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0-10-20葸燕燕马彩花张莉萍刘岭岭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0期
关键词:管壁肠壁肠管

王 霈,葸燕燕,马彩花,张莉萍,李 婷,刘岭岭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 宁夏 银川 750004)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无法治愈,疾病进展和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充分认识并及时诊断并准确评估患者的疾病状态是治疗的关键。既往临床常采用评估患者活动指数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等检查评估C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1],而CT小肠造影(CT enterography,CTE)具有上述评估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可将螺旋CT与小肠造影优势相结合,清晰显示CD患者肠壁以及肠腔狭窄程度等表现[2-3]。但其在临床疗效及病情随访方面的应用还缺乏研究。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CTE对CD临床疗效及病情随访方面的应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20年1月收治的32例C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7~64岁,平均年龄(36.15±13.7)岁。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患者均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4]中有关CD诊断标准,均依据内镜检查、影像学以及组织病理学等检查确诊,主要表现为:①起病较慢,表现为反复持续发作的脐周疼痛、右下腹疼痛,常伴有腹部肿块及肛门病变;②内镜检查可见非对称性、段落性粘膜炎症或类似鹅卵石样病变,可伴有肠腔狭窄等表现;超声内镜下可见腹腔内脓肿或肿块;③影像学检查表现为段落性、多发性炎症,常伴有间隙、狭窄形态溃疡、假息肉等改变,可表现为腹腔脓肿或肠壁增厚等;④病理活检表现为裂隙状溃疡、结节病样肉芽肿、固有膜底部和粘膜下层淋巴细胞聚集,而隐窝结构正常,杯状细胞不减少,固有膜中量炎症细胞浸润及粘膜下层增宽。排除以下患者:①具有碘过敏史;②伴甲状腺功能亢进;③伴重症肌无力;④无法完成两次CTE检查。

1.2 方法

于检查前1d晚间8点指导患者多饮水,应>1500mL,以促进患者排便,而后禁食、禁饮12h;检查前1h予以患者甘露醇注射液250mL辅以2000mL温水服用,每隔15min服用1次,分4次服用。检查前10min予以注射山茛菪碱注射液0.2mg/kg注射,充分充盈扩张并减少肠胃蠕动,部分存在前列腺肥大、心律不齐患者禁止注射山茛菪碱。待肠道准备充分后采用64排(双源西门子)或256排(Philips ICT)螺旋CT进行检查,设定扫描参数为:电压120kV、电流300~600mA、重建层厚0.75mm,重组间隔0.5mm;先行常规CT平扫,扫描范围为整个腹部,沿膈顶至耻骨联合持续扫描,部分疑似患有肛瘘患者应加扫整个肛门;而后经肘前静脉注入非离子型碘对比剂85mL左右,控制注射速率在2.5mL/s,注入对比剂后25~30s进行动脉期扫描,间隔30~35s后进行静脉期扫描,扫描范围、层厚以及重建间隔与常规平扫相同。而后将所获取扫描结果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包括冠状面以及回盲部矢状面,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血管重建。

1.3 观察指标

(1)由2名经验丰富影像学专家阅片、分析检查结果,依次分析病变范围、肠壁厚度、肠管直径及肠道外并发症,于静脉期轴位图像测定病变肠管最大肠壁厚度及最大强化值(分层强化时测粘膜面),重复测量2次取平均值;病变肠管肠腔最窄处测量肠管直径;(2)所有患者均依据检查结果予以对症治疗,嘱咐患者接受治疗后6个月内再次行CTE检查,检查方式及步骤同治疗前相同,对比分析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病变范围、肠壁厚度、肠管直径及肠道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肠管壁变化情况

相较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患者管壁厚度与管壁强化程度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肠管壁变化情况对比()

表1 肠管壁变化情况对比()

时间 管壁厚度(mm) 管壁强化程度(HU)治疗前(n=32) 8.26±2.73 116.43±12.16治疗后(n=32) 5.17±1.48 94.53±8.16 t 5.629 8.460 P 0.000 0.000

2.2 肠系膜血管梳状改变

治疗前32例患者中20例存在梳妆改变,12例不存在梳妆改变;治疗6个月后32例患者仅8例存在梳妆改变,24例不存在梳妆改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3,P=0.003)。

2.3 肠外征象

相较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患者淋巴结肿大、瘘管及肠管周围蜂窝织炎发生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肠外征象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CD无固定发病部位,可发生于患者胃肠任意部位,临床表现为腹痛、脐周疼痛等,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发热、体重下降以及腹泻等胃肠症状。早期CD的病情评价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由此提出了症状学的评价标准,这些评分系统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炎症活动,但由于其具有部分主观性,且CD发病早期常出现在症状显现之前,仅依靠临床活动指数指导临床诊治将可能使很大一部分尚处于严重炎症阶段的小肠克罗恩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患者均下降;对比治疗前后肠系膜血管梳状改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相较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患者淋巴结肿大、瘘管及肠管周围蜂窝织炎发生率降低。表明CTE用于诊断CD具有良好临床价值,可有效评估患者病情严重度。分析其原因在于,CTE作为一种逐渐广泛应用于CD临床诊断的检查方式,其优势在于可全面、系统的检查胃肠道,对于患者肠壁细微病变以及疾病累及脏器可清晰显示,还可通过MPR、MIP技术将获取图像进行重建,通过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判断,从而获取准确而有效的诊断结果[5]。本研究中,32例患者经CTE检查后依据病情严重度不同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6个月所有患者管壁厚度与管壁强化程度值均显著下降,提示CTE检查可评估CD患者病情严重度,便于临床医师予以针对性治疗方案。但由于CTE检查对于患者肠道准备具有较高要求,因此检查前应确保患者肠道充盈良好,以获取高质量图像及更精准、有价值的诊断结果。

综上所述,CTE用于诊断CD具有良好临床价值,可有效评估患者病情严重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管壁肠壁肠管
马属动物腹股沟阴囊疝的辨证施治
CT小肠造影在鉴别克罗恩病活动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决策的意义探讨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大唐鲁北厂2号炉壁温超限及措施的探讨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电厂锅炉水冷管路泄漏的主要原因与相关措施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