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哲学逻辑视域下高校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2016-12-01李冬淑李惠阳

法制与社会 2016年32期
关键词:主题教育中国梦实践

李冬淑 李惠阳

摘 要 中国梦体现了理想与现实辩证统一、个体与整体辩证统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哲学逻辑,本文在中国梦哲学逻辑视域下探索“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以工匠精神,打造主题教育活动品牌;差异性精神需求,阐述中国声音、中国特色;生活化、时代化,策划主体化、参与化的活动。

关键词 中国梦 哲学逻辑 主题教育 理论 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高校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A13 671S)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冬淑,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李惠阳,福建省未成年犯管教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257

中国梦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分析中国梦的哲学逻辑,对于指导高校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高校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在中国梦哲学逻辑视域下探索高校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理论和实践。

一、“中国梦”的哲学逻辑

(一)“理想与现实”辩证统一

中国梦诠释了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既体现了可实现的宏伟目标,又基于中国目前的国情提出具体的目标。“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13亿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是中国人共同的夙愿。“中国梦”高于现实,是之不懈奋斗可实现的目标,同时是基于中国实际情况和基本国情提出来的。

(二)“个体与整体”的辩证统一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的幸福”。中国梦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组成的“命运共同体”,是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的辩证统一,中国梦既是“宏大叙事”的国家梦,也是“具体而微”的个人梦,国家繁荣昌盛了,个人的美好梦想也会得到实现。

(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辩证统一

中国梦的实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认识和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实现中国梦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当前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过程中面临着巨大风险和挑战,实现中国梦就是不断解决这些矛盾过程。实现“中国梦”就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分析个体特殊性。关注不同群体的利益和诉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清楚当前中国主要矛盾,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民生问题。

二、中国梦哲学逻辑对高校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的理论思考

(一)高校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现状

自2013年2月23日团中央印发《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教党﹝2013)2号),部署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以来,各高校掀起了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高潮。各高校在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也存在不少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国梦的崇高理想与学生个人现实梦想脱离开来:

高校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开展活动没有很好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学生实际现实梦想结合起来。有些活动过于强调国家梦想和民族梦想,让学生觉得和之前政治理论活动一样,学生自然而然表现出厌烦情绪,然后消极对待,借故逃避这些活动。而有些活动为了迎合学生的个人需求,一味讨好学生,失去了中国梦的教育意义。

2. 一刀切,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笔者查看了各大高校校园网,大部分高校能够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策划方案,开展轰轰烈烈主题教育活动,但是每个高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几乎都一样,大都包括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之类的活动。没有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现实需求和精神诉求开展活动,往往所有活动一拥而上,学生也比较盲目,学生参加此类活动表现出很强功利性和实用主义,很多学生参加此类活动仅仅只是为了挣取德育分。很多高校活动没有持续化,中国梦热度一过,就像过眼云烟,什么都没有留下,至今很难找到和中国梦相关活动,学生到底接受了多少更不得而知了。

3. 忽视学生需求,忽视以“学生为中心”:

各大高校策划“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其核心思想是加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活动载体选择和活动设计上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全面自由发展”,更多是以活动为中心,为了活动而活动。没有摆脱以往说教式、 英雄式、 沉重式的教育,没能感染到学生,以及可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与所生活的实际情况有所思考和启发,没办法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中国梦的哲学逻辑对高校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的影响

1.崇高理想与个人理想结合:

中国梦诠释了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她为缺少宏伟目标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振奋人心的理想,同时又为大家提供了可实现的现实梦想。90后大学生一部分人存在理想信念的缺失现象,他们缺乏梦想、缺乏追求、缺乏崇高理想、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他们没有经历战争苦难,文化大革命浩劫,也没有经历物质需求极度匮乏的所带来的焦虑,他们向往“小而确幸”的自我满足,向往小小的物质满足。高校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要注意把中国梦的崇高理想和学生现实理想结合起来,中国梦把崇高的政治理想,转化为通俗化的梦想,转化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传播的平民化语言,把个人梦想和国家、民族梦想结合起来,把个人梦想和时代需求结合起来。

2.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平衡:

中国梦所体现的个体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高校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一方面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同时不能忽视学生个体的存在,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统一于社会发展之中。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人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作为社会成员一员的大学生,他们的价值观也受到社会影响,向多元化、功利化及个体化倾向,他们不再认为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为了集体活动牺牲个人时间和需求,个人主义高度膨胀。这就要求高校组织和实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同时要切合学生的个体需求,比如转化为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这样的体现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一定要注意过度强调集体主义价值观,成为无效活动,学生为了参加活动而参加。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满足学生利益诉求:

中国梦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需要分析个体的不同利益诉求。高校设计“我的中国梦”主体教育活动要了解学生多元价值观和利益诉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吸纳学生共同参与主题教育活动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以主人翁身份参加活动。高校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要分析学生普遍性的利益需求,分析他们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需求。把中国梦与学生的学业梦、职场梦”、发展梦、成才梦等具体梦想结合起来,满足各个层次、各个年级学生的现实需求和精神诉求。

三、高校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实践探索

(一)以工匠精神,打造主题教育活动品牌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持久性工作,“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想要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要求组织者要沉下心来,以工匠精神,打造主题教育活动品牌,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焕发生机。可以借鉴《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这部每集投资50万、拍摄4个月的小成本制作,网络播出后点击量破百万。“该片受到关注的原因,是凝结在器物上的一代又一代匠人的匠心,也就是‘工匠精神”。他迎合了90后学生趣味性、实用性、互动性的消费需求,很好地把历史性、知识性、艺术性与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需求结合起来。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够以“工匠精神”,真正沉下心来,认真研究90学生的需求,策划学生喜欢趣味性、实用性、互动性的品牌活动,并长期坚持下来,肯定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差异性精神需求,阐述中国声音、中国特色

现在对90后大学生有一个固化印象就是他们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爱国之心,实际上是我们的活动没有传递情感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与所生活的社会有所思考和启发。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一部让韩国总统朴槿惠评价为“对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起到了积极作用”的电视剧——《太阳的后裔》,这部爱国强军的主旋律的电视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爱奇艺副总裁陈宏嘉透露,“在这超25亿的播放成绩当中,77%以上用户是移动族群,90%以上为90后年轻粉丝”。他塑造了有血有肉、性格立体、富有青春朝气的人物榜样来吸引观众,在平凡职业中以贯以坚定的职业信仰,并赋予偶像以荣誉、忠诚、责任、信任,由此来传递现代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80后,同时又是一线辅导员,笔者也认真观看了该剧,这部电视剧传达的正能量远比任何说教来的深入人心。其实真正的爱国情怀是从我们身边做起,忠于自己的国家,坚持自己的职业信仰,遵守职业道德,在平凡中为祖国努力,而不是我们所司空见惯的说教式、英雄式、沉重式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生活化、时代化,策划主体化、参与化的活动

90后年轻一代是在轻松环境中长大,他们心态逗比,语言幽默,思维跳跃。对于他们来说青春,网游、创业、时尚等这些极具时代感元素更能切合他们的生活,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高校策划“我的中国梦”主题活动不妨交给学生,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策划主体化,参与化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国产电视剧《微微一笑很倾城》把对青少年利弊参半的影响的网络游戏以主流媒体形式呈现出来,短短几个月时间优酷网播放量已经超过100多亿,国家层面都已经转变工作方式,何况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

相信如果所有教育工作者转变思路,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研究学生成才发展规律,具体分析学生个性化需求,设计活动能够赋有时代感元素。高校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一定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张朋、王忠桥.“中国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解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10).

[2]韩小军.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梦.考试周刊.2014(31).

[3]刘晓杰. “中国梦”的哲学意蕴、现实意义与当下诉求.理论观察.2016(4).

[4]孙祥、林雪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梦”和谐共建研究.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猜你喜欢

主题教育中国梦实践
增进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实效性之应然选择研究
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