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中药资源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2020-10-12

科学咨询 2020年42期
关键词:药材教学效果中药

赵 权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药学院 吉林 132109)

教学方法改革在高校已经倡导和推行了多年,在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许多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已经常为教师所用,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课程是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载体、手段和途径,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核心及实质的环节[1]。根据国家对中药领域人才的需求,以创新能力为导向,优化重组“中药资源学”课程内容,重点突出以“能力培养”为主,同时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为培养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实用型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借鉴。

一、课程内容由知识体系向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转换。

本课程理论学时48 学时,对原来的十一章内容进行了融合,优化了八个系统知识方向,每个系统知识设置目标知识点,融合知识目标,归纳能力目标,突出能力培养。中药资源学理论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清单见表1。

表1 中药资源学理论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清单

中药资源调查1.中药资源的调查方法2.中药资源的调查内容1.了解中药资源分布环境特点,学会科学设计中药资源调查线路2.掌握中药资源调查取样的原则及方法1.学会利用植物检索表进行分类查询2.掌握样方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样方面积的设计及种类统计3.学会利用单株法、投影面积法进行中药储量的计算4.能够对中药资源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我国道地药材资源1.道地药材的概念2.道地药材的成因3.道地药材研究方法4.我国道地药材的分区及代表性道地药材1.理解道地药材的概念内涵和特点2.影响道地药材形成的因素3.现代科学技术研究道地药材的具体方法4.重点掌握我国道地药材的分区原则及代表性的道地药材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1.中药资源保护现状2.中药资源保护途径和方法3.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保护1.明确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与中药资源的相关关系2.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离体保护的具体方法和措施3.中药资源物种濒危程度的评价和等级划分原则中药资源开发1.中药资源开发层次2.中药资源产品开发3.中药资源开发思路1.了解中药资源开发一级、二级、三级开发的差异2.掌握中药资源产品开发的方向3.培养学生具备明确的中药资源开发思路中药资源的评价1.中药资源品质评价2.中药资源效益评价3.中药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评价1.中药资源品质评价的方法和技术2.了解中药资源品质与生态环境相关性评价的研究方法3.明确中药资源生态学效益评价的指标和方法4.掌握中药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的生物学基础

二、教学方法由“教师、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向“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的角色互换

角色互换教学法就是通过“教”与“学”的角色互换,让学生居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在教学内容不断完善的同时,教学手段及实施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方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SCL)在欧洲已经推广和应用,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中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把学生看作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反思能力[2]。

(一)教学主体“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大多数学生习惯于“注入式”教学,由教师填充知识,跟着教师思维走。在教学过程中角色互换需要一定的过程,教师首先着力转变学生观念[3-4]。本轮课改每节课教师讲授二十五分钟,学生小组讨论和汇报二十分钟,这个过程教师的职责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通过主体转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角色互换

传统课堂教学更注重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而弱化了学生学习过程,大学教育需要基于对学习内涵的新认知,将学生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以引发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由“教学过程”向“学习过程”的转换能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品质。通过讲授与“学习通”相互结合的新的教学方式,根据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清单,学习小组进行课前预习,明确每节课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每节课安排二十分钟时间采取小组汇报的方式进行,课后通过“学习通”的方式个人进行汇报及作业上交,课堂与课后学习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以引发学生学习为目的,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交互融合,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能动性得到极大提高。

(三)“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的角色互换

教学效果的评价主体是教师,主要由学校督导组、二级学院教学检查组共同完成,主要针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语言表达、课堂组织、知识水平等进行评判,最终体现出来的是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而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完全成正比。本轮课改革的突破口就是注重对学习效果的评判,学生对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判断每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教师根据小组汇报、学生“学习通”答题反馈信息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考核方式采取“分阶段、多形式”并举的考评方法

“中药资源学”课程改革进行了多年,成绩考核经历了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课程论文等形式,通过课改主要采取期初、期中、期末的分段式进行,考核形式多样化。

(一)分段式考核

通过期初、其中、期末的分段式考核,便于督促学生学习,同时根据综合成绩便于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改正。期初考核安排在第6 周进行,其中考核安排在第12 周进行,期末考核安排在第18 周进行,三个阶段的平均成绩为期末成绩,取消期末闭卷考试。

(二)多形式考核

1.学生综合能力考核

采用小组多媒体汇报形式,汇报内容为每个知识目标下的能力目标观测点,每个成员要汇报自己在此次汇报中多媒体制作、任务分工、语言表达等,分数占每个阶段考核成绩的20%。

2.学习效果考核

定期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促进作用,采用课堂随机小考的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对能力目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分数占每个阶段考核成绩的80%。

实践表明,通过角色转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了自主性、积极性[5-6]。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他们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课程改革,对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均有一定的帮助,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风,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药材教学效果中药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零食”怎么吃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