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农业地域”核心概念 辐射《农业生产活动》专题复习
——浅谈紧抓核心概念提升二轮复习效率

2020-09-28魏玉珠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17期
关键词:概念核心区域

魏玉珠

(合肥市第五中学 安徽合肥 230001)

地理核心概念又称为地理关键概念,是指居于地理学科中心位置、具有较强统摄力和广泛解释力的概念。核心概念能够串联学科内的理论知识。笔者认为,二轮复习应围绕地理核心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逐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以下,笔者将结合《农业生产活动》的二轮复习,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二轮复习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二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重要一环,如果把高考比作一项工程建设,那么二轮复习就是在一轮材料准备基础上的主体建设环节。二轮复习力求构建知识体系,提升核心素养,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高考的成败。目前,地理二轮复习的专题类型一般有两大类——知识突破型和能力突破型。知识突破型专题多根据考试大纲把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整合,但受限于学生层次的差异,课堂上容易陷入重复教学的困境。教师说得多,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且容易让学生“死记硬背”、模式化答题,这难以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农业生产活动》等人文地理知识为主的专题复习中,这种问题表现得尤为明显。能力突破型专题则缺少知识体系的针对性,太空泛,学生题刷得多,能解决试题但很难解决问题,在面对“创新性”情境下的问题时容易手足无措、思维混乱、生搬硬套。

二、围绕地理核心概念,提升二轮复习效率

(一)确定核心概念,指导复习

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农业生产活动》①农业区位因素;②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③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④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①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②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③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地理学家的研究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地理核心概念包括位置、分布、地方、区域、尺度、地理过程、空间相互作用、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等。笔者从地理的课堂教学出发,认为能帮助教师抓住教学中的关键、优化教学内容,能帮助学生厘清课程的线索和层次、提升思维能力的核心知识也可以看作是核心概念。无论是哪种层面上的核心概念,其确立的依据都是一致的,就是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教材。结合农业部分的考纲和课标(上表),农业的学习应结合特定阶段下的具体地区,围绕具体的农业生产,在区域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区位因素、生产特征等的综合分析。通过分析,形成农业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从而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教材中“农业地域”的定义即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因此,笔者将“农业地域”作为本专题的核心概念。

(二)围绕核心概念,梳理线索

一轮复习重视基础,复习一般步骤为从“基础自查”到逐个“考点突破”,追求知识的细、全,力求学生掌握知识,再加上地理学科的内容广泛,导致一轮复习结束后很多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是片段化的、是记忆性的,似懂非懂。这种现象在人文地理复习中的表现更为明显。因此,以核心概念为出发点,梳理复习线索,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在《农业生产活动》的二轮复习中,笔者围绕“农业地域”,结合核心素养要求,梳理复习线索如下:

①区域认知:农业地域在哪里(区域定位、区域尺度)、所在地的地理条件(区域特征);

②综合思维:农业地域的农业布局、生产模式、生产特点(结合时空,分析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③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农业地域的生产合理性评价、可持续发展方向和措施(分析农业活动对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理解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紧扣复习线索,有的放矢

二轮复习必须建立在对学生问题的精准把握上,如果不能明确学生存在的制约性问题,那么二轮复习就缺少了针对性,甚至出现学生真正需要的没讲、已知的内容重复讲之类的问题。学生结合复习线索回顾学习,正确审视自身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查找缺失点、薄弱点、混淆点,通过及时反馈,让教师精选教学内容、方式和例题,有的放矢。以《农业生产活动》的复习为例,通过课前反馈,学生暴露出的表象问题有这几点:混淆农业区位特征和农业生产特征;具体案例下自然区位条件的分析生搬硬套;忽视农业布局特点、生产特点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联;农业生产模式图的信息读取能力较低。深究问题根源,其主要是关键能力的发展不足,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欠缺。教学中,笔者选用了2016年全国卷中横县茉莉为例题,以河南温县铁棍山药种植为巩固训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气温(积温、夏温、冬温、特定生长阶段的温度)、降水(降雨和冬雪)等方面细化气候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选用2019年北京卷中老挝农业发展条件一题,分析与农业优质、高产、多样等特征有关的地理条件,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区位因素的能力;结合必修三中图4.13“三江平原稻-食用菌-鱼-貉复合生态模式”,指导学生读农产品种类、主要生产环节、物质流动方向等,据此分析农业生产模式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四)回归核心概念,拾级而上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在学生构建专题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打破章节限制,把学科知识串起来,形成地理学科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是二轮复习中教师应该关注的部分。在高考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下,《农业生产活动》常结合新兴的农业生产方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等进行考查,让学生从时间上看农业区域的发展过程、从地理原理上分析技术的可行性,这进一步提高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复习过程中笔者选取2017年全国卷的葡萄越冬覆膜一题为例,以微专题的形式针对地膜技术(黑膜和白膜)在不同地区运用的介绍,加强农业生产与太阳视运动规律、大气受热过程、水循环原理等自然地理原理的整合,把理论与实际联系,促进学以致用,渗透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以地理核心概念为指导的二轮复习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必须从观念上有所转变,充分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考虑学生的学情差异、结合教学条件做精心的课前准备等,笔者的做法只是自己的粗浅考虑,不足之处有待指正。

猜你喜欢

概念核心区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分割区域
幾樣概念店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区域发展篇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