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讨

2020-10-09张建辉郭新富杨虎阜倪显冠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6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中小学传承

张建辉 郭新富 杨虎阜 倪显冠

【摘要】中华民族经历了上下五千年发展进程,在历史长河中涤荡着诸多优秀传统文化。其中部分传统文化被收编到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可以看出,中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思想道德的使命,还承载着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计划、有目标的渗透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爱国情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中小学   语文课程   传统文化   传承   发展

引言

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中小学生作为中华民族未来接班人,需要从小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正确思想认知。语文学科作为中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其中涉及到诸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效仿和实践。而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感知传统文化、领域传统文化,从而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在语文思辨讨论中传承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涉及内容较为广泛,从诸子百家到宗教哲学、从传统节日到地域文化。将其全部渗透给学生实数天方夜谭。与此同时,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并非所有内容都是精华,其中也存在封建迷信等糟粕之处。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争议性较强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使学生能够在提高辩证思维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好坏进行合理判断。从而使学生提高思想认知,并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例如:在语文《论语十则》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仁、义、礼、智、信”教学信息设置辩证讨论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该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善良、谦虚、有礼、孝顺的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延伸中华文化教学内容。如设置辩证主体“如何才算孝敬父母?”并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分析。部分学生认为,听父母话、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就是孝敬父母。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父母的言论并非完全正确,孩子也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认识。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进行深入分析。并告知学生,虽然父母生活经验丰富,但是对待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并非完全正确,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与父母出现分歧,孩子并非要一味听从父母建议,而是要维护自己的观点,并与父母进行友好沟通,从而对问题进行正确判断,不能一味听从父母。

二、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内容只能说是冰山一角。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突破教材限制,充分利用先进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能够在掌握语文知识点同时能够汲取传统文化净化之处。

例如: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诸多歌颂友情,赞美爱情、赞扬亲情的古诗词。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古诗是诗人李白听闻好友王昌龄不行遭遇后有感而发,主要是对王昌龄遭遇的同情和关怀,通过欣赏古诗,能够感受到李白与王昌龄浓厚的友谊。纵观古诗词遗留篇章,其中不乏赞美友情的佳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延伸教学内容,为学生搜集更多歌颂友情的作品。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也可以为学生讲述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学生通过欣赏课外佳作过程中,既能够拓宽视野,又能够了解传统文化中友情的高洁和长远,从而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友好待人,学会珍惜友谊。

三、利用识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刚接触正规教育起始阶段。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白,文字本身就是一种传统文化组成部分。所以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识字教学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使学生在感受文字魅力的同时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中华民族文字的起源是象形文字,教师可以从文字形状入手展开教学。

例如:在“孝”字教学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文字的概念和意义,这个字的意思是孝顺、孝敬,指子女需要尽心侍奉父母。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字进行拆分。“孝”的上半部分是一个不完整的“老”字,其寓意是老人,而下半部分是“子”,其寓意是子女。教师可以通过拆分后的文字展开教学,子女小时候,需要父母为其遮风挡雨,因此“子”在下。而父母老后,需要子女作为“支撑”,所以才有了“孝”。可以看出,父母与子女是不可分割的,而孝道就是,子女长大后,要向父母为其遮风挡雨一样将爱回馈给父母。通過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积累文字,还能够学会做人的道理,可谓一举两得。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不仅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和文学素养的使命,还承担着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任。因此,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学生成长道路中,使学生能够从小感知传统文化、领悟传统文化,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个世界观,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本文从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在语文思辨中融入传统文化以及利用识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在中小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

【该文系阜南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系列论文之一,课题立项号FNJG16005】

【参考文献】

[1]李义龙.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J].甘肃教育,2018,616(20):102.

[2]郑治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方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6):252-252.

[3]曹洋.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9,681(25):108-109.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中小学传承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