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农村初中升旗仪式主题教育效果的策略

2020-10-09周建东施根法

关键词:主题教育农村初中德育

周建东 施根法

摘 要:仪式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方式,也是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每周一清晨,伴随着嘹亮的国歌,学校都会举行庄严而神圣的升旗仪式,这不仅是学校文化的传承,更是学校面向全体师生,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学校升旗仪式在实践过程中常常被套路化、模式化、形式化,变得缺乏吸引力。如何能够在形式上吸引人、在内容上教育人?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升旗仪式。

关键词:农村初中;升旗仪式;德育;主题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5-103-1

升旗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德育课堂模式。初中学校升旗活动课程化实施是强化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建设校本课程、提升办学水平、丰富学校内涵的迫切需要。学校通过对升旗活动理论基础、本质特性、运作模式等分析研究,有利于人们认识和关注升旗活动,确立升旗活动在德育中的课程地位,从而更好地推动升旗活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一、初中学校开展升旗仪式主题教育的意义

探究升旗活动的起源和发展,比较国内外升旗活动的异同,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廓清升旗活动的概念和内涵,对于延伸德育课程内涵、推动德育校本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探究丰富升旗活动的有效形式,有利于突破形式主义的窠臼,提升升旗仪式的颜值和品质,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使仪式教育的功能得以真正体现,从而理性地思考升旗活动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

1.可以更充分地促进学生品格提升。利用升旗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落实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对学生开展品格教育的重要抓手。

2.可以更全面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每周一次的升旗活动,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殊的仪式以它独有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生活教育等方面意义重大,对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3.可以更有力地提升教师德育管理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升旗活动是学校建设校本课程、提升办学水平、丰富学校内涵的迫切需要。通过升旗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使广大教师真正认识、理解和重视升旗活动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投身于开发和管理德育课程活动。

4.可以更有效地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升旗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德育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学风,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风,也有利于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进步,德育品牌的打造和学校内涵的提升。

二、农村初中学校升旗仪式主题教育的现状

目前农村初中的升旗活动(主要指各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大多存在模式化、形式化的倾向,一般都是让领导讲话或者让老师发言,很少有机会看到学生成为活动主角,难以让学生产生融入感、参与感。学生在升旗活动中受教育的效果似乎并不理想,一些学生在参加集体晨会时常常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在底下窃窃私语,总觉得台上讲话的人和事跟自己关系不大。周而复始的“雷同剧本”,让大家对德育集体晨会产生了“审美疲劳”,庄严的德育活动也就渐渐弱化了其神圣的功能。因此,如何重新焕发升旗活动的生机与活力,让升旗活动更富有意义,让升旗活动的教育效果更为显著,就成为广大学校德育工作者殛待考虑的现实问题。

三、提升农村初中学校升旗仪式主题教育效果的主要策略

1.提升活动的立意。

对组织开展的仪式教育赋予更高的意义,更丰富的思想。如:结合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九大精神等,赋予仪式教育更高的内涵、更高的境界。

2.拓展活动的平台。

除了结合学校内部的升旗仪式,还可以借助镇、区、市等一些重要场合,同时邀请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参与到仪式教育中来。如:整合吴江本地资源,将学生成长仪式或成人仪式到国学教育基地——“七都镇老太庙”或“太湖大学堂”中进行,再如:将学生的成长仪式作为某一个大型活动开幕式的一部分来开展等。

3.扩大活动的受众。

让仪式教育活动更贴近学生实际,更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更注重活动的实际效果,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强烈的共鸣,例如:可以邀请学生家长或者其他有影响力的人士出席学生的入学仪式教育活动,提升仪式教育的层次。

4.更新宣传的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共青团也要善于借助广播、电视和微信、微博等新旧媒体对仪式教育进行宣传报道,甚至是全程图文或视频直播,扩大仪式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5.吸引学生的参与。

一方面,可以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参与到仪式教育中来,如入团仪式可以在全校师生见证下开展,不仅让团员接受教育和洗礼,而且还能通过入团仪式来吸引一些非团员学生来了解共青团、向往共青团。另一方面,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仪式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来,而不是只作为仪式教育的看客,通过仪式教育中具体活动的制定,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6.创新过程的设计。

仪式教育过程要避免仪式教育平淡枯燥和形式化,设计和策划要更加精细化、专业化。活动组织者要周密思考、统筹安排,确保仪式教育顺利、圆满开展,确保仪式教育高水准的实施,力争让活动在学生生命中的留下深刻印象,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之,农村初中不能照搬照抄城市中学的升旗仪式模式,农村初中应该结合学校自身学生及家长特点、乡村特色、教育现状等实际情况,善于整合利用有效资源和环境,因地制宜,努力创立适合农村初中特色的升旗仪式模式。

[参考文献]

[1]毕庆东,葛秀娟.浅谈升旗教育[J].新课程教育研究,2014(09).

[2]朱彤.提高升旗活动实效三法[J].教书育人,2018(29).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七都中学,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主题教育农村初中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增进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实效性之应然选择研究
“中国梦”哲学逻辑视域下高校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研究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幼儿园主题教育背景下的环境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