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开展大肠癌伺机筛查的效果分析
2020-10-12张周炎李继朋
张周炎 李继朋
【摘要】 目的 分析開展大肠癌伺机筛查的效果, 旨在及早发现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方法 选取589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大肠癌筛查危险因素评估问卷结合粪便潜血试验(FOBT)对其开展伺机性筛查, 初筛阳性患者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初筛阳性高危患者分布情况、肠镜检出情况。结果 589例患者中, 通过问卷评估及FOBT检验共计筛选出84例阳性高危患者。其中男性初筛阳性高危检出率18.3%(44/240)高于女性的11.5%(40/34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文化程度的初筛阳性高危检出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4例高危患者中, 接受结肠镜检查45例, 肠镜顺应性53.6%, 共检出36例病变患者, 其中大肠癌3例, 腺瘤或息肉24例, 慢性炎症及其他9例, 病变检出率为80.0%(36/45)。男性病变检出率高于女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病变检出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大肠癌伺机筛查能有效筛查出大肠癌高危患者, 提高大肠癌早诊率, 对开展大肠癌防治工作意义重大。
【关键词】 大肠癌;癌前病变;伺机性筛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6.076
大肠癌又称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 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常见恶性肿瘤, 在我国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排第3位, 死亡率排第5位[1], 该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大肠癌绝大部分是由结肠息肉进展而来, 从息肉进展到大肠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 有较为明确的癌前病变窗口期, 早期筛查是遏制大肠癌高发的有效措施之一, 定期开展大肠癌筛查可有效降低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2]。2015年广州市把大肠癌重点人群筛查纳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予以开展推进, 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大肠癌筛查工作[3]。本研究对广州市某社区就诊的589例患者进行大肠癌伺机性筛查,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6月~2019年6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符合要求的589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50~74岁;②自愿接受问卷调查;③同意接受FOBT检查。排除标准:①有肠镜检查禁忌证;②已明确大肠癌病史者;③存在精神病史者。
1. 2 方法
1. 2. 1 问卷调查初筛 由经过培训合格的社区医生在患者就诊时根据实际情况向符合要求的患者告知伺机筛查的目的、意义以及参加筛查的获益和可能的风险, 签署《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知情同意书》, 并对患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评估,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及危险因素评估两部分。
1. 2. 2 开展FOBT 完成调查问卷评估的患者, 按要求采集粪便样本进行两次FOBT。
1. 2. 3 高危患者判定标准 两次FOBT中有1次阳性即为FOBT阳性。符合以下任意1项者为危险度评估阳性:①个人癌症史;②个人肠息肉史;③一级亲属患大肠癌史;④具有以下两项及以上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或血便史、不良生活事件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史。
1. 2. 4 肠镜检查 对经过初筛阳性的高危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 告知肠镜检查的必要性和检查注意事项, 进一步动员指导其进行肠镜检查。
1. 3 观察指标 分析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初筛阳性高危患者分布情况、肠镜检出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基本情况 本次大肠癌伺机筛查589例患者, 其中男性240例, 女性349例;平均年龄(61.10±6.24)岁, 年龄65~69岁151例(25.6%);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 占95.2%(561/589);文化程度以小学为主, 占59.1%(348/589);医疗保险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主, 占80.8%(476/589)。不同性别大肠癌患者高危因素分布不同, 其中男性筛查高危因素以粪便潜血阳性为主, 女性筛查高危因素以慢性便秘为主。
2. 2 初筛阳性高危患者分布情况 589例患者中, 通过问卷评估及FOBT检验共计筛选出84例阳性高危患者。其中男性初筛阳性高危检出率18.3%(44/240)高于女性的11.5%(40/34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文化程度的初筛阳性高危检出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3 肠镜检出情况 84例高危患者中, 接受结肠镜检查45例, 肠镜顺应性53.6%, 共检出36例病变患者, 其中大肠癌3例, 腺瘤或息肉24例, 慢性炎症及其他9例, 病变检出率为80.0%(36/45)。男性病变检出率高于女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病变检出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我国对大肠癌使用的筛查模式主要分为自然人群筛查和伺机性筛查, 其中伺机性筛查也称个体筛查, 是医疗机构根据筛查人群的个体情况面向就诊者或体检者而选择的筛查方式, 目的在于早期检出结直肠癌(包括癌前病变), 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效果。伺机性筛查采用问卷调查评估与FOBT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初筛, 方法实用、简便、可操作性强, 适用于人口基数较大的发展中国家[4], 目前已成为大肠癌推荐采用的筛查模式之一, 相比于其他筛查模式, 伺机性筛查在结直肠癌的筛查和处理中更具有成本效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