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胞磷胆碱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

2020-10-19赵宝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2期
关键词:胞磷脑炎病毒性

赵宝新

(河南省许昌市人民医院儿科 许昌461000)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儿科常见疾病,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病情轻重视感染情况而定,危重者呈进行性过程,可导致患儿死亡,即使存活也有很大概率产生后遗症。相关统计称,85%~90%的病毒性脑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如柯萨奇病毒(A组和B组)、脊髓灰质炎病毒、埃可病毒等。此外,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腺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也可致病毒性脑炎[1]。病毒性脑炎病变可侵犯脑膜,甚至累及脑实质,一旦感染,病情多凶险,危及患儿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病毒性脑炎病死率、致残率明显下降,但病情危重的仍预后不良[2]。由于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病情轻重悬殊,因此临床尚缺乏统一的诊疗路径,总结诊疗经验对提升治疗水平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我院近期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免疫球蛋白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1~8岁,平均(5.51±1.88)岁;病程1~7 d,平均(3.28±1.02)d。对照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1~7岁,平均(5.22±1.03)岁;病程1~7 d,平均(3.66±1.05)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监护人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程在7 d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其他类型脑炎患儿;有颅脑外伤史或手术史患儿;全身性感染患儿;有免疫球蛋白过敏史或过敏体质者;合并免疫性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改善脑代谢、降颅压、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降温、营养神经细胞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免疫球蛋白(国药准字S19993026)治疗,剂量为500mg/(kg·d),用葡萄糖溶液稀释1~2倍后行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胞磷胆碱钠(国药准字H19993481)治疗,剂量为10 mg/(kg·d),以250 ml葡萄糖溶液稀释后行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5 d。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疗效判定:显效为体温恢复正常,意识恢复明显,无惊厥发生,头痛、呕吐等症状消失,复查脑脊液、脑CT显示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无后遗症发生;有效为体温复常,意识有所恢复,头痛、呕吐等症状明显减轻,复查脑脊液、脑CT显示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留症状与体征;无效为体征、症状无改善或病情恶化[3~4]。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记录两组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消失时间,脑脊液复常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后取患儿静脉血2 ml,检测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心肌酶谱指标水平。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观察组体温复常时间、头痛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脑脊液复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d,±s)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d,±s)

?

2.3 两组心肌酶谱水平对比 两组治疗前CK、AST表达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K、AST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肌酶谱水平对比(U/L,±s)

表3 两组心肌酶谱水平对比(U/L,±s)

?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儿童发病率高,这与其血脑屏障发育尚不完善相关,病毒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而致病[5]。发病后患儿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与脑膜刺激征等,但患儿年龄、机体免疫状况以及感染病毒种类的不同可导致不同的症状表现,婴儿无法主诉症状,因此在诊断鉴别时要引起重视。病毒性脑炎患儿通常表现为发热、呕吐、嗜睡、拒奶、烦躁不安、易激惹等症状,一旦患儿有上述疑似病毒性脑炎症状应当立即就医,以免耽误治疗时机。患儿脑部受病毒感染后,会触发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而使神经组织产生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脑部神经组织水肿、细胞病变甚至坏死,如感染范围大或病情严重可累及周围血管、组织,甚至脑实质,引起神经功能损害,而这也是引起病毒性脑炎后遗症的重要原因[6]。

人免疫球蛋白是临床常用的免疫调节剂,其含有广谱抗病毒的IgG抗体,可通过与病毒特异性抗原相结合,形成复杂的免疫网络,因此具备免疫调节及免疫替代的双重作用,能够增加患儿机体抗感染能力[7]。胞磷胆碱钠属于核苷酸衍生物,有改善组织代谢与脑循环的作用,与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能促进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证实了免疫球蛋白与胞磷胆碱钠有较好的协同作用,能加速患儿症状改善,提升治疗效果。AST、CK是人体胞浆酶,人体脑组织内富含胞浆,而AST、CK等酶在神经元细胞胞浆内广泛分布,一旦细胞受损,可释放酶至细胞间隙中,并扩散至脑脊液与血液,因此将其作为评价脑细胞损伤的指标是科学合理的。相关研究表明,脑细胞损伤越严重,心肌酶水平越高[8]。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AST、CK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可能与二药联用对脑细胞的保护作用有关。综上所述,人免疫球蛋白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效果确切,可促进患儿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猜你喜欢

胞磷脑炎病毒性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一起猪乙型脑炎病的诊断与防治
家猪链球菌病和乙型脑炎的防治
胞磷胆碱在神经科的临床应用
胞磷胆碱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胞磷胆碱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