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腹型肥胖80例临床观察

2020-10-19洪蔚蔚王芳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5期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洪蔚蔚 王芳

【摘要】我院中医治疗室在中医学整体理论指导下,结合人体经络学做到内病外治。自2015年始采用中药离子导入配合腹部走罐,腹部推拿,耳穴压丸综合疗法治疗NAFLD。经三年临床观察,将8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饮食控制及口服中药法,治疗组40例采用前法及中医综合疗法。结果显示配合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NAFLD4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医综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5-107-0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获得性代谢应激性肝损伤。NAFLD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巨大且不断增长的疾病负担之一[1],主要危险因素为肥胖及糖尿病,肥胖人群中NAFLD的患病率高达80%-90%,糖尿病人群的患病率为30%-50%,高血脂患病率为90%[2]。NAFLD的防治不仅仅是临床医学问题,更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

生活方式干预至今仍是NAFLD一线治疗方案[3],由于许多患者依从性差导致治疗中断,难以获得理想疗效。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药物或方法是目前NAFLD的研究热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0例均为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上海市中医医院门诊部肝科就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平均年龄(48±7)岁。对照组40例,平均年龄(54±5)岁。2组经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诊断标准。经B超检查确诊为弥漫性脂肪肝。排除有饮酒史及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所致的脂肪肝患者。

1.3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②年龄在18-55岁之间,能够坚持治疗,对中药无过敏者。

1.4排除标准①有饮酒史患者;②年龄<18岁或>65岁以上者;③哺乳或妊娠期或计划怀孕妇女;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癌症,结核,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甲状腺疾病及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血液系统疾病需长期服药者;

1.5剔除标准①未按规定用药,或擅自服用其他药物者。②中途脱失者。

1.6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中药,每日一贴,及饮食控制法,连续观察90天。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治疗法。①中药离子导入:祛脂合剂温水溶解后备用。采用定向透药治疗仪,用治疗仪专用电极浸过中药后,阳极放在期门,阴极放在肝俞,以药汁不滴落为度。输出量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而调整,以局部有针刺样感觉透入体内,并向周围放射为佳,约20min,每周2次,3个月为一疗程。②耳穴压丸:取穴神门、肝、肾,用耳穴贴敷贴,每日按压3-5次,每次轻轻揉按1~2分钟。每周2次。③游走罐治疗,让患者取仰卧位,先在腹部及腰部均匀地涂上按摩精油做为介质,再以闪火法将罐吸拔于所选部位的皮肤上,然后,操作者以右手握住罐子,以左手扶住并拉紧皮肤,循腹部的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以及带脉依次进行走罐,往返拉动,每条路线来回拉动4次,吸引力大小适中,以患者能忍耐、走罐后皮肤潮红或出痧为度,定罐于中脘、天枢、关元穴五分钟。双手叠掌,循经按摩双侧脾经,胃经至带脉任脉,用以均匀,按摩10圈。每周2次。

1.7疗效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测量并记录患者身高体重及腹围,计算两组治疗前后BMI值。

1.8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x±s)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2组体重、腹围及BMI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穴位中药离子导入是将传统医学、现代医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作用于人体经络,促进肝区血液循环,从而能够运化气血,疏肝利胆促进肝内脂肪排出。杨邵华[4]观察中药离子导入联合推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疗效。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且没有不良反应。汪梦等[5]用离子导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00例,发现使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陈秋帆等[6]将女性腹型肥胖患者采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游走罐配合腹部捏脂,对照组40例采用饮食控制疗法。结果显示游走罐配合腹部捏脂治疗女性腹型肥胖疗效显著。

腹部分布有任脉,脾胃经等,是气血运行必经之路,作为预测危险因子的指标,已明确用腰围做指标,因此腰腹部是减肥降脂的重点,罐疗能对局部皮肤产生温热刺激,扩张血管,刺激局部血液循环[7,8],循任脉及十二经脉走罐不仅能调和阴阳,健脾祛湿,还能通过大负压的作用,加速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患者脂肪大面积消耗[9]并且配合腹部按摩循经点穴,疗效更佳。综上所述,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凤芳,张泽等。全球肝病负担:中国的重大影响[J].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肝脏病学、2014/60(6):2099-2108.

[2]陈丽萍,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肝病杂志,2010,28(1):545-161

[3]《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2015.7(6):846-858

[4]杨韶华.中药离子导入联合推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30):91-92

[5]汪梦,刘李斌,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2(10):27-29

[6]陈秋帆,文幸,洪文杨.游走罐配合腹部捏脂治疗女性腹型肥胖40例[J].中医研究,2012,12(25):60-62

[7]洪壽海,吴菲等.拔罐疗法作用机制探讨[J].湖南中医杂志,2011,31(10):932-934

[8]张洁,李中正,李桂兰等.中国罐具发展简史[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1):95-97

[9]王博,吴松,谢俊等,参芩白术散联合循经走罐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55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7):9-10

猜你喜欢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373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FibroTouch检测临床观察
天然药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值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
白细胞计数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熊去氧胆酸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