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日生活中基于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与指导

2020-10-21孙芙蓉

成长 2020年1期
关键词:指导游戏

孙芙蓉

摘 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重要的指导思想,对于幼儿长远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教师如何将游戏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又要怎样更加有效的指导幼儿游戏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我们必须实践、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游戏;幼儿行为;基本活动;指导

1 幼儿游戏的价值

1.1 游戏能促进幼儿体力发展

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肌肉的发展如跳绳、老鹰捉小鸡、钻山洞、造皮球蚂蚁搬豆等能够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展;而通过折纸、串珠、剪贴、捏橡皮泥等游戏,能促使幼儿手部肌肉得到训练,精细动作也会越来越灵活。

1.2 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游戏活动将使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幼儿用积木、雪花片搭建幼儿园,孩子们需要熟知幼儿园的整体构造,从进门的警卫室、晨检室、办公楼到教学楼和多媒体教室;从升旗的旗台架到大型玩具、小型玩具;从厨房到玩沙玩水、健康小道;孩子把每一个角落都缩小、细化,并按一定的大小比例寻找合适的替代物搭建,都需要孩子在探索中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的参与。

1.3 游戏能够促进幼儿之间合作能力的发展

游戏中,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喜爱和擅长来进行自主分工合作。有思维、有想法的孩子,他会成为主体,无形中引导着孩子们跟着他的思维进行活动,而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则带动孩子分工實际操作,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会“随波逐流”,或者“服从”安排进行配合活动。他们可以将整个游戏掌控在自己的范围内,如:搭建“森林”动手能力强的孩子会先将纸筒做为“大树”,把整个森林大的范围和轮廓建好,然后部分孩子就根据他们的轮廓去“种植草坪”,“种花”,修建小道,有模有样,分工明确,却又统一规划。

1.4 游戏能促进幼儿情感情绪的发展

(1)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游戏来体验各种情绪情感,并可以学习表达和控制各种情绪。(2)游戏可以疏导孩子的消极情绪,情感宣泄,克服恐惧感。这点尤其体现在小班新生刚入园时段。(3)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和美感。幼儿在游戏中,摆脱外界压力,享受充分自由,体验行为的成就感,产生自豪感,增强信心,在游戏中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这一点我们在区域活动中经常能听到孩子们为作品欢呼的声音,这变是他们成功的喜悦感。

游戏与幼儿社会化发展密切相关,在游戏中,幼儿逐渐解除自我中心,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关心他人,认识并认同成人的社会角色,发展道德责任感,从而培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他们会有一些自发性游戏,模仿妈妈生产,新生儿诞生,会模仿成人开part的场景等。

2 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游戏

2.1 生活环节中的游戏

在生活中应通过游戏手段促使孩子学习。如:喝水杯上贴上代表孩子的数字,可以进行序数的练习,让孩子进行排序摆放等,喝水记录,可以给孩子创设一面情景墙,以开火车或者爬树的情境,解决孩子主动喝水的问题,间接了解了孩子一天的喝水情况;点心分流活动我们可以以开火车的形式分流进活动室,洗手游戏——大苹果:我是一个大苹果,小朋友们都爱我,请你先去洗洗手,要是手脏别碰我等,都能使孩子在游戏中愉快的完成活动。既不枯燥效果又好。

2.2 活动区中的自主游戏

孩子们在玩角色游戏的时候会模仿成人的行为,会在游戏时发现很多问题,譬如,看病没有病人,大家都喜欢做医生,没人愿意当病人,病房里没有床等,游戏后这些问题就会呈现出来。教师需要引导孩子如何丰富游戏情境,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将普通门诊看病,变成所有幼儿都是医生询房,提供足够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和创造,将所有娃娃变成病人,将鞋盒变成病床等,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与发展。

2.3 过度环节的游戏

如:因为饮水间空间关系,孩子在喝水等待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减少等待的时间,可以创设“可以玩的墙”“走迷宫”等游戏。

2.4 游戏化环境的创设

各个活动区之间既有分割,又有联系,各个活动区之间具有相容性、互动性和相互转换性。(这是我们这次园本课题的内容)

在创设活动区时,应该根据各类游戏活动的教育功能与特点来设置。设置应体现层次和渐进发展性,不断更换游戏材料,设置应体现空间,因地制宜。整个环境应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实现整体优化,发挥整体效应。

3 教师在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蜻蜓点水式”的直接干预

如:孩子们在区域中时常会听到一些孩子跑过来喊:“老师,谁谁谁,他把我的东西拿走了。”“老师,谁谁谁,他把我们搭好的东西推到了。”说完又跑回去跟那小朋友说:“哼,我已经告诉老师了。”这时候大多数老师会因为听到这个叫喊声直接对那孩子说:“你,快跟他们道歉,快把东西还给他们。”等。其实老师并没有观察到事件的整个过程,这个就是老师的直接干预。老师看似关于了幼儿的游戏,实际却是在无意中把孩子们从游戏情境中给拽了出来,干扰了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二:“保姆式”的游戏介入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常常会有物品散乱的现象,于是老师就充当了“管理员”,一一的在后面跟着整理,无形中影响了孩子在游戏区内的活动。很多时候很有可能孩子在看似散乱的场面,有着自己活动的需要或者场景需要才会故意制造的现场。老师的这一行为又阻碍了幼儿自主整理行为的养成,导致幼儿处于游戏中的“被动状态”。

参考文献:

[1] 刘焱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邱学青 《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猜你喜欢

指导游戏
游戏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第八章 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