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章“好题目”的三个特征

2020-09-26钟建林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写作技巧

摘    要    随着知识、信息爆炸式增长,面对浩如烟海的阅读内容,人们习惯于按照“瞄题目—看结构—读内容”来选择阅读。在这种阅读模式下,仅在“瞄题目”环节就可以“淘汰”大部分文章,此时文章题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其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文章是否被“多看一眼”。然而,很多作者习惯拟一些“箩筐式”“大众化”的题目。要拟出有切入精度、思维高度、学术深度的“好题目”,就要重视题目的拟定工作,更要探寻拟定题目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文章题目 题目拟定 论文写作 写作技巧 教育写作

随着知识、信息爆炸式增长,网络媒介快速涌现,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期刊和移动阅读内容,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已经发生改变,一般按照“瞄题目—看结构—读内容”来选择阅读:瞄题目,看题目以及作者信息;看结构,浏览各级标题,了解文章的大概观点和内容;读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文本阅读。编辑从自发来稿中选稿基本也遵循这一程序和规律,因此文章题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其直接影响文章是否被“多看一眼”。笔者结合具体的文章题目,谈谈如何加工出“好题目”,避免千辛万苦写出来的文章“第一眼”就被编辑“抛弃”。

一、好题目要有切入精度

题目的切入精度,指题目切入点细小、主题明确,且能准确表达文章的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很多作者习惯于用一些大而泛的题目,这种题目切入口大,作为书的题目或者重要长篇报告的题目是可以的,作为三五千字的基础教育类文章题目就不太合适。这类题目缺少内容焦点,容易因多个写作点而分散笔墨,导致文章结构松散、内容空泛。

基于一般作者写作的客观现实,笔者认为可以采取“细分:大视角,小切口”的策略,逐步将“大视角”的题目进行分解,直至找到有一定特色的“小切口”题目。如,《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就是一个大视角的题目,我们可通过如下过程逐级细分(其中黑体部分为“细分”后的“切口”),提高切入精度。

《教學有效性研究》

→《评价有效性研究》(教学有效性还可以从教学设计、情境创设、课堂组织、合作学习等角度切入)

→《纸笔测验研究》(评价还有形成性评价、口头评价、技能性考核等)

→《终结性纸笔测验研究》(还可以研究过程性纸笔测验,其“诊断改进”“以考促学”等功能是终结性纸笔测验不具备的)

→《终结性纸笔测验命题研究》(还可以研究测验的功能、历史发展、相关理论、国际经验等)

→《终结性纸笔测验命题内容研究》(还可以研究命题的形式、原则,题型结构,命题人背景对试题命制的影响等。)

→《终结性纸笔测验命题内容结构研究》(还可以研究内容的信度效度、与考纲课标的一致性、变化趋势、来源背景、主要特点等)

很显然,从上往下越分越细,越细越难写。很多作者看到《教学有效性研究》这个题目可以轻松地写出三五千字,而看到《终结性纸笔测验命题内容结构研究》却很难写出三五百字。可见,题目切入精度越高,写作越难,好在写与发的难易程度往往是成反比例的,有时“写得痛苦”,但“发得容易”。

二、好题目要有思维高度

题目的思维高度,指题目对人思维产生的影响,涉及视野的宽窄、思维的深浅、格局的大小。好题目能以小见大,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使人深受启迪。要使题目有思维高度,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一是从特例到规律。很多作者的写作源于对教育教学中某项活动、某个行为、某个问题甚至是某句话、某个动作的特定思考,就事论事的写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和可读性,若能将这些具有鲜明案例特征的问题、分析、做法、思考提升到某类问题或现象的普适性特征、规律和策略,其思维含量和理论意义自然增加。如,关于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有a+b+a+b、2(a+b)两种,多数教师仅仅将前者作为掌握后者的过渡性算法,但事实上这两种算法并不是主与辅、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而是各有独特价值和适用条件。浅层思维的写作一般关注对这两种算法的分析,拟出的题目极有可能类似《关于长方形周长两种算法的思考》《a+b+a+b只是一种过渡性算法吗》。有作者却透过特例看到规律,将“具体算法”提炼成“数量关系表征”,将“a+b+a+b”等算法提炼成“原生态表征”,将“2(a+b)”等算法提炼成“精致化表征”,并别出心裁地拟出题目《数量关系表征:原生态与精致化的辩证思考》[2],极具吸引力。

二是从表象到原因。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实践取向的,因此写文章常常关注做了什么、怎么做、有什么效果,而对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与众不同等不太关注[3]。如,某作者曾经写了《关注教材变化细节》一文,笔者建议如下:其一,细化选题,仅仅围绕教材中与学习起点有关的变化写,将题目初定为《学习起点:逻辑性与现实性的分裂和融合》,也可以定其他更小的切口来写作;其二,放大格局,仍然围绕教材变化细节按原素材写,将题目改为《关注细节,见微知著》,并从数学知识体系、学生认知规律、教材编排体系等角度论述“知著”,这样就可以使题目的焦点从“见微”转向“知著”,从对教材细节研读可能产生的“一叶障目”局限转向“一叶知秋”的大格局和深度思考。

三是从学科到教育。教学以学科知识为本位,教育以跨学科和超越知识的发展为本位。数学教师固然要立足数学学科,体现数学学科特性,但有些数学学科的经验同样适合其他学科。这时,如果跳出数学学科视野,从教育角度阐述,就会使文章更有普适价值,扩大文章的潜在读者群和可投期刊的范围。如,笔者根据小学数学学科案例和编辑经验撰写了《留心,处处皆选题——教育教学写作选题方法谈》[4]一文。当题目从学科转向教育时,相应的思维也由数学特点转向教育共性。该文虽然源于数学学科且全部借助数学案例分析,但思维已超越了数学学科,超越了小学阶段,甚至超越了基础教育阶段。

三、好题目要有学术深度

题目的学术深度,指题目的用词和表意有一定的学术味道,指向某些学术概念并能揭示其本质。如,写生活化教学文章的题目常常由“学段”“学科”+“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途径”“思考”“探索”构成,这样的题目切口大、指向不明、学术性淡,但非常普遍。同样是写生活化教学,如果将题目拟为《指向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生活化教学》《从生活到模型: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旨归》《“知”“行”关系视域下生活化教学研究》《基于知识形态的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其学术性明显增强,更容易引起编辑(读者)的阅读兴趣。

教师最丰富的资源来自实践,其写作思维和表达惯习必然偏感性、偏表象、偏经验,这是正常现象。离开了实践和经验,教师的写作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失去生命力。但是,仅仅是实践经验的记录和整理,其学术价值必然不高,发表必然不易。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写作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追问:低入手,高出手”策略,增加题目的学术性。

现结合对学生掰手指计算“9+几”的思考,谈谈如何拟出具有一定学术性的题目。很显然,多数读者凭感觉和经验就可以轻松地拟出《“9+几”教学的实践思考》《学生“掰手指”,教师怎么办?》《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思考》类的题目。题目拟得是否有学术深度,跟拟定题目前的思考深度有直接关系。笔者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并没有急着拟题目,而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渐进性的思考,具体思考了以下问题[6]:(1)如果不优化,掰手指的学生将来怎么办?(2)教师讲或优生指导的本质都是引导掰手指的学生放弃教师潜意识中的“低级算法”——掰手指等,掰手指的方法是該“摒弃”还是“升级”?(3)掰手指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手指动作背后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结构,这些是否存在与目标算法——“凑十法”的逻辑联系?(4)运算技能有哪些类型,是否存在层次关系?(5)以掰手指等为特征的动作技能和以“凑十法”等为特征的心智技能的异同是什么?前者是否存在转化为后者的可能途径?对这些问题深入思考后,就可能拟出《基于自主建构的运算技能教学》《掰手指算法的心理过程及其结构化表征》《动作技能走向心智技能的可能及其实现》等题目。要拟定出有学术性的题目,就必须不断地思考“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有什么理论”,并借助网络和专家弥补自身理论的不足。

要拟出有切入精度、思维高度、学术深度的好题目,实属不易。因此,目前“箩筐式”“大众化”题目“流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作者方面的原因。对很多作者而言,要进行“小切口,深挖掘”式写作,拟出一个好题目难度较大。“箩筐式”“大众化”题目既容易拟,也容易写,只要把相关的内容围绕主题一凑就能写出洋洋洒洒的几千字,很省事。二是编辑方面的原因。编辑工作量较大,对题目进行精细加工劳神费力,有时题目调整了还得调整文章的重点和结构,得跟作者反复沟通,作者还未必领情,太费事。三是榜样方面的原因。这里的榜样既指已经发表的文章题目本身,也指部分专家对题目的态度。专家稿件尤其是新近研究成果和体现研究特色的成果总是被“抢”,因此有些专家就懒得在题目上下功夫。此外,部分收作者发表费用的期刊对文章质量把关不严甚至不把关,对文章题目更没要求,也助长了部分作者的惰性思维。

当自己的姓名还不足以引起编辑和读者的兴趣时,作者需要通过对题目的精致加工,争取他们对文章“多看一眼”。因此,要想在作者认可度较高的期刊发表文章,就必须改变“省事”的心理,抱着“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的心理,对题目进行深度加工,即使拟不出有切入精度、思维高度、学术深度的题目,也要使题目尽量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针对性,即体现“解决了什么问题”;二是新颖性,即体现“有什么创新内容”;三是独特性,即体现“跟别人有何不同”;四是观点性,即体现“主要观点是什么”;五是召唤性,即体现“与读者有何关系”;六是实用性,即体现“读了后有什么用”。当然,拟出好题目还只是写作的第一步,文章的提纲制作、价值提炼同样重要,同样需要深度研究。

参考文献

[1] 钟建林.显性·隐性·整体:审视文章提纲的三个视角[J].版权与传播,2018(09).

[2] 张彪.数量关系表征:原生态与精致化的辩证思考[J].福建教育,2007(12).

[3] 钟建林.中小学教育科研选题价值提升路径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9(04).

[4] 钟建林.留心,处处皆选题——教育教学写作选题方法谈[J].福建教育,2013(7、8A).

[5] 钟建林.小学数学运算技能教学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7.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写作技巧
多角度优化写作技巧教学的方法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巧的策略分析
巧妙点拨写作技巧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写作技巧教学策略
竞聘演讲稿写作技巧
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自由间接引语在法语小说中的运用
人物描写“三学”写作法
小学写作教学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