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量不在多,典型就行;题不在难,有变则灵

2020-09-26陈浩文莫弘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解题教学一题多解高中数学

陈浩文 莫弘

[摘  要] “一题多解”正是帮助学生体会“通性通法”、学会总结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 文章选择有多种解法并且解法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一题多解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体现在:教学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后能灵活地运用知识.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是一场学习上的改革. 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交流、实践来获得知识.

习题教学,对知识的复习、方法的提炼、数学思想的形成等方面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如何选择问题及讲授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选择有多种解法并且解法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以两个案例为例进行说明.

案例(一):一道关于圆的问题

1. 例题展示

已知圆C:(x-1)2+(y-2)2=2,若等边三角形PAB的一边AB为圆C的一条弦,则PC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法1】

如图1:连接AC,BC,设∠CAB=θ,连接PC,与AB交于点D,因为AC=BC,△PAB是等边三角形,所以D是AB的中点,所以PC⊥AB,所以圆C:(x-1)2+(y-2)2=2中,半径为■,AD=■cosθ,CD=■sinθ.

所以在等边三角形PAB中,PD=■AB=■cosθ,所以PC=CD+PD=■sinθ+■cosθ=2■·sinθ+■≤2■.

分析:考虑到问题是求最值,从角度的方面进行考虑,利用一个角将问题中涉及的线段表示出来,最后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解决问题.这是对解三角形问题的复习和提升.

【解法2】

设AD=x,x∈(0,■],则PC=■x+■,记f(x)=■x+■,则f′(x)=■-■.

令f′(x)=0,得x=■∈(0,■].当x∈0,■时,f′(x)≥0;当x∈■,■时,f′(x)<0,所以f(x)max=f■=2■.

分析:解法二是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来解决问题,用一条边作为未知数将所求边表示出来,最后通过导数确定函数的单调性求出最值,这是解决最值问题的一般思想,也是函数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具有一般性思维.

【解法3】

设AD=x,x∈(0,■],则PC=■x+■,记y=■x+■.

设x=■sinθ,θ∈0,■,则y=■sinθ+■cosθ=2■sinθ+■≤2■.

分析:解法三与解法二类似,都是利用函数思想将所求边表示出来,在最后求最值时,根据函数解析式特点,利用三角代换的方法求函数的最值,体现了三角函数有界性的应用.

【解法4】

设AD=x,x∈(0,■],则PC=■x+■,

则PC2=(■x+1×■)2≤[(■)2+12]·[x2+(■)2]=4×2=8.当且仅当■=■时取等号,PC≤2■,此时x=■.

分析:解法四同样利用了函数思想,求最值时使用了柯西不等式,体现了不等式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解法5】

设AD=x,x∈(0,■],则PC=■x+■,记f(x)=■x+■,x∈(0,■].

令u=■x,v=■得:u2=3x2,v2=2-x2,u2+3v2=6,即■+■=1.

令z=u+v,v=-u+z,问题转化为在条件■+■=1约束下,v=-u+z纵截距何时取最大值的问题.

当直线v=-u+z与椭圆■+■=1相切时,z最大,此时z=2■.

分析:函数思想再一次被使用,区别就是用换元法将问题转换为线性规划问题,求出最值. 这种方法难度较大,但是体现了线性规划是求最值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对形成解题通法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解法6】

连接PC交AB于D,因为AB为圆的弦,△PAB为等边三角形,所以PC平分∠APB,∠APC=■,在△APC中,由正弦定理得:■=■,PC=■=■=2■sin∠PAC≤2■.

分析:解法六和解法一类似,直接利用解三角形的思想,将边化为角的形式,利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求出最值.

2. 总结提升

这是一道中等难度的解三角形问题,一般来说,学生容易想到解法1和解法6,但是如果我们只满足解决问题,那么就会失去建立解题通法、提升数学思想的机会,所以教学时有必要挖掘解题方法,展示一题多解.

从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以看到,求最值问题的核心思想在于函数思想,将所求量用其他变量表示出来,利用函数的性质求解.通过一题多解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充分地了解数学思想方法,也可以对求最值问题的具体知识和手段进行较为全面的复习,对各种知識方法进行比较,体会各种知识方法的异同,这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案例(二):一道关于双曲线离心率的问题

1. 例题展示

设直线x-3y+m=0(m≠0)与双曲线■-■=1?摇(a>0?摇,?摇b>0)的两条渐近线交于点A,B,若点P(m,0)满足PA=PB,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是________.

【解法1】

渐近线方程为y=±■x,分别与x-3y+m=0联立,解得A■,■,B■,■,则AB的中点Q■,■. 如图2,因PA=PB,所以PQ⊥AB,kAB=■,所以kPQ=-3=■=■,解得2a2=8b2,所以e=■=■.

分析:解法1属于直接法,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知AB⊥PQ,由斜率关系求出a,b的关系.

【解法2】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x,渐近线与直线x-3y+m=0的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和■. 设AB的中点为Q,则点Q的横坐标为■. 又PQ的方程为3x+y-3m=0.

由方程组x-3y+m=0,3x+y-3m=0,可得点Q的横坐标为■m,则■=■m,解得a2=4b2,所以e=■.

【解法3】

设A(x1,y1),B(x2,y2),AB的中点Q(x0,y0),渐近线方程为■-■=0,即b2x2-a2y2=0,联立x-3y+m=0,b2x2-a2y2=0,得(9b2-a2)y2-6b2my+b2m2=0,则y0=■=■,x0=3y0-m=■,

则AB的中点Q■,■,同解法1.

分析:解法3整体代换,将两条渐近线看成二次曲线,并利用韦达定理直接求出点Q坐标.

【解法4】

设A(x1,y1)?摇,B(x2,y2),AB的中点Q(x0,y0),渐近线方程为■-■=0,即b2x2-a2y2=0,则b2x■-a2y■=0,b2x■-a2y■=0,两式相减得kAB·kOQ=■. 又kAB=■,所以■=■. 又PQ的方程为3x+y-3m=0,联立x-3y+m=0,3x+y-3m=0,得Q■,■,所以■=■=■=■,所以a2=4b2,所以e=■.

分析:解法4利用点差法,求出a,b的齐次关系式,再转化为所求的离心率.

【解法5】

令a=1,则渐近线方程为y=±bx,分别与x-3y+m=0联立,解得A■,■,B■,■,则AB的中点Q■,■. 因为kAB=■,所以kPQ=-3=■=■,解得2=8b2,所以c=■,所以e=■.

分析:解法5用特殊值法,令a=1,问题的本质并没有变化,运算会简单得多.

【解法6】

设A(x1,y1)?摇,?摇B(x2,y2),AB的中点Q(x0,y0),联立x-3y+m=0,3x+y-3m=0,得Q■,■,所以■=■=■.

因为渐近线方程为y=±■x,则y1=-■x1,y2=■x2,两式相减得y1-y2=-■(x1+x2),

两式相加得x1-x2=-■(y1+y2),所以有kAB=■=■=■. 又■=■=■,即■=■,所以a2=4b2,所以e=■.

分析:解法6设而不求,求出a,b的关系,再转化为所求的离心率.

2. 总结提升

这是一道典型的求圆锥曲线离心率的问题,主线思想在于“求离心率”就是要“找到a,b,c的等量关系”,而寻求等量关系的具体手段多种多样,习题教学就是应该突出主線,体现不同手段的差异性,帮助学生提炼数学思想方法,避免“见子打子”的教学和练习,真正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章建跃老师在《注重通性通法才是好数学教学》一文中提到:在“通性通法”中,“通性”就是概念所反映的数学基本性质;“通法”就是概念所蕴含的思想方法. 解题教学中,只有注重基础知识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才是追求数学教学的“长期利益”. 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提高对所教内容的理解水平,增强辨别和判断能力,对哪些重要哪些次要,哪些是根本哪些是细枝末节要心中有数,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联系基础、洞察本质的火眼金睛,这样才能落实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学生真正从“长期利益”中得到好处.

“一题多解”正是帮助学生体会“通性通法”、学会总结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于解题,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量不在多,典型就行,题不在难,有变则灵.让学生明确不能只寻求其解,还须以解题作为手段,去掌握知识和学会运用知识. 一题多解也是高考数学解答题的突出特征.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抓住问题中每一个可以作为“最近发展区”的点,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考虑已知条件的不同数学表达,开拓思想,提高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解题教学一题多解高中数学
例析初中数学的多解问题
中学数学中的解题教学及案例分析
一题多解的教学问题分析
高中数学“一题多解”的学习心得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论新时期中职数学教学
题海无边,方法为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