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TMR在儿童内耳畸形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20-09-29张明杰缪定强梁泳毅刘振清

黑龙江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规管内耳耳蜗

周 宁,张明杰,缪定强,梁泳毅,周 燕,刘振清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 510623

内耳畸形是导致儿童感音性神经性耳聋主要原因之一,其具有较高病发率,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生长[1]。人工耳蜗植入术是目前临床治疗感音性神经性耳聋最有效的方式,但该术治疗存在相对禁忌症,且手术方法与植入电极类型与内耳畸形类型密切相关,因此临床治疗时需正确评价耳蜗形态、耳蜗通畅性及蜗神经发育情况,以选取最佳治疗方式[2-3]。既往临床诊断内耳畸形多依靠高分辨CT(HRCT),其可有效显示骨迷路结构,了解内耳发育情况,但有研究显示,80%患儿内耳畸形多发于膜迷路,故其应用效果存有一定局限[4]。磁共振成像(MRI)内耳水成像可通过观察骨迷路内外淋巴液综合图像,了解膜迷路结构,且可清晰显示蜗神经发育情况,明确疾病类型,具有良好应用价值[5]。但1.5TMR对儿童内耳畸形诊断价值相关报道较少,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100例内耳畸形患儿临床资料,旨在探讨1.5TMR在儿童内耳畸形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指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8年10月—2019年9月就诊的100例内耳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为1~10岁,平均年龄(2.57±1.26)岁。纳入条件:经纯音听力测试、听觉脑干反应、临床体查等相关检查诊断为感音性神经性耳聋;均经高分辨率CT(HRCT)等相关影像学确诊为内耳畸形;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条件:合并感染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合并中枢系统疾病;外伤性耳聋;爆震性耳聋;其他先天性畸形;依从性较差者。本研究翻阅临床资料均经患儿家属同意。

1.2 方法

收集所有患儿MRI诊断图像,诊断方法:选用Philips Achieva 1.5T磁共振对所有患儿进行扫描。取其仰卧位,头部摆正后使患儿两耳对称,以8通道头颅线圈进行扫描,扫描范围准确包括全部的内耳结构;先常规行横断面、冠状面T2WI和横断面T1WI扫描,再行内耳水成像,采用T2W-3D-DRlVE序列,扫描参数:TR 1500 ms,TE 250 ms,层厚0.5 mm,3D扫描块厚50 mm,FOV 150 mm,矩阵256×164,激励1次。对所得原始图像进行斜矢状位多平面重建(MPR),观察膜迷路神经、血管、膜迷路信号等,并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详细观察内耳解剖变化情况。结合临床确诊结果,分析1.5TMR应用价值。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Kappa>0.75表明一致性极好,0.40~0.75表明一致性较为理想,<0.40表明一致性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确诊结果

100例患儿200耳中,内耳畸形187耳,占93.50%(187/200);其中耳蜗畸形50耳(耳蜗分隔不全Ⅱ型28耳,共腔畸形4耳,耳蜗未发育6耳,耳蜗发育不全6耳,耳蜗分隔不全Ⅰ型2耳,Michel畸形4耳),占26.74%(50/187);前庭畸形52耳(前庭发育不良8耳,前庭扩大34耳,共腔畸形6耳,Michel畸形4耳),占27.81%(52/187);半规管畸形43耳(半规管缺如20耳,半规管发育不良14耳,半规管扩大9耳),占22.99%(43/187);耳道发育异常21耳(内耳道缺如3耳,内耳道狭窄14耳,内耳道扩大4耳),占11.23%(21/187);蜗神经发育不良11耳(蜗神经纤细2耳,蜗神经缺如9耳),占5.88%(11/187);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扩大10耳,占5.35%(10/187)。

2.2 1.5TMRI扫描仪诊断价值

参照临床确诊结果,1.5TMR对内耳畸形诊断灵敏度为97.86%(183/187),特异度为75.00%(12/16),准确度为97.50%(195/200);1.5T MRI扫描仪诊断与临床诊断内耳畸形类型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973),见表1、表2。

表1 1.5TMR诊断与临床确诊结果对比 例

表2 1.5T MR诊断与临床诊断内耳畸形类型对比 例

3 讨论

内耳畸形属于儿童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多认为与遗传、染色体变异、母体妊娠期受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对儿童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严重影响[6]。目前临床多采用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该病,其可有效恢复患儿听力,改善其生活质量,但人工耳蜗植入术仅可治疗轻度耳蜗畸形,对Michel畸形、双侧蜗神经损伤、蜗神经缺如等存在治疗禁忌症,因此临床需寻找准确诊断方式,明确内耳畸形类型,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7]。

内耳畸形主要分为耳蜗、半规管、前庭、内淋巴囊发育不全、蜗神经发育不良等,其中耳蜗畸形多有耳蜗扁平,可见单一曲小管,其卷曲可达1周或2周,耳蜗水管不畅通、内淋巴管扩大等,蜗神经发育不全多有蜗管发育不良表现,内淋巴囊发育不全除伴有内淋巴囊未完全发育表现外,还伴有卵圆囊、膜性半规管未完全发育、蜗管未分化等表现。因人体耳膜迷路内存在大量淋巴液,耳道内伴有较多脑脊液,故有学者提出可利用MRI水成像原理观察内听道结构与耳膜迷路组织,以明确内耳畸形情况[8]。本研究结果显示,参照临床确诊结果,1.5TMR对内耳畸形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86%、75.00%、97.50%,且其临床诊断内耳畸形类型具有极好的一致性,表明1.5T MR诊断内耳畸形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分析原因在于,MRI水成像序列可通过获取骨迷路内外淋巴液综合图像,明确淋巴内形态分布与信号特征,观察膜迷路结构,且可通过对比内听道、桥小脑角区脑脊液与其内神经高低信号特征,以明确听神经发育情况[9]。同时随着MRI软硬件的完善,其于内耳等精细器官内空间分辨率、信噪比相较以往显著提高,可清晰显示耳蜗、半规管、蜗神经等发育情况,进而了解内耳畸形类型,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指导[10]。但本研究仅对所有患者应用1.5T MR诊断,并未与其他检查设备进行对比,故无法准确评估其应用效果,且仍存漏诊与误诊情况,故临床仍需与其他诊断方式联合应用,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同时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故应用结果存有一定局限,因此临床仍需加大样本量探讨,以证实本研究结果真实性。

综上所述,1.5T MR在儿童内耳畸形诊断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可有效区分内耳畸形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指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规管内耳耳蜗
MRI内耳水成像对内耳畸形的诊断及人工耳蜗植入的术前指导价值分析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12例复位过程中转换为前半规管BPPV的后半规管BPPV病例分析
恐龙内耳的秘密
19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耳蜗不全分隔畸形患儿耳蜗形态与人工耳蜗术后效果评估
内耳及相关解剖结构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人工耳蜗为什么贵
3.0TMRI在内耳成像及内耳畸形中的应用研究
动物也会晕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