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数学概念教学的高效喝彩
2020-09-26余志富
余志富
摘 要:文章针对概念教学的现状,选择12节数学课中具有代表性的5个案例进行分析,给出提升数学概念教学效率的建议:大胆创新导入,为教学注入新气象;设计活动过程,帮助学生获得基本活动经验;准确解读教材,为落实教学目标提供保障;引入多媒体要素,展现直观魅力。
关键词:概念教学;小学数学;高效
近期集中聆听了12节丰富多彩的概念课,授课教师教龄不等,但都是有着较高水平的骨干教师。他们对于具体学情的了解全面而深入,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轻车熟路,对整个课堂的驾驭游刃有余。可以这样说,在教学的多个环节中,都让笔者受益匪浅。听取了这12节课后,笔者深刻反思平日的教学理念,感觉自身提高的空间依然很大,提高的方向也较为明确。下面与大家分享从听课中细化出来的教学感悟,希望能与广大教师进行深度交流,互相启发。
一、概念教学的现状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而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性思维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未见雏形,相当薄弱,那么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学习而言,则更加困难。据笔者了解,不少数学教师都会感叹概念课教学的枯燥、乏味,且缺乏思维情趣;而学生在学习中也是消极、被动的,且掌握不甚了了。由此可见,当下概念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概念教学中,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考量,不少教师存在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却关注一些无关紧要的枝节,忽略概念本质的把握;一些教师以解题教学代替概念教学进行执教,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达到巩固之效,令学生苦不堪言;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教学情境使用频繁,且运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误区;还有一些教师以“照本宣科”式教学为主,再加以模仿训练辅助,完全忽视了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正是由于教师单一的授课模式和陈旧的专业素养,导致学生无法自主掌握概念的本质,而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识记层面,无法落实“双基”,限制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概念教学的低效高耗。
二、融入概念课教学中的精彩
1. 大胆创新导入,为教学注入新气象
展示课上,教师的导入方式多样,但往日的热闹型情境导入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开门见山式导入模式,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直奔主题,并有的放矢地进入数学学习中,实现良好的导入效果。
案例1 因数和倍数
本节课采用了自学导入法,执教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现问题:①何为因数和倍数?②二者是在哪种情况下生成的呢?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去理解新知,找寻到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身的困惑。
评析:这样的导入设计是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其价值更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本材料的阅读和问题的剖析,达到初步理解和提出质疑的境界。为此,教师此处的问题需将学生的疑问激发出来,引导学生去巧思妙想,并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能真正通过探究习得。这样的导入设计更显得真实和流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数学关键能力。
案例2 年、月、日
执教教师通过提问式导入引入课题:
问题1 一年中哪些月是30天?哪些月是31天?
问题2 每个月的天数都不同,该如何去记忆呢?
问题3 对于每四年有一个闰年,你有哪些认识?
评析:执教前,教师对学生的知识起点并不了解,通过这一环节的提问,学生将自身的认知和盘托出。此时,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为下一步指导性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巧妙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激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探究和联想,为一堂课的成功铺设基石。
2. 设计活动过程,帮助学生获得基本活动经验
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需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更需关注到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取,通过引导学生去“做数学”和“思考数学”,让学生亲历数学活动,在活动中不断积淀直接的活动经验,从而达到独立思考和学会思考的学习目标。
案例3 倍的认识
执教教师通过有效导入,在短短10分钟的教授时间内,已让学生对“倍”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准确表达“把3根胡萝卜看作1份,红萝卜有6根,则红萝卜是胡萝卜的2倍,白萝卜有12根,白萝卜是胡萝卜的4倍。”之后,教师开展“摆黑白棋子”“鼓掌”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参与中,经历观察、思考、实践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收获活动经驗。
评析:设计操作环节,用动手操作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引导思考方向却不过分限制,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和创造中增强成就感,并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基本活动经验。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以数学活动为指引,借机敦促学生通过不断尝试和反复思考解决问题,获取必要的数学活动经验以及与学习相关的生活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3. 准确解读教材,为落实教学目标提供保障
教师只有深刻理解教材,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深刻内涵,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并游刃有余地授教,让学生体验其中的数学奥秘,增进数学的情感,实现“深入浅出”的教学。
案例4 倍的认识
巩固问题:红花有10朵,请你在下方画上蓝花,再圈一圈,并说一说红花是蓝花的______倍。
学生很快进入探究状态,有的画出1朵,圈之后得出10倍的结论;有的画上2朵,并圈上得出5倍的结论;有的画上5朵,并圈之得出2倍的结论。在这个高强度的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过程中,呈现了多种多样的生成,收获了基本活动体验。当然,也有学生画出了3朵,却不知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教师引导道:“那这里该如何圈呢?你可有什么新的发现?”就这样,让学生感受到有思路,并再次找寻思路和进行思考,从而有所生成,有所感悟。最后,执教者告知学生,“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更深层次地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评析:赛课教师在如此短时间内,设计出完美的授课方案,并用问题进行延伸,这需要深厚的教材功底和睿智的教学机智。执教者通过一道典型问题进行延伸,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加深对新概念的认识,同时也是深度思维训练的过程,是训练学生数学素养的过程。
因此,教师需累积深厚的教材功底,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以教材为准绳,驾驭好课堂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作用落到实处,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 引入多媒体要素,展现直观魅力
无论多么丰富的数学语言也无法将一个简单的物品形象直观地进行演示,所以多媒体要素的适当辅助,无疑可以博得学生的眼球,减少教师的无谓劳动,加强数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案例5 分数与除法
执教者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边讲解边演示将三块折叠在一起的饼干分为四份,并缓慢移出一份的动态画面。学生通过观察自然很容易想象出 的本质。而更让笔者惊叹的是,执教者还将一份饼干中的三层分别置于同一平面上,而被移出的饼干仍以虚线呈现在原图中,为学生构思出移出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的想象和理解。
评析:如此生动的课件自然与教师扎实的功底和高超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是分不开的。教师通过生动自然的演示,充分发挥出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达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教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高效。然何为高效,如何才能达到高效也是值得每个数学教师探讨的问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需要有深厚的数学功底、理性的数学精神,并在认真解读教材、研读教学论、研究心理学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执教,从而科学有效地提升数学概念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