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网络评论的努力方向
2020-10-15唐华
摘 要:互联网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垄断资本集团重金雇佣大批思想舆论精英,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包装成所谓“普世价值”,在国内向民众长期宣传灌输,搞意识形态禁锢。在西方强势话语和错误思潮影响下,国内一些人的认识也发生了偏差,盲目跟风。因此亟需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的评论部门充分发挥主阵地的作用,做好评论引导社会舆论工作,激浊扬清。
关键词:网络评论;网络舆论;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09-0-02
一、主流媒体网络评论面临的问题
(一)网络舆论大环境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1.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的快速发展,网上信息源头和传播渠道的急剧增多,主流与非主流、理性与非理性、正能量与负能量交织,互联网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网民易情绪化,易受煽动,往往会出现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优秀的、深刻的、理性的评论曲高和寡;肤浅的、噱人的、偏激的评论点击率最高。一些观点极端、感情用事的作者,借助炒作的力量很快出名,而深思熟虑、客观平衡的评论往往乏人问津。
2.西方舆论唱衰中国大行其道,以达到不可告人目的。西方垄断资本集团重金雇佣大批思想舆论精英,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包装成所谓“普世价值”,在国内向民众长期宣传灌输,搞意识形态禁锢;在国际上按意识形态划线,不遗余力地向世界输出西方意识形态,用西方标准评判世界上发生的一切事情,符合西方标准的就被视为好的,不符合的就加以妖魔化。在西方强势话语和错误思潮影响下,国内一些人的认识也发生了偏差,盲目跟风,对我国发生的事件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西方意识形态和制度模式为标准来评判。
(二)主流媒体网络评论存在的问题
在评论引导舆论上,主流网络媒体由于受传统官方媒体话语方式的影响,“八股味”较重。面对如今的80后、90后网民,刻板的表达方式很难被网民接受,其传播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主流媒体网络评论努力的方向
(一)强调内容为王,靠观点取胜
1.加强内容建设,首先要在语言上下功夫
如今的网民以年轻人为主,写出来的评论要想获得他们的认可,引起他们的共鸣,就必须用更加平实、更接地气的“网言网语”。这对于很多过去习惯了用刻板、生硬的语言撰写评论的主流媒体网络评论员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2.注重观点的表达,但引导意图不能太明显
在这方面,光明日报评论部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光明日报评论部副主编、光明网首席评论员刘文嘉认为,论述时要说自己相信的话,要站在正确的立场上阐述自己相信的内容,不要用大帽子式的话忽悠网民,不能抱着“我一定要去说服网民”的想法去强迫对方相信自己。这种目的性太明显的评论已经越来越没有市场;对于连自己都存疑的话,宁可存而不论,也不要抱着引导的目的去论述。这样很容易被人找到漏洞,一旦被发现破绽,评论的引导作用就是无效的,甚至会产生反作用。
3.注重评论的时效性,敢于第一时间发声
刘文嘉认为,在一些重大问题、敏感问题上,先说话要比不说话的效果好得多。往往第一篇评论是对事情定性、定基调的。主流媒体如果比商业网站、都市类媒体先发声,效果会更好。
4.在选题策划上,主流网站的评论不要规避批评,不要做欲盖弥彰的事情
刘文嘉认为,赞美不一定是引导,批评也不见得就是添乱。评论本来大部分就是批评性的,是对政府的监督,是对当下热点的评析。建设性的意见也是从批评中得到的,而且对促进社会进步是有效果的。莫名其妙的赞美反而可能被符号化,因此,主流媒体不用害怕批判性的文章,要敢于做这类文章。
(二)在评论的展现形式上力求丰富、多样,以适应新时期网民的阅读体验
前面已经讲过,网民中80后、90后占据大多数。过去干巴巴、纯文字的评论文章已经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除了要在标题、内容上力求新颖、接地气之外,还要在表现形式上下功夫。
比如结合时事生产图解式的新闻评论,或者快评产品等。其中,图解式评论是将一篇评论的内容用类似于图解的方式具象化,用更加直接、美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便于网友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评论文章想要表达的观点;快评可以对当天发生的各类社会时事新闻进行小盘点,每天推出一期,每期囊括五六个热点新闻。用图片和简单的文字描述还原新闻事件,并在下面用诙谐的表达方式对新闻事件进行短评,让网友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当天新闻热点的同时,还能获得新颖有趣的新闻解读;也可以对近期发生的某一类新闻话题进行集纳式盘点评论,用图片和文字还原每篇新闻,并对单个事件配上口语化诙谐的文字短评,最后再对此类话题、社会现象进行深入评析,让网友不再仅仅是看热闹,还能看出门道。
此外,还可以尝试推出多媒体化的网络评论,将评论视频化、音频化,给网友带来全方位的阅读体验。
(三)增强传播力,最大限度地传播主流媒体的声音
当今,互联网已成为各方争夺话语权的“主战场”,以及人们现代生活中的一个“最大变量”。当前我国网民将近6亿人,手机网民4.6亿人,其中微博用户达3亿人,比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总人口数还多。在人人都是“发言人”、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高度发达时代,网络评论也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局面。只有加大评论稿件的多渠道传播,特别是用活用好“两微一端”,才能让网络评论不至于迅速被纷繁复杂的各种网络舆论声音湮没,稿件有了传播力才会有影响力。
在这方面,商业网站凭借雄厚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往往走在主流媒体的前面。笔者采访过新浪专栏负责人、新浪博客副主编董明以及凤凰网资讯中心副总监、评论主编高明勇。无论是新浪专栏还是凤凰评论,都开辟了“两微一端”发布渠道,还开发了各自栏目的手机版。
而光明日报评论部目前还没有移动端的发布渠道,刘文嘉对此解释说,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所有的内容都是要重新生产的,不能将在报纸上发布的稿件直接照搬到手机端上,这既是从稿件内容上的考虑,也是时效上的考虑。而如果为移动端量身打造评论文章,需要牵扯评论部不少精力,目前来看比较困难。另外,她认为,目前的评论公号领域已经饱和,不少公号处于僵尸状态,与其现在盲目上马,还不如再观望一下。
參考文献:
[1]周辉.网络新闻评论的舆论特征与导向[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9).
收稿日期:2020-3-11
作者简介:唐华(1983—),男,江苏昆山人,助理级,本科,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国际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