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高等教育差异根源浅析

2020-10-12姚骏屏

科学咨询 2020年42期
关键词: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专业

姚骏屏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重庆 400052)

一、背景

2019 年9 月到11 月,我校骨干教师团队赴美国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访问学习,从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学习调研。我们切身体会到虽然中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及教育理念很多都来源于西方,比如双元制、现代学徒制等,但中美在教学目标、教学管理、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均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性,使得完全照搬成为无法完成的任务。而这样的差异性来源于文化差异: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之间的差异。

二、什么是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这里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collectivism vs. individualism), 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自私自利行为与关心集体行为的对立,而是一种文化传统上的差异。简言之,集体主义认为群体是社会的单元,是价值标准的根基,社会是由群体组成的,个人只是群体的一部分,个人必须服从群体的利益。与之相对的,个人主义认为个人才是社会的单元,是价值标准评判单位。当然,个人主义不等同于我们谴责的自私自利,它体现的是独到的思想见解和与众不同的个性,是个人意志的表现。正如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所说:“个人主义是一种成熟的冷静的情感,这种情感促使社会中的每个成员与他人分割开。”

相对的,“集体”的概念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之中,融入每个中国人的灵魂之中。集体主义来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中人的价值分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只有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上才能体现自我价值。群体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成为普世承认的观点。孟子曾经说过:“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其含义就是如果从上而下每个人都为自己去争夺利益的话,国家就要完了。故而,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将舍私利求大义作为一种美好的品格进行社会人格塑造。集体主义让人随时背负着对国家、对集体、对家庭的责任感,社会更加有凝聚力,国家机器具有更高效的动员力。但相对的,每个人都无法真正实现独立,比如在中国有着“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说法,意思是每个人要相互依赖才能生活得更好。但如美国前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说过的一句话:“依赖他人一定会带来低三下四的恭顺和唯利是图的小人行为,并会扼杀美德的萌芽,为野心的塑造准备适用的工具”。美国人民的这种追求个人独立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更多地激发了个人的潜质,每个人身上对于别人、对于社会的责任相应减少,生活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变得更有自主性。但同样的,当一个人的独立与个人主义发展到极致的时候,就不免带来国家凝聚力不强,犯罪率升高等负面影响。一个人对于社会的联系变少,一个极端的例子,自己就是他所谓的整个社会,当执念深重,很容易就越过道德的界限,甚至是触犯法律,因为他缺乏社会负责担当。

三、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导致的中美高等教育差异

在教学目标上,中国采用更符合集体主义的社会本位教育观,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立。因此中国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为谁教”的问题,这里的谁即是指国家和社会,也就是需要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其目标明确就是为用人市场服务。在这种目标的驱动下,学生学习的目的必然是想获得一份好的工作,学校做人才培养方案前必须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人才市场需求调研。而美国高等教育是基于个人本位论基础上的,以个人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正如美国教育家帕克所说:“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因此在美国高等教育中重点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好的大学如UC 伯克利、斯坦福、哈佛、耶鲁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思维、领袖能力。不过,这种针对思维的教育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就是无论教授者如何高明,但除非本人有愿望,否则是不可能学会思考的。总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喜欢学会思考,但是愿意做具体事的人,为此美国开设了诸如旧金山城市学院、社区学院等教给学习者各种工作技能,此时就不能完全脱离社会需要,故而在个人本位上结合社会本位形成了“能力本位”教育观——教学目标围绕个人的能力养成。因此,美国社会是由一批善于思考的人,带领更大的一批愿意做事的人,养了一小批什么都不愿意做,也没有能力做事的人(社会福利供养),一体构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在学校管理上,由于集体主义的影响,中国的高等学校不光是一个教育与学术机构,也是一个保持社会稳定的核心构件,需要对学生身心健康、安全、社会影响、就业等全面负责。由于其复杂的社会功能使得教育无法在中国实现如美国一样的产业化。同时,学生处、学生科、辅导员这样的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进行管理的机构人员设置应运而生。该机构人员众多,他们是中国高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在美国,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的国家名片。由于个人主义推崇的独立性,美国高校的职能也是相对独立的。同时由于受个人主义影响,学校作为教育服务机构,学生作为个体与学校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学生的个人行为不需要学校过多关注与担责,可以专注于学校的主要功能:教学与科研。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中美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作为个人主义的驱动,美国学分制已经成为普遍的教学制度,可以由学生自主选修课程,课程专业间的跨度可以很大,同时学生中途换专业的现象也十分普遍。故而,美国的专业课程间的独立性非常大,课程前后关系并不突出,通过了解,美国的教师更愿意将专业理论课程放在前面进行授课,为的是让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更快地通过课程的筛选进行淘汰。如图1 所示,2004 年以来的公开数据表明,旧金山州立大学毕业生人数与新生入学人数每年均保持在20%左右,也就是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能够从该专业毕业。

图1 旧金山州立大学土木专业入学人数与毕业人数

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大学生更换专业十分频繁,每个人获得学位之前大约会更换5 次专业。而中国,教育并没有产业化,不可能允许学生自由调换专业而过多地占用教学资源,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只有两种选择,继续专业的学习或者离开学校。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地喜欢上这个专业,中国的课程体系是由浅入深地进行设置,前后级关系十分明显,同时会对一些专业课程进行分解,将简单的、直观的内容抽取作为一门基础课程,目的还是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比如HTML5 这门课程,在旧金山州立大学的课程设置里它是计算机类的一门排在后面的专业课,因为它涉及程序设计等前序知识。但在国内,HTML5 中的HTML 由于其直观性,通常会成为计算机类专业的前序基础课程,而其包含的JavaScript 程序设计会被剥离出来,放到程序课程之后[1-4]。

四、结束语

中美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其根源在于两国基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文化的显著差异。这样的差异性不是简单地改一下教法,改一下课程就能趋同的,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我们无法评说哪个更加优秀,它们是长在东西方土地上的不同的两朵同样炫目的花,因此求同存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专业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论中国语境下集体主义的教育意蕴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集体主义教育:从个体出发建构共同体
反对个人主义做合格共产党员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
个人主义能不能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