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2020-09-26胡红
胡红
摘 要:文章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在阐释“深度学习”内涵与价值的基础上,以《小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探索了指向“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策略。认为教师应将数学课堂从“知识传输场”向“生命在场”转变,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华丽转变,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思维从浅层向高层进阶。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是立足于素质教育诉求,建构起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满足新时期创新型人才需求。然而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课堂形式主义成为一种常态,课堂改革还停留在“知识传递”的低级层面,基于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模态尚未形成。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正是基于新的教育背景,通过引发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深度学习”,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华丽转变,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思维从浅层向高层进阶 [1]。
一、“深度学习”内涵与价值阐释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首先需要厘清“深度学习”概念,并提高教师对“深度学习”的价值认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真正引发“深度学习”。
1. “深度学习”是什么
“深度学习”的研究最早开始于国外,它的提出者是美国学者马顿和萨尔约,这一概念的提出建立在对学生阅读学习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发现,学习过程存在两种模态,一种是浅层加工,一种是深度加工。浅层加工主要是识记,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情绪较低;深度加工侧重于理解,无论是学习主动性还是学习情绪,显著高于浅层加工。随着深度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从关注“过程”向关注“结果”转变。
我国关于深度学习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主要立足于数学学科领域,基于马云鹏教授提出的“深度学习”概念,他指出,深度学习借助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引导学生在认知冲突过程中开展思维活动,不仅包括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也包括数学分析和问题解决。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深度得到延展。他还指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建立在核心知识基础上,学生抵近了数学本质,初步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学习能力、情感态度等得到较好的内化,初步形成科学的数学价值观。
2. “深度学习”为什么
“深度学习”概念是相对于“浅层学习”的,可见它是在拷问传统学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对浅层学习的变革,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并打破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权威性”,数学课堂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它追寻数学教学的意义建构,注重探究活动,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2]。深度学习模态下,学生兴趣更浓,主动性更高,而且能够运用数学观念、思想、方法、语言进行数学学习和表达。
深度学习还将引发教学目标不断趋向完善,在传统目标体系下,主要关注数学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发展,随着教学目标的不断重构,目前主要采用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态度和情感价值观。其中,态度和情感价值观具有隐性特征。深度学习行为的发生着力于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因此能够促进数学教学目标趋向完善,并且能够基于当前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价值诉求,在数学教学中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二、指向“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研磨
深度学习的自然发生需要对传统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变革,调动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对数学课堂进行反复研磨,从而使数学教学真实地指向深度学习。下面以《小数的初步认识》为例,简要阐述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
1. 推敲提问,以问为导
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抓手,也是推动数学课堂走向深入的突破口。然而,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过于简单化,没有发挥问题引导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基于课堂教学目标,备课时强化问题设计的目的性,使问题成为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载体。问题的设计既要紧扣教学内容,又要注重问题提出的艺术,包括提出时机和呈现方式,问题提出的时机要顺时而动,呈现方式要对接学生数学话语方式。
《小数的初步认识》在导入环节,可以这样提出问题:投影展示超市购物场景,聚焦购物场景中的几个镜头,第一个镜头是商品的价格标签,进行比较式展示,一种是价格为整数的标签,一种是带小数的标签;第二个镜头是付款时收银机显示屏。然后提出问题:价格标签有什么不同?最后到底应该付多少元?
提问设计打破传统导入模式,从学生熟悉的日常购物场景创设情境,在镜头展示时,又引入比较展示的方法,让学生对整数和小数形成直观的认识,感受到小数的初步特征。最后,提出实际应用型问题,由于对提问进行了打磨,使问题引领学生渐入课堂,情境与问题有机结合,为学生深度学习积淀情绪,也发挥问题驱动作用,引领学生思考小数的意义,从而引发深度学习行为发生。
2. 聚焦思维,由浅入深
深度学习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引领学生思维进阶,学生不仅乐于积极思考,而且也注重运用数学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思维的进阶不是一个凭空而生的飞跃,而是一个不断深入、由浅入深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聚焦思维,注重发掘思维载体引导学生思考,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让思维从静态走向活跃。
《小数的初步認识》一课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聚焦镜头画面,让学生从不同的标签进行提炼。学生由于有复习,很轻易就说出整数和分数。此时,再将焦点指向分数,引导学生观察分数,用画图加文字说明的方式直观地表现出小数的构成。尽管学生绘制的方式不同,但是基本形成了如图1的导图样式。
学生通过画图,完成对小数构成要素的意义建构,认识到小数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整数、小数点、小数三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再引出新的问题:各个部分怎样读?
这个环节,基于课堂各个环节的系统性,确立系统设计思维,从预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对整数、小数进行宏观建构,再指向本课教学内容小数。在分析小数构成时,鼓励学生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绘制思维导图,对小数的构成获得感性认识。最后,进行理性层面的认读学习。这个教学设计体现出严密的思维逻辑,并注重逻辑的表达,学生学习不断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