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熊去氧胆酸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4-05-19辛晓丽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11期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辛晓丽

[摘要] 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1月我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122例NAFLD患者,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及肝与脾CT比值。结果 ①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61%,对照组为63.9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治疗后ALT、AST、γ-GT、TG、T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HDL-C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肝与脾CT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γ-GT、TG、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熊去氧胆酸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FLD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熊去氧胆酸;多烯磷脂酰胆碱

[中图分类号] R57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1-004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rsodeoxycholic acid and polyene phosphatidylcholine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122 cases of NAFLD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from May 2012 to November 2013 in our hospital inpatient and outpatient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hospitalizatio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61 cases in every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polyene phosphatidylcholin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UDCA combined with polyene phosphatidylcholine treatment. We compared total liver function, blood lipids, liver and spleen CT ratio and efficienc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1) Total efficiency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83.61%, the control group was 63.93%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2) After treatment, ALT, AST, γ-GT, TG, TC of two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HDL-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the liver and spleen C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pre-treatment CT (P<0.05). ALT, AST, γ-GT, TG, TC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while HDL-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P<0.05). Conclusion Ursodeoxycholic acid and polyene phosphatidylcholine NAFLD clinical treatment is better than alone polyene phosphatidylcholine effect.

[Key word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Ursodeoxycholic acid; Polyene phosphatidylcholine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和其他明确肝损害因素引起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疾病,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及脂肪贮积为主要表现[1]。NAFLD是西方国家的一种常见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0%~30%,在肥胖或糖尿病人群中有相对较高的患病率,能高达70%~90%[2]。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及代谢综合征全球化的流行趋势,NAFLD发病率也逐年提高,已经成为我国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积极防治NAFLD对阻止疾病进展及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3]。我们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61例NAFLD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1月我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122例NAFLD患者,诊断标准均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其中男97例,女25例,年龄24~59岁,平均(37.8±6.3)岁。将122例患者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男50例,女11例,年龄25~56岁,平均(39.1±6.6)岁;对照组男47例,女14例,年龄24~59岁,平均(37.2±5.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4]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停止使用对肝功能及血脂有影响的药物2周。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28 mg,国药准字H20059010]治疗,456 mg/次,3次/d,共治疗6个月。观察组采用熊去氧胆酸(四川科瑞德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25 g,国药准字H20123205)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即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胶囊250 mg/次,3次/d,共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饮食计划,对饮食结构进行调整。

1.3效果评定标准

治疗效果评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接近正常水平,B超显示NAFLD减少程度超过1级或肝与脾CT比值增加值超过0.2为显效;治疗后ALT、AST、γ-GT、TG、TC及HDL-C部分接近正常水平或者完全接近正常水平,B超显示NAFLD出现轻微改善或肝与脾CT比值增加值超过0.1为有效;治疗后ALT、AST、γ-GT、TG、TC及HDL-C无明显改变,影像学检查结果也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显效+有效为总有效[4]。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讨论

NAFLD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肝脏类疾病,与酒精性肝病类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5]。NAFLD的临床发病率较高,在肝脏病患者中发病率稍低于病毒性肝炎,此外,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也逐渐西化,以上均促使NAFLD的发病率出现升高趋势,且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6]。产生NAFLD的机制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机体向肝脏中输送游离性脂肪酸过多,使肝细胞对其摄取并用于合成TG量也出现相应增加,导致肝内有大量的脂肪蓄积;②当肝细胞合成TG的能力与分泌TG的能力不相当时,前者大于后者,可能会导致NAFLD;③当肝细胞线粒体内对脂肪酸的氧化利用能力降低时,为了避免细胞内有脂肪酸蓄积中毒的现象发生,肝细胞会采用加速合成的方式易导致NAFLD;④当机体不能正常发挥合成或分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功能时,降低了TG排泄量,导致脂肪大量在肝细胞中蓄积导致NAFLD[7]。

多烯磷脂酰胆碱是从大豆中高度浓缩提取的一种磷脂,多聚磷脂酰胆碱二酰甘油或多聚乙酰卵磷脂为其主要活性成分,是细胞膜及亚细胞膜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烯磷脂酰胆碱与内源性卵磷脂有相同的化学结构,在人体内不能自身构成,但因其含有多种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及油酸,与体内的磷脂比较在功能上更有优越性[8]。多烯磷脂酰胆碱在肝脏聚集,以整个分子主动与肝细胞及细胞器结合进入细胞膜,维持或促进不同组织及器官的许多膜功能,包括对膜结合酶系统活性进行调节,使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加,各种磷脂依赖性酶的活性能力提高,抑制细胞色素P4502E1的含量及活性,使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的活性增强,对肝细胞膜起到保护作用[4,9]。

熊去氧胆酸在正常人体中含量极低,不足总胆汁的4%,是肠道细菌作用于鹅脱氧胆酸生成的7-β位羟基异构体,与其他二羟基胆盐比较,熊去氧胆酸的亲水性更好[10]。此外,熊去氧胆酸能使血脂及胆汁酸的毒性降低,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对线粒体起到保护作用,使细胞凋亡及单核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受到抑制,肝细胞脂肪浸润减轻,加速胆固醇的转化及排泄[11,12]。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83.61%,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63.9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LT、AST、γ-GT、TG、T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HDL-C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肝与脾CT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γ-GT、TG、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的效果,能使NAFLD患者的血脂代谢及肝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玲燕,邵建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治疗进展[J]. 胃肠病学,2013,18(1):58-61.

[2] 郑盛,唐映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治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117-119.

[3] 张建华,沈毅慧,刘钢.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进展[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02Z):303-304.

[4] 施伎蝉,蒋贤高,何贵清,等. 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4):58-60.

[5] 尹秀梅,缪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3,19(17):3186-3189.

[6] 王晓敏,旷丽琼,李瑞新,等.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7):3002-3003.

[7] 柴尚玉,曲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及认识[J]. 世界临床药物,2013,34(8):454-458.

[8] 陆万竹,张青.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74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35-36.

[9] 邬亚妙.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2例[J]. 中国药业,2008,17(11):71.

[10] 杨光,李娜,姜松琴. 凯西菜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0):203.

[11] 丁巧云,潘剑,俞海英,等. 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观察[J]. 国际消化病杂志,2013,33(3):209-211.

[12] 曾明曦,王一平,伍丽萍. 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系统评价[J]. 中华消化杂志,2012,32(11):765-767.

(收稿日期:2014-01-03)

1.2方法[4]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停止使用对肝功能及血脂有影响的药物2周。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28 mg,国药准字H20059010]治疗,456 mg/次,3次/d,共治疗6个月。观察组采用熊去氧胆酸(四川科瑞德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25 g,国药准字H20123205)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即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胶囊250 mg/次,3次/d,共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饮食计划,对饮食结构进行调整。

1.3效果评定标准

治疗效果评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接近正常水平,B超显示NAFLD减少程度超过1级或肝与脾CT比值增加值超过0.2为显效;治疗后ALT、AST、γ-GT、TG、TC及HDL-C部分接近正常水平或者完全接近正常水平,B超显示NAFLD出现轻微改善或肝与脾CT比值增加值超过0.1为有效;治疗后ALT、AST、γ-GT、TG、TC及HDL-C无明显改变,影像学检查结果也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显效+有效为总有效[4]。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讨论

NAFLD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肝脏类疾病,与酒精性肝病类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5]。NAFLD的临床发病率较高,在肝脏病患者中发病率稍低于病毒性肝炎,此外,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也逐渐西化,以上均促使NAFLD的发病率出现升高趋势,且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6]。产生NAFLD的机制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机体向肝脏中输送游离性脂肪酸过多,使肝细胞对其摄取并用于合成TG量也出现相应增加,导致肝内有大量的脂肪蓄积;②当肝细胞合成TG的能力与分泌TG的能力不相当时,前者大于后者,可能会导致NAFLD;③当肝细胞线粒体内对脂肪酸的氧化利用能力降低时,为了避免细胞内有脂肪酸蓄积中毒的现象发生,肝细胞会采用加速合成的方式易导致NAFLD;④当机体不能正常发挥合成或分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功能时,降低了TG排泄量,导致脂肪大量在肝细胞中蓄积导致NAFLD[7]。

多烯磷脂酰胆碱是从大豆中高度浓缩提取的一种磷脂,多聚磷脂酰胆碱二酰甘油或多聚乙酰卵磷脂为其主要活性成分,是细胞膜及亚细胞膜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烯磷脂酰胆碱与内源性卵磷脂有相同的化学结构,在人体内不能自身构成,但因其含有多种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及油酸,与体内的磷脂比较在功能上更有优越性[8]。多烯磷脂酰胆碱在肝脏聚集,以整个分子主动与肝细胞及细胞器结合进入细胞膜,维持或促进不同组织及器官的许多膜功能,包括对膜结合酶系统活性进行调节,使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加,各种磷脂依赖性酶的活性能力提高,抑制细胞色素P4502E1的含量及活性,使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的活性增强,对肝细胞膜起到保护作用[4,9]。

熊去氧胆酸在正常人体中含量极低,不足总胆汁的4%,是肠道细菌作用于鹅脱氧胆酸生成的7-β位羟基异构体,与其他二羟基胆盐比较,熊去氧胆酸的亲水性更好[10]。此外,熊去氧胆酸能使血脂及胆汁酸的毒性降低,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对线粒体起到保护作用,使细胞凋亡及单核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受到抑制,肝细胞脂肪浸润减轻,加速胆固醇的转化及排泄[11,12]。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83.61%,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63.9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LT、AST、γ-GT、TG、T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HDL-C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肝与脾CT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γ-GT、TG、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的效果,能使NAFLD患者的血脂代谢及肝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玲燕,邵建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治疗进展[J]. 胃肠病学,2013,18(1):58-61.

[2] 郑盛,唐映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治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117-119.

[3] 张建华,沈毅慧,刘钢.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进展[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02Z):303-304.

[4] 施伎蝉,蒋贤高,何贵清,等. 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4):58-60.

[5] 尹秀梅,缪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3,19(17):3186-3189.

[6] 王晓敏,旷丽琼,李瑞新,等.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7):3002-3003.

[7] 柴尚玉,曲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及认识[J]. 世界临床药物,2013,34(8):454-458.

[8] 陆万竹,张青.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74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35-36.

[9] 邬亚妙.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2例[J]. 中国药业,2008,17(11):71.

[10] 杨光,李娜,姜松琴. 凯西菜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0):203.

[11] 丁巧云,潘剑,俞海英,等. 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观察[J]. 国际消化病杂志,2013,33(3):209-211.

[12] 曾明曦,王一平,伍丽萍. 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系统评价[J]. 中华消化杂志,2012,32(11):765-767.

(收稿日期:2014-01-03)

1.2方法[4]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停止使用对肝功能及血脂有影响的药物2周。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28 mg,国药准字H20059010]治疗,456 mg/次,3次/d,共治疗6个月。观察组采用熊去氧胆酸(四川科瑞德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25 g,国药准字H20123205)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即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胶囊250 mg/次,3次/d,共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饮食计划,对饮食结构进行调整。

1.3效果评定标准

治疗效果评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接近正常水平,B超显示NAFLD减少程度超过1级或肝与脾CT比值增加值超过0.2为显效;治疗后ALT、AST、γ-GT、TG、TC及HDL-C部分接近正常水平或者完全接近正常水平,B超显示NAFLD出现轻微改善或肝与脾CT比值增加值超过0.1为有效;治疗后ALT、AST、γ-GT、TG、TC及HDL-C无明显改变,影像学检查结果也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显效+有效为总有效[4]。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讨论

NAFLD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肝脏类疾病,与酒精性肝病类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5]。NAFLD的临床发病率较高,在肝脏病患者中发病率稍低于病毒性肝炎,此外,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也逐渐西化,以上均促使NAFLD的发病率出现升高趋势,且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6]。产生NAFLD的机制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机体向肝脏中输送游离性脂肪酸过多,使肝细胞对其摄取并用于合成TG量也出现相应增加,导致肝内有大量的脂肪蓄积;②当肝细胞合成TG的能力与分泌TG的能力不相当时,前者大于后者,可能会导致NAFLD;③当肝细胞线粒体内对脂肪酸的氧化利用能力降低时,为了避免细胞内有脂肪酸蓄积中毒的现象发生,肝细胞会采用加速合成的方式易导致NAFLD;④当机体不能正常发挥合成或分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功能时,降低了TG排泄量,导致脂肪大量在肝细胞中蓄积导致NAFLD[7]。

多烯磷脂酰胆碱是从大豆中高度浓缩提取的一种磷脂,多聚磷脂酰胆碱二酰甘油或多聚乙酰卵磷脂为其主要活性成分,是细胞膜及亚细胞膜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烯磷脂酰胆碱与内源性卵磷脂有相同的化学结构,在人体内不能自身构成,但因其含有多种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及油酸,与体内的磷脂比较在功能上更有优越性[8]。多烯磷脂酰胆碱在肝脏聚集,以整个分子主动与肝细胞及细胞器结合进入细胞膜,维持或促进不同组织及器官的许多膜功能,包括对膜结合酶系统活性进行调节,使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加,各种磷脂依赖性酶的活性能力提高,抑制细胞色素P4502E1的含量及活性,使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的活性增强,对肝细胞膜起到保护作用[4,9]。

熊去氧胆酸在正常人体中含量极低,不足总胆汁的4%,是肠道细菌作用于鹅脱氧胆酸生成的7-β位羟基异构体,与其他二羟基胆盐比较,熊去氧胆酸的亲水性更好[10]。此外,熊去氧胆酸能使血脂及胆汁酸的毒性降低,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对线粒体起到保护作用,使细胞凋亡及单核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受到抑制,肝细胞脂肪浸润减轻,加速胆固醇的转化及排泄[11,12]。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83.61%,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63.9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LT、AST、γ-GT、TG、T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HDL-C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肝与脾CT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γ-GT、TG、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的效果,能使NAFLD患者的血脂代谢及肝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玲燕,邵建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治疗进展[J]. 胃肠病学,2013,18(1):58-61.

[2] 郑盛,唐映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治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117-119.

[3] 张建华,沈毅慧,刘钢.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进展[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02Z):303-304.

[4] 施伎蝉,蒋贤高,何贵清,等. 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4):58-60.

[5] 尹秀梅,缪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3,19(17):3186-3189.

[6] 王晓敏,旷丽琼,李瑞新,等.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7):3002-3003.

[7] 柴尚玉,曲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及认识[J]. 世界临床药物,2013,34(8):454-458.

[8] 陆万竹,张青.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74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35-36.

[9] 邬亚妙.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2例[J]. 中国药业,2008,17(11):71.

[10] 杨光,李娜,姜松琴. 凯西菜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0):203.

[11] 丁巧云,潘剑,俞海英,等. 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观察[J]. 国际消化病杂志,2013,33(3):209-211.

[12] 曾明曦,王一平,伍丽萍. 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系统评价[J]. 中华消化杂志,2012,32(11):765-767.

(收稿日期:2014-01-03)

猜你喜欢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北京某高校教职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及相关疾病分析
373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FibroTouch检测临床观察
补骨脂抑制肝组织NF—κB活性治疗幼龄小鼠脂肪肝的机制研究
天然药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值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
强肝胶囊联合易善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分析
白细胞计数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