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零食有了专用标准

2020-09-26杨文利

保健与生活 2020年18期
关键词:氢化反式甜味剂

杨文利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近日发布《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这是我国第一项专门关于儿童零食的标准。家长关心的“什么样的零食可以叫作儿童零食?”“儿童零食里面不能添加什么?”“食品添加剂的用量有没有标准?”等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在这里列出几项内容加以解读。

不能添加反式脂肪酸

研究发现,人工反式脂肪酸似乎会对心血管造成有害影响。反式脂肪酸的过多摄入,可能会导致总胆固醇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大幅度降低,这些都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冠心病的发生率,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的发生也可能与此有关。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婴幼儿配方食品及辅助食品要求不应使用氢化油。

小贴士:留意“氢化”油脂

家长在选购包装食品时,明确标明含有反式脂肪酸的不建议购买,同时还要多留意标签上的配料表。反式脂肪酸在标签配料表中常见的表述形式包括以下几种: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植物油、氢化棕榈油、氢化大豆油、氢化脂肪、部分氢化脂肪、起酥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代可可脂、植脂末等。

强制标出致敏原

近年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除了明确的食物致敏原外,包装商品中的配料或者商品生产过程中被同生产线上的可能致敏物质污染都可能导致过敏,有过敏体质的儿童需多加注意。

小贴士:含牛奶、雞蛋、花生的食品易致敏

常见包装商品中的过敏食物为牛奶、鸡蛋、花生、大豆、麸质(小麦)、坚果等。过敏性食物主要是高蛋白质类食物。食物过敏不仅仅是皮肤发痒,有时会出现喉头水肿或过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症状。家长需要根据儿童具体的过敏史或致敏原检查结果,来选择合适的食物。

三种物质不应有

《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规定儿童零食中不允许使用防腐剂、人工色素、甜味剂。

防腐剂是天然或者合成的化学成分,用于食品、药品、颜料、生物标本等,以延迟微生物生长。食品防腐剂使用不当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有些防腐剂甚至含有微量毒素,长期过量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

人工色素是区别于天然色素、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制得的有机色素。添加人工色素的目的是促进食欲,提高商品价值。人工色素并不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某些成分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

甜味剂是让食品变甜的食品添加剂。有相关研究显示,甜味剂会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

小贴士:防腐剂有点儿“酸”,甜味剂比较“醇”

想从包装标签上识别防腐剂和甜味剂,有个窍门,那就是防腐剂常带“酸”字,甜味剂常带“醇”“糖”“甜”字。

目前我国已批准30多种可使用的食品防腐剂,其中最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脱氢乙酸钠、丙酸钙等。

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甜味剂有20多种,包括甜菊糖苷、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甜蜜素、甘草、罗汉果甜苷、糖精、木糖醇等。

延伸阅读:零食按“级”吃 美味又健康

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胃容量小,又活泼好动,容易饥饿。零食作为一日三餐之外的补充,可以满足能量及营养素的需求,应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安排,不能仅考虑口味和喜好。

可经常食用的零食

一般是低盐、低脂、低糖类的食物,可以每天食用。包括:①奶制品、豆及豆制品;②新鲜的果蔬;③未加工的谷薯类食物。

适当食用的零食

含有中等量的脂肪、盐、糖,每周可以摄入1~2次,不吃更好。一般包括:①果干类:如葡萄干、苹果干、香蕉干等;②简单处理的肉干类:牛肉干、鱼片、鱼罐头、肉脯等;③果汁含量超过30%的果(蔬)饮料。

限制食用的零食

包括奶糖、水果糖、冰激凌、奶油蛋糕、炸鸡、炸薯条、薯片、可乐、膨化食品、方便面等。这些食物营养价值低,含有或添加较多脂肪、糖、盐等,不利于儿童健康。限制食用的零食建议每周食用不超过1次,而学龄前儿童建议每月食用1次,或者尽量不食用。

此外,儿童吃零食要注意三大原则:合适的时间、合适的食物种类和合适的量。合适的时间是指零食的进餐时间一般选择在两次正餐之间,零食补充与正餐间隔1.5~2小时,这样不会影响正餐进餐。合适的食物种类是指根据零食等级分类,首选奶制品、新鲜果蔬和坚果。合适的量是指建议每日零食摄入量不要超过全天总能量的15%。最后值得强调的是,要引导青少年儿童养成“吃好正餐,适量加餐”的饮食习惯。

猜你喜欢

氢化反式甜味剂
拆除“餐桌上的定时炸弹”
精制造粒氢化蓖麻油工艺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
甜味剂安全吗
甜味剂还是糖?这是个问题
氢化植物油不等于反式脂肪酸
氢化石油树脂行业发展现状与应用
反式脂肪没你想的那么可怕
百密一疏
双氧水工艺技术进展概述
奶精不等于反式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