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开胃拔罐法

2020-09-26高志群

保健与生活 2020年18期
关键词:中脘俞穴棘突

高志群

脾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控制着人体全身气血的运行以及机体养分的吸收。脾胃一旦受损,就会引发多种疾病。通常过食肥腻、忧思过度、素体虚弱、饥饱不均等都会伤及脾胃,从而表现出少食、嗳气、恶心、呕吐、呃逆等症。中医认为,胃和脾互为表里,是相辅相成的两个人体器官,起着升清降浊的巨大作用,可以说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所以,健脾开胃对于疾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拔罐方法如下:

方法一

取穴:神阙穴、天枢穴、水分穴、中脘穴、下脘穴、关元穴、气海穴、带脉穴。

神阙穴:即肚脐,位于脐窝正中处。

天枢穴:位于腹部,在肚脐两侧2 寸处。

水分穴:位于上腹部,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1 寸处。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 寸处。

下脘穴:位于上腹部, 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2 寸处。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 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 寸处。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 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 寸处。

带脉穴:位于侧腹部, 在第一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脐处。

操作方法:多罐法。让患者取仰臥位,在上述穴位中选取三四个穴位,然后选用大小合适的玻璃罐吸拔于各穴,留罐5~10分钟。切忌拔罐时间过长,以免皮肤起水疱,以皮肤发红为度。此疗法每日一次。

方法二

取穴:章门穴、脾俞穴、胃俞穴、阳陵泉穴、三阴交穴。

章门穴:位于侧腹部,在第十一肋骨端的下方。

脾俞穴:位于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

胃俞穴:位于背部,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

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足内踝尖上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操作方法:留罐法。让患者先取仰卧位再取俯卧位,遵循先腹部、再背部和四肢的顺序拔罐。选取合适的玻璃罐或抽气罐吸拔于各穴,留罐10~15分钟。此疗法2~3日一次。

方法三

取穴:中脘穴、胃俞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

中脘穴:位于腹部,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 寸处。

胃俞穴:位于背部,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在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外缘一横指处。

上巨虚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在犊鼻穴下6 寸、足三里穴下3 寸处。

下巨虚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在犊鼻穴下9 寸、上巨虚穴下3 寸处。

操作方法:单罐法。患者先取仰卧位,在腹部中脘穴拔罐,留罐5~10 分钟;再取俯卧位,在其余穴位拔罐,留罐5~10分钟。每周治疗2次。

注意事项

1.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2. 定时定量进食三餐,切忌暴饮暴食和不吃早餐。

脾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控制着人体全身气血的运行以及机体养分的吸收。脾胃一旦受损,就会引发多种疾病。通常过食肥腻、忧思过度、素体虚弱、饥饱不均等都会伤及脾胃,从而表现出少食、嗳气、恶心、呕吐、呃逆等症。中医认为,胃和脾互为表里,是相辅相成的两个人体器官,起着升清降浊的巨大作用,可以说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所以,健脾开胃对于疾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拔罐方法如下:

方法一

取穴:神阙穴、天枢穴、水分穴、中脘穴、下脘穴、关元穴、气海穴、带脉穴。

神阙穴:即肚脐,位于脐窝正中处。

天枢穴:位于腹部,在肚脐两侧2 寸处。

水分穴:位于上腹部,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1 寸处。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 寸处。

下脘穴:位于上腹部, 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2 寸处。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 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 寸处。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 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 寸处。

带脉穴:位于侧腹部, 在第一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脐处。

操作方法:多罐法。让患者取仰卧位,在上述穴位中选取三四个穴位,然后选用大小合适的玻璃罐吸拔于各穴,留罐5~10分钟。切忌拔罐时间过长,以免皮肤起水疱,以皮肤发红为度。此疗法每日一次。

方法二

取穴:章门穴、脾俞穴、胃俞穴、阳陵泉穴、三阴交穴。

章门穴:位于侧腹部,在第十一肋骨端的下方。

脾俞穴:位于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

胃俞穴:位于背部,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

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足内踝尖上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操作方法:留罐法。让患者先取仰卧位再取俯卧位,遵循先腹部、再背部和四肢的顺序拔罐。选取合适的玻璃罐或抽气罐吸拔于各穴,留罐10~15分钟。此疗法2~3日一次。

方法三

取穴:中脘穴、胃俞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

中脘穴:位于腹部,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 寸处。

胃俞穴:位于背部,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在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外缘一横指处。

上巨虚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在犊鼻穴下6 寸、足三里穴下3 寸处。

下巨虚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在犊鼻穴下9 寸、上巨虚穴下3 寸处。

操作方法:单罐法。患者先取仰卧位,在腹部中脘穴拔罐,留罐5~10 分钟;再取俯卧位,在其余穴位拔罐,留罐5~10分钟。每周治疗2次。

注意事项

1.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2. 定时定量进食三餐,切忌暴饮暴食和不吃早餐。

耳部刮痧有多神奇

耳朵不仅是听觉器官,而且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功能,看似不起眼的耳朵,却与经络、脏腑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内经》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之地。”十二经脉皆通过于耳,它和全身经络及五脏六腑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耳朵虽小,却是人体从头到脚、从内到外的全息缩影。整个耳朵的全息穴区看起来就像一个蜷缩在子宫里的胎儿,我们可以在耳朵部位看到头部,在耳窝找到躯干,在上耳轮看到朝上的臀部和蜷缩着的下肢。刮痧是中国传统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本原则,使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目的。耳部刮痧疗法是刮痧疗法中的一种特殊疗法。

耳部刮痧疗法适用于多种急慢性病症,如扭伤、牙疼、牙周炎、咽喉炎、肩颈痛、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肢体麻木、便秘、减肥、美容、哮喘、鼻炎等。可促进代谢,排出毒素:耳部刮痧能够及时地将体内代谢的“垃圾”刮拭到体表,沉积到皮下的毛孔,使体内的血流畅通。舒筋通络:人体的“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筋膜)受损伤时,肌肉会处于紧张、收缩甚至痉挛状态,出现疼痛的症状,刮痧能够舒筋通络,消除疼痛病灶;解除肌肉紧张,在明显减轻疼痛症状的同时,也有利于病灶的恢复。调整阴阳:中医十分强调机体阴阳关系的平衡。刮痧对人体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其恢复平衡。

猜你喜欢

中脘俞穴棘突
竞相模仿“青绿腰” 当心损伤腰椎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拔罐治疗脂肪肝
消除疲劳拔罐法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使用X线站立侧位片鉴别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分析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敦煌本《新集备急灸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