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模式探索
2020-09-29徐慧
徐慧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活动;逆向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优化数学教学的成果,教师应该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除了正向思维的要求外,还应该重视逆向思维的存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面对新课改提出的严格要求,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应该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以往的题海战术,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认知,使他们的思维能力稳步地提升,让其理解“反其道而行之”的意义。
一、逆向思维能力的基本重要性
逆向思维能够推动科学发展,同时让诸多的数学结论竞相出现。在数学学科发展的进程中,逆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例子数不胜数,但因逆向思维存在自身的特性,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还需判断运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初中数学解题实践中,合理运用逆向思维加以分析,可以为多种思维能力的提升创造优良的条件,无论是学习理论知识还是运用数学技巧,都需要通过灵活的思维加以实现。逆向思维也被称为求异思维,是对以往司空见惯的定论提出其他看法的一种思路,主张反向思考。对于部分问题,特别是某些相对特殊的问题,由结论开始反向分析,求解至已知的条件,往往可以收获更为优良的效果。
二、逆向思维能力的基本特征
借助逆向思维,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逆向思考,整个过程可以反映出以下特征:首先是普遍性。逆向思维运用的领域相对广泛,多种活动中均可使用逆向思维,数学解题中最为常见。其次是反判性。逆向思维也属于正常思维的范畴,仅仅是正常思维的一种反判形式,克服以往的思维定势,改变僵化的认识模式,打破固有经验带来的误区。再者是主动性。正确的思维需要以学生的内驱力视为重要的基础,主张教师合理地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由此才能打造出相对理想的课堂环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师的教学需求,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内驱力。但逆向思维本身体现出主动性,可以让学生对部分问题主动地反向思考,这个过程有别于正常思维。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模式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对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反映出极大的考验,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概念及定义学习中逆向思维的培养。受到新课标的影响,逆向思维已经被初中数学教学广泛运用起来,教师应该重视这一必然的趋势,选择适宜的培养途径,让学生逐步深化理论知识,将其合理运用至解题实践中。
(一)概念理念方面應培养逆向思维
概念属于一种固定的想法,借助简洁的语言表述,使学生理解其中的深意。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习惯让学生自行理解,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思路,主张运用逆向思维为学生进行点拨,让其可以真正理解概念中的内涵。
比如在学习到“映射”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逆向思考相关的问题:若A→B 属于A到B的映射,问两个集合间的各个元素对应情况?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具备了基本的逆向思考意识,学生会主动地探索答案,分析:A并未剩余元素,B中仅有唯一确定的元素和A对应,则证明B中可能存在着剩余元素。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逆向思维,对于解决同类型的问题,也可展开同样的思考与分析。
(二)公式学习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逆向思维的实际利用价值,初中教师应该对其展开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对部分公式拥有清晰的认识。当学生记忆公式的时候,应该对其展开详细的理解与分析,摆脱以往死记硬背的模式。对于部分公式,需要由左到右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清楚了解公式的根本组成部分。比如在分析余弦公式变正弦公式的时候,学生习惯于正向的思考推导过程,但正弦公式转变为余弦公式时,则会考验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此时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让学生理解公式逆向和正向的作用及特征,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应对学习中遇到的多种问题。
四、结语
逆向思维属于数学思维能力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此类能力着重培养。通过合理地培养逆向思维,使学生的数学能力稳步提升,拥有新的思考方向,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坚持新课改的具体要求,积极设计教学方案,借助科学的手段,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同时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