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教学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
2020-10-09字亚萍
字亚萍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模块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提出将模块教学法应用到《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通过实践表明,模块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果好,是现阶段中职学校提升会计电算化教学质效的重要选择。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模块教学法
《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通常开设在学生掌握了一定会计基础之后,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知识及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使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的能力,同时为后续《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分析
(一)现阶段的中职生普遍基础知识不扎實,学习主动性不强,但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容易产生好奇感,喜欢实训课及有声有色的教学方式。
(二)教师教学方式落后。《会计电算化》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统一演示讲授后,学生按部就班跟着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效率低下,且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也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上机实操效果不佳。每个授课班级平均40-50人,且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上机实操进度不一致,教师难以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指导,实操效果不理想。
二、模块教学法的内涵
模块教学法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模块,是围绕特定主体或内容的教学活动的组合,是一个可检测、具有限定内容的教学单元。模块化教学围绕着一个个模块展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起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
三、模块教学法的主要特色
(一)可操作性强。模块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结构、层次、联系等将教材内容划分为几个模块进行教学。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块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及任务,并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组织教学,可操作性强。
(二)分模块教学,使知识层次更加清晰,可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同时能将相关性的知识模块串联起来并整合成系统性的知识。一方面,减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负担,对学生而言,较小的、灵活的、彼此相互联系的模块比起内容庞大的专业课程来说,更容易掌握应用;另一方面,将模块知识以结构化的形式整合进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可使学生更为系统、完善的掌握知识体系。
(三)模块化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模块化教学通过设定特定的教学目标及任务,可针对学生某一方面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在完成一个模块任务之后,就能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四)尊重学生差异化的教育需求。针对中职生参差不齐的学习能力及基础,模块教学法下,教师可将学生分组,灵活安排教学进度,组织个性化的学习进程。同时,从教学方法的层面来看,模块化教学形式更丰富。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及各模块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技巧。
四、模块教学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一)模块教学法对学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小组要进行合理的分配;(二)模块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教师需灵活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五、模块教学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
(一)对教学模块进行合理划分
根据《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及特点,可将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七个模块: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系统管理、总账系统初始化设置、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及会计报表编制。
(二)设置明确的模块教学目标及任务
(三)将学生分组,开展合作式学习
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合理分组,每组人数以4-6人为宜,并选出组长。分组一般采用互补的方式,如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与学习能力弱的同学搭配,既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又有利于促进优等生的灵活变通,即所谓“教学相长”;又如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搭配,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四)布置任务
明确模块任务后,教师需向学生具体地讲清所要完成的任务。中职生普遍学习主动性较差,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结合案例导入、角色扮演、模拟演练、小组奖励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五)学生实施
学生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依然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指挥官,教师不能采取“放鸭子”式不管,应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本环节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教师的规范化指导,学生可以认识到自身的薄弱点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六)评价结果
学生完成模块任务后,教师应进行点评及考核。教师应根据巡查情况进行综合点评,并统一做标准示范讲解,使学生准确、完整的掌握知识与技能。在评价内容上,应注重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需连续的把学生各模块的成绩记录下来,使学生已具备的能力更加透明的得到反映。在评价方式上,可采用提交账套成果、现场演示、软件操作故障分析等多种形式。
(七)拓展模块化教学途径,整合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会计学科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会计基础知识,还应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从而才能熟练操作应用财务软件。在模块化教学中,教师应将涉及到的基础会计相关知识、计算机应用及软件维护知识合理串联、迁移,整合成系统性的知识;其次,教师应合理构建互动式课堂,拓展教学的渠道。如教师可将相关会计基础知识、财务软件各模块的操作流程图、整体知识导图及相关微课等内容通过QQ群等方式推送给学生,让学生能充分利用课余碎片时间学习。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专业性、应用性强的学科,中职学校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引导,才能面向社会输送更多的实用型会计人才。模块教学法作为以学生专业技能为主要培养方向的教学模式,具有形式多样、操作性强、教学效果好的特点,同时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全面提升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整体质效。当然,模块教学法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才能推动会计电算化教学发展,适应现代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卢灵美.模块教学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应用实例[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77-79.
[2] 汤志琼.浅析提升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效率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