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凤呈祥
——潍坊市博物馆藏清代龙凤纹瓷器撷珍

2020-09-23郭伟

收藏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款识底径龙纹

□ 郭伟

图4 清乾隆 青花海水白龙纹天球瓶

在中华民族众多文化遗产瑰宝中,瓷器是最经典的元素之一。从商周原始瓷初曦,魏晋青瓷与大唐三彩平分秋色,到两宋五大官窑的出现,可谓是炫彩斑斓,元代青花釉里红与明代斗彩、五彩争奇斗艳,清代的珐琅彩、粉彩称得上是领异标新。几千年来,上至皇家贵族,下至庶民百姓,将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对未来的诉求,对历史的追溯、对艺术的追求、或形意,或简繁,寄托于陶瓷器物之上,承载着中华民族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让土与火在窑炉中交融,并不断实现蜕变和升华。

龙和凤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精神寄托,华夏祖先赋予了龙凤众多的寓意和象征。龙为瑞兽之祖,象征着皇权,而凤则为百鸟之冠,象征着富贵吉祥。历代史料中对龙和凤的记载颇为丰富,潍坊市博物馆藏有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撰书、由其门人司徒文膏刻《潍县新修城隍庙碑记》一方,该碑系郑板桥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重修潍县(今潍坊市)城隍庙后所书,碑额为隶书“城隍庙碑”四个大字。碑文中郑板桥以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阐述了无神论观点,描述了龙和凤的形象:“两翼两足而文采者为凤,无足而以龃龉行者为蛇,上下震电,风霆云雷,有足而无所可用者为龙。”在考古发现上,1949年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龙凤人物图》,是我国发现最早的一幅帛画,图中描绘一妇女,其上方绘有龙凤图案,形态栩栩如生极富动感。1982年在江陵马山砖瓦厂一号墓,出土了战国中期距今2000多年的丝织珍品,此次考古发掘出土的丝织品被专家称之为“丝绸宝库”,这些丝织品上刺绣的纹饰有“蟠龙飞凤纹”“舞凤逐龙纹”“舞凤飞龙纹”“龙凤合体纹”等,均为绚丽秀美的龙和凤,或翩翩对舞,或逗嬉成趣,或顾盼生姿,两者之间相互缠绕和呼应。两处考古发现反映了当时龙凤崇拜的交融互渗,这一崇拜意识形成之后,不仅影响着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更有力地佐证了龙凤图案,早已存在于中华文明的进程之中。

中国瓷器纹饰反映了各个时期不同的艺术特点,数千年来,龙凤形象在工艺美术的运用中不断发展变化,由简至繁,从古朴到华美,延续着人们对龙凤呈祥的浓浓情结。龙凤纹作为装饰图案,大多出现在历代官窑瓷器上,尤其是龙纹的使用,被历代统治阶级视为巩固其地位的重要装饰题材,明清时期更是发展为象征皇室尊严的御用图案。清代是瓷器以龙凤纹为装饰的鼎盛时期,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瓷器的烧造技术和艺术成就异常卓越,对中国瓷器史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推进作用。清代龙凤纹瓷器器型规整、画工精细、釉面莹润,纹饰极具特色。《中国陶瓷史》载:“清代官窑瓷器纹饰,尤以缠枝莲和龙凤纹为多,龙凤纹的盘、碗、瓶是帝王婚礼必备之物。”因而清代龙凤纹瓷器自有一种雍容华贵。

潍坊市博物馆藏各类文物近8万件,其中历代陶瓷收藏颇为丰富,尤其以龙凤纹为代表的清代瓷器最具特色。今精心拣选馆藏清代龙凤纹瓷器十数件,从中可窥见清代龙凤纹瓷器的艺术特点。

清光绪仿雍正青花矾红云龙纹盖碗(图1)

口径17.1、底径6.8、高11.5厘米,食器。敞口,深腹弧壁,圈足。器盖呈拱形,带环形抓钮,子母口结构。内外施白釉,碗心绘龙纹,器盖及器身外壁均饰二龙追珠纹,龙纹均以矾红彩绘;所饰弦纹、如意纹及胫部仰莲纹则以青花绘。底部及抓钮内以墨彩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识。该器物应是光绪朝仿雍正朝之作。

清康熙素三彩折枝瓜果暗龙纹盘(图2)

口径26.1、底径15.6、高4.5厘米,盛器。圆唇,撇口,腹壁斜直,浅圈足。白釉乳白莹润,素三彩主要为绿、黄、紫等色,呈色纯正。盘身内外均刻暗龙纹为地纹,其上以绿、水绿、娇黄、淡紫等色绘折枝佛手、桃、石榴三朵纹,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圈足底沿露胎一周,底部中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识。

清乾隆蓝地黄釉二龙戏珠纹盘(图3)

口径25.2、底径16、高4.6厘米,盛器。圆唇,侈口,曲壁深腹,圈足。青花蓝地发色深沉,黄釉龙纹,釉色黄中泛绿。盘内心饰立龙戏珠纹,内外腹壁饰顺向二龙赶珠纹。龙纹间辅以卷云纹、火纹,近足处一周仰莲纹。圈足底部中心为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识。

图1 清光绪仿雍正 青花矾红云龙纹盖碗

图2 清康熙 素三彩折枝瓜果暗龙纹盘

图3 清乾隆 蓝地黄釉二龙戏珠纹盘

图7 清道光 白地绿彩云龙纹盘

图8 清光绪 青花云龙纹盘

图6 清道光 蓝地云龙纹盘

图9 清光绪 青花双凤纹盘

清乾隆青花海水白龙纹天球瓶(图4)

口径16.5、腹径37.2、高50、底径20厘米,陈设器。胎质细腻洁白,胎体致密。圆唇,直口,粗颈,丰肩,圆鼓腹,圈足。釉面光洁清亮,白釉微泛青,青花呈色稳定,蓝色纯正明快。口沿处饰一周回纹,颈肩腹部满饰海水游龙纹。九条矫健威猛的白龙上下翻滚,腾跃于波涛汹涌的海水中,画面气势磅礴。釉底,足沿露胎一周。

清乾隆蓝釉描金凤尾尊(图5)

口径23、腹径18、高37.9、底径13.5厘米,陈设器。胎质细腻,胎体致密。大撇口,粗颈,鼓腹下敛,圈足外撇。通体施蓝釉,闪烁着蓝宝石般的光泽。颈、腹部以金彩各饰一组遥相呼应的龙凤纹,龙戏珠、凤回首,间饰火云纹,胫部为竖线纹,底部不施釉。

清道光蓝地云龙纹盘(图6)

口径23.2、底径15、高3.9厘米,盛器。口微侈,浅腹弧壁,矮圈足。蓝地。盘内纹饰为二龙戏珠,两条白龙以黄彩勾勒轮廓,龙纹间满饰大朵云纹;外壁口沿下绘红彩蝠纹。足底部中心为红彩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识。

清道光白地绿彩云龙纹盘(图7)

口径23.2、底径14.5、高3.5厘米,盛器。葵花口,浅腹弧壁,圈足。口沿描金,盘内以绿彩绘二龙赶珠纹,龙纹间饰火云纹;外壁口沿下绘红彩蝠纹。釉底,底部以红彩书“道光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识。

清光绪青花云龙纹盘(图8)

口径18.5、底径10.9、高3.8厘米,盛器。圈唇,侈口,曲壁深腹,浅圈足。釉面光亮,白釉白中泛青,青花呈色浓艳深沉。盘内心青花双圈内以青花饰立龙戏珠,火云纹环绕其间;盘外壁饰青花游龙追珠纹,火云纹遍布其中。圈足底部中心为青花“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识。

清光绪青花双凤纹盘(图9)

口径26.4、底径16.5、高5厘米,盛器。侈口,浅腹弧壁,圈足。白釉釉色微泛灰青;青花发色浓艳,局部有锈斑。盘内心饰相对的双凤纹,凤纹之间填饰卷云纹。釉底中心为青花“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识。

清青釉开片堆塑龙纹瓶(图10)

口径16、腹径21.5、高44.3、底径14厘米,陈设器。通体施青釉,满饰碎开片。撇口,粗短颈,小溜肩,圆腹斜下收,圈足外撇。口沿施酱釉;颈部附双耳,以折枝梅成形,酱枝白梅;腹部一面堆塑二龙戏珠纹,对面为展翅飞翔的鹭鸶。釉底,足沿露胎。

清黄地粉彩凤穿牡丹纹盖罐(1对,图11)

腹径23、高30.3、底径14.5厘米,盛器或陈设器。丰肩,长圆腹微敛,圈足。通体施黄釉,底部施白釉。罐外壁主体图案绘粉彩凤穿牡丹花纹,辅以如意云头纹,变形仰莲瓣纹。釉底,足沿露胎。

图5 清乾隆 蓝釉描金凤尾尊

图10 清 青釉开片堆塑龙纹瓶

清“潍县相府陈氏祭器”款青花矾红彩海水龙纹瓷器(1 组,图12)

碗口径10.4、底径4.7、高6 厘米, 碟口径10.3、高1.86 厘米,盛器。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内外施白釉,外壁以矾红彩绘双龙戏珠纹,翻腾于云海之间。辅以“卐”字锦地纹为装饰。圈足内施白釉,图11 清 黄地粉彩凤穿牡丹纹盖罐图12 清 潍县相府陈氏祭器款青花矾红彩海水龙纹瓷器以红彩书“潍县相府陈氏祭器”双行八字楷书款识。碟,撇口,折沿,浅斜壁,圈足。碟中心绘祥云纹围绕海水江崖纹、二龙戏珠纹及“卐”字锦地纹。

图11 清 黄地粉彩凤穿牡丹纹盖罐

猜你喜欢

款识底径龙纹
甘肃省泾川县博物馆藏品
乌海市三坝汉墓群发掘简报※
瓷器上的龙纹
甘肃嘉峪关市峪泉镇汉魏墓发掘简报
商周青铜器龙纹漫谈
钱松喦书画之真伪研究
曼生壶款识探索(上)
吐鲁番发现的明代成化瓷器款识字体结构研究
浅谈元青花龙纹三式在器物上的应用
浅述清代瓷器的款识特征