谈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