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息肉癌变的临床特征及内镜与手术的疗效分析和随访
2020-09-29何洪标
何洪标
中山市陈星海医院消化内科,广东 中山 528415
通常医学上将发生于患者结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称之为结直肠癌(CRC),可分为三类,转移癌、浸润癌以及原位癌,其中原位癌主要指上皮内癌和黏膜内癌[1-2]。根据相关研究人员调查发现,在我国结肠癌患病人数仅次于胃癌,并且死亡率极高,占据总体恶性肿瘤死亡率第五位,女性患者患病率较低[3-4]。引起患者发生CRC的因素分别包括家族遗传、基因抑制以及基因突变等[5-6]。而目前治疗CRC患者最有效的方式便是手术治疗,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时间段在2015年4月—2019年3月治疗的100例结直肠息肉癌变患者参与研究,同时得到了中山市陈星海医院高层医学伦理委员会高层人员的批准。针对出现结直肠息肉癌变患者分析其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实行内镜与手术的疗效情况以及随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中山市陈星海医院通过选取时间段在2015年4月—2019年3月治疗的100例结直肠息肉癌变患者参与实验,同时得到了本院高层医学伦理委员会高层人员的批准。将收治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均分为常规组(n=50)与内镜组(n=50)。将常规外科手术切除术用于治疗常规组患者,年龄58~62岁,平均年龄(60.1±3.8)岁,男性32例,女性18例;内镜下切除术用于治疗内镜组患者,年龄56~61岁,平均年龄(58.1±3.5)岁,男性38例,女性12例。将两组CRC患者基线资料加以比对显示,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肠道准备良好,不会影响对黏膜的观察;(2)经判定,其病理属于腺瘤性息肉伴重度不典型增生或者是癌变;(3)年龄在18岁以上;(4)结肠镜到达回盲部。
排除标准:(1)肠道准备较差,会影响对黏膜的观察;(2)患者患有克罗恩病(CD)或是溃疡性结肠炎;(3)做过结肠手术者;(4)结肠镜未能到达回盲部。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行外科手术切除,具体操作如下:选取患者出现肿瘤边缘处5 cm左右的肠段作为本次手术的切除点,未对淋巴结实行清扫处理。
内镜组患者实行内镜切除术,具体如下:(1)针对带蒂息肉采用高频电圈套器进行切除,通过高频电流所产生的混合波、凝固波或是切开波将组织切除、凝固并碳化。(2)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离术(EPMR),主要适用于无法一次性切完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且巨大平坦型病变,其大小在2 cm以上,需进行反复切除。(3)EMR,主要适用于无法实行高频电圈套器治疗的患者,在患者出现病灶基底部为注射0.4%靛胭脂或者是0.9%的生理盐水,促使黏膜与病灶隆起位置分离,随后采用圈套器或是透明帽法将其切除。(4)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最主要适用于反复实行EMR或者是直径在1 cm以上的EMR术后存在残留物患者、消化道早癌者等。通过内镜指引下观察患者发生癌变的位置、浸润深度以及直径大小等,采用合适的电刀将固有肌层与黏膜层分离。随后查看创面血管以及边缘情况,并进行处理。若患者属于活性出血者,采用钛夹、氩气刀或者是止血钳止血。
1.3 观察指标
通过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术后随访、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特征变化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肠梗阻、出血。术后随访主要为术后6个月~1年,通过随访观察患者是否复发或是病灶残留等。
1.4 统计学方法
将相关观察指标数据经由SPSS 18.0统计学软件包统计分析,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禁食时间等计量资料则以(±s)表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情况等计数资料以(%)表示,分别利用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特征变化情况
患者临床特征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临床特征变化情况
2.2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内镜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住院时间显著短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2.3 术后随访
经过术后6个月~1年的随访,患者到院复查1次,均未出现再发或是病灶残留。但是部分患者其他位置出现新的良性息肉,常规组占14.00%,内镜组占4.00%,,经过内镜切除治愈。术后6个月内镜组患者经检查线束肠黏膜恢复正常,而常规组患者出现瘢痕。随访1年两组患者共复发率(7.00%),常规组(12.00%),内镜组(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据多位相关医学研究人员统计指出,处于中位年龄阶段的患者发生CRC概率不断升增加,并且死亡率以及发病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同时男性患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男性患者在吸烟、饮酒以及精神压力方面均较大[7-8]。根据本次研究表明,患有CRC的患者无显著症状表现为4.00%,而出现便血为50.00%,由此可见,不管患者是否出现症状表现都不能作为实行结肠镜检查主要因素,需要待患者出现下消化道症状再采用结肠镜进行检查[9-10]。
针对CRC患者,临床主要的治疗方式便是手术[11]。然而常规的外科手术治疗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并且术中出血量较大,对患者造成的创口较大[11-13]。随着临床开始推行内镜下治疗后,开始被广泛使用,其治疗效果显著[14-15]。内镜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使用内镜治疗后的CRC患者,不仅创面小,同时加快了患者康复时间,并且术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较少。根据6个月~1年的随访发现:均未出现再发或是病灶残留。但是部分患者其他位置出现新的良性息肉,经过内镜切除治愈。术后6个月内镜组患者经检查线束肠黏膜恢复正常,而常规组患者出现瘢痕。随访1年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中针对医院收治的CRC患者给予内镜下切除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