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2020-10-12王本仁

科学咨询 2020年42期
关键词:预学课堂练习习题

王本仁

(广元外国语学校 四川广元 628017)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有所收获,并得到发展。我所在的学校进行“学、议、练、悟”四步教学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形成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练”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练习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在练习中独立运用知识,拓宽思维,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精心设计合理的练习,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以主动探索的状态进行学习,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一、设计具有趣味性的课前预学练习

所谓课前预学是指上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自学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新知识。课前预学的有效性需要设计“课前预学题单”,让预学不能仅仅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该结合练习实践进行。我们学校与“洋葱数学”合作,有很好的预学视频,如果老师能根据预学内容,提前设计好预学练习题目,让学生带着习题去预学,带着问题去预学,就能为学生指明预学的方向,才能有好的预学效果。课前预学练习的设计应以“四基”目标设计,既要体现基础性,还要具有趣味性,既可以是以题目形式呈现,也可以以开放性的问题呈现,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前预学。具有基础性与趣味性的练习,具有开放性的问题,都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寓练于乐,练中生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预学的有效性,达到预学的目的。

二、设计具有典型性的课堂练习

数学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内化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能的重要环节,课堂练习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有效途径。因此只有精心设计练习,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才能保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之前要了解到学生的差异性,设计的练习题目,既要有基础性训练,也要有提升性练习,还要有挑战性训练,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紧扣教学内容,既要体现知识的单一化,还要体现知识综合性,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熟练掌握当堂课所学习的知识,提高解题技能,唤起知识的记忆,从而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信心,使每个学生成为知识实践的成功者。课堂练习的设计题目在于“精”而不在于“多”,要注意“量”的把握。

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要根据所学内容的典型例题进行变式,以便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做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的设计时,要加强信息沟通,精选习题,设计的习题要符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我给学生设计的练习题目中有这样两个题目:1.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分别是3、4,求斜边的长度。2.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的长度分别是3、4,求第三边的长度。第一题很基础,是知识点的直接应用,第二题增加难度,体现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三、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差异性的课后练习

课后习题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合理设计课后习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课后习题的设计也需要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分析。

课后习题既要巩固基础性知识,也进行重难点知识的练习,还要有综合知识的应用。通俗地讲,基础性知识是保底,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这一课程标准要求,综合性是提升,让实力的优等生可以进一步的发展。典型性的习题,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学生都会做、了解用什么知识点解题。譬如:在讲解二次根式的综合运算一课的课后习题中,教师设计练习题目要紧扣“综合”两个字,既要重点练习本章节二次根式的运算,还要涉及指数(特别是负指数、零指数)运算、幂运算、绝对值运算和乘法公式运算。提高练习的题目要体现出当前热点的阅读理解运算与自定义运算,既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又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后习题要具有启发性,启发性的习题是指多知识点联合并用,需要层层深入的练习题。这些题目的特点是综合、灵活、开放。这种题型具有启发性,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通过知识点的变换使用,尽力创设问题的情境,拓展探索空间,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交流碰撞,一起寻找解题的钥匙。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课后练习中,我给了这样的练习作业:

在直线ABC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和△BCE,链接AE和CD。证明:

(1)△ABE≌△DBC

(2)AE=DC

(3)AE与DC的夹角为60。

(4)△AGB≌△DFB

(5)△EGB≌△CFB

(6)BH平分∠AHC

(7)GF∥AC

一个题目,七个小问题,由基础向深难度层层递进,既有三角形全等判定知识的单独应用,又有在初中所学习的几何知识的综合应用。既能巩固当堂课所学习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总之,“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练习题目的设计,要全面把握,扎实基础;要突破重难点,启发学生思维;要关注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无论是何形式的练习,要以能够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的基础进行。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利用更加适合学生的练习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猜你喜欢

预学课堂练习习题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思路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学
有效预学,实现高效课堂
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