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的传承之王蒙

2020-10-20蔡奕林

西部论丛 2020年7期
关键词:六法临摹传承

蔡奕林

摘 要:在人类历史上,绘画始终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的,此外,绘画还有它自身的传统,有它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前代绘画总会给后代绘画带来巨大的影响,后代的绘画总要继承和发展着前代绘画的精髓从而改变以便于形成新的绘画风格。

关键词:传承;六法;临摹

一、初识王蒙

王蒙,字叔明,吴兴人。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的外孙,从小擅长诗文书画。“其画得赵孟頫之法又师承于巨然,得其墨法,秀润极致,径路迂回,烟霭微茫”①善用接索皴和渴墨点表现林峦郁郁葱葱的气氛。其代表作有《青卞隐居图》《夏山高隐图》《秋山草堂图》等等。

第一次接触临摹的范本就是王蒙的《秋山草堂图》在惊叹画面之丰富的同时也感叹作者笔法的生动与张弛有度,整幅画面由远到近疏密相结合给人一种安逸的世外桃源之感。初次临摹此画时由于太过在意模仿其每一笔而失去了该画原有的生动与韵味,操之过急以至于墨色与皴擦都不够画面显得单薄无力,由于太过小心翼翼每一笔导致画面最终难以达到王蒙这般的灵动。经过仔细观察反思之后渐渐有了好多心得,再一次临摹的时候不再似第一次时那么被动,有了更多自己的理解在里面最后整幅画面较之第一次松动很多笔墨也自然了不少。这得益于“多看”,“多思”,“多想”,“多练”想结合。每一次的临摹都相当于与古人的一次对话会晤,从作品中感受,从作品中表现。做到知行合一。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了解《秋山草堂图》在皴法之余也起到了增添繁密的作用苔点或大或小,或干或湿,或浓或淡,或繁或散最终起作用与调节画面节奏。该画面描绘的是初秋景色,草书繁茂,郁郁葱葱。王蒙使用了大量的胡椒点点缀在山头,树枝间,以此来营造出植被葱郁的景象。画面中的点景人物或半卧几榻上读书,或妇人斜倚窗边,或老翁垂钓或泛舟湖上均是一排闲逸之情。纵观王蒙作品使我对于其师承以及师承的影响力有了很大的感兴趣。

二、再探王蒙

在人类历史上,绘画始终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的,此外,绘画还有它自身的传统,有它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前代绘画总会给后代绘画带来巨大的影响,后代的绘画总要继承和发展着前代绘画的精髓从而改变以便于形成新的绘画风格。随着对于王蒙了解的深入,可以了解到他其实并不是直接承接他外祖父赵孟頫的画风,而是接受了外祖父倡导的复古与书画同源等艺术主张,直接追溯外祖父的渊源——董源,巨然,李成,郭熙的画风。这无疑是一种更加高的学习方法。从分析董源,巨然的画风可以了解到他们画的大多都是江南丘陵的土质山,土质疏松,山势平缓,没有那么多的奇峰峻岭,主要突出山石的轮廓线,并且用密线条和墨点来表示凹凸,画面中树木多以杂树为主,灌木丛生。构图上多平沙浅滩给人一种平淡天真,朴茂静默,气韵温和之感。这区分与荆浩与关仝的画风。荆浩与关仝多以北方的石质山岳为蓝本,山势相较董源巨然来讲跟为崔嵬拔峭多奇峰峻岭,树木也以长松为主,少灌木杂树。从构图上讲多高山流水。从气势上多为雄壮峭拔。王蒙根据外祖父所倡导的复古等主张利用良好的家庭环境为自己的临摹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和幫助使其很更直观方便的理解和学习董源巨然等人的画风与技法。

“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②借用六法论引出传承的要求。中国画的章法要求的是立意定景,要求在画面上“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③作画过程中要根据画面的需要巧妙的处理画面的留白使没画的地方皆成妙境。黄公望皴山石面,善用赭石淡淡的罩染,有时候也会用赭笔淡淡勾勒出个大概。而王蒙则是多以赭石和藤黄着山水,其山头喜欢蓬蓬松松的以赭石勾勒出例如《秋山草堂图》同样是设色,但却风格迥异,这就是上文中说到的对于意的领悟与其发展。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构成艺术美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它强调“得乾坤之理”④在意境的构成上,涉及了“意”与“境”或“情”与“景”两个方面。而王蒙的《秋山草堂图》中一图一意,情因景而发,即使人感动,又让人玩味思考,其中不仅有画家的“表现自我”而且有表现同类人内心的普遍意义。我们现在绘画中只有深入景中有感而发画出心中所感所悟,而不是异想天开的天马行空无“真情”之作品,这种缺乏灵魂的作品是我们所不提倡的。

三、心得感悟

纵观古代画家历史流程,都感慨于古人的用心与刻苦是我们现在人所不可比拟的,古人的目识心记移步换景,对于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巧妙的再现都使我惊叹不已。从古至今的中国画以其自身所特有的方式流传着,即使种类繁多,风格迥异,但其都万变不离其宗。注重意的抒发,借景抒情,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用绘画语言传递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引人深思。

如今的社会进步飞速,越来越多的人想要速成,创新,成功,不能沉下心来踏踏实实联系基本功,学习古画,掌握其精髓之后的创新才能有内容,有力量的,有深度的流传完成中国画的一次又一次的传承与发展。所以学院派才越来越多的重视临摹这一课程,目的就是为了能让感兴趣的传承者们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六朝画论研究》陈传奇著,江苏美术出版社

[2] 《六朝画论研究》陈传奇著,江苏美术出版社P209

[3] 《中国画论辑要》周积寅编著,江苏美术出版社,P495

猜你喜欢

六法临摹传承
谢赫《古画品录》中的气韵生动探析
西汉秘密花园
高中美术课堂临摹训练研究
浅谈北京十度之行对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感受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一种便利型的红外临摹绘画辅助笔
高中语文教学导入“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